文/ 阿美鐘和
黃偉芬
隨著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的成功發(fā)射,大家的注意力都被三名訓練有素的中國航天員所吸引。
與此同時,一位女性也受到了大家的關(guān)注。她就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tǒng)總設(shè)計師黃偉芬。
在一段采訪中,黃偉芬被問到,下一次會不會有女性航天員參與任務(wù)時,她是這樣回答的——如果有女航天員的加入,在整個乘組的相融性,包括生活照料,包括計劃的管理這些方面,能發(fā)揮女性的特長和優(yōu)勢。
當我們聊起中國航天的時候,楊利偉、景海鵬等航天員的名字總能脫口而出,但知道黃偉芬的人卻沒幾個。
神舟十二號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第七次載人飛行,也是空間站階段的首次載人飛行任務(wù),而這不斷被刷新的中國高度背后,次次都有黃偉芬付出的身影。
01
黃偉芬1964年出生,江西人。她中學時代就讀于贛州四中,學習成績年年全校第一,為人大方熱情,又多才多藝,是同學們心中的“女神”。
黃偉芬并不是柔弱的“鄰家女孩”,她還是贛州市武術(shù)隊的隊員,練得一身好功夫,行事有“女俠”般的英雄氣。
1981年,黃偉芬以優(yōu)異的成績從贛州四中畢業(yè),高考報志愿時,父親鼓勵她,國防科技對一個國家至關(guān)重要。最終,她報考了北京航空學院(后更名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飛行器設(shè)計專業(yè)。
大學畢業(yè)后,她考入航天醫(yī)學工程研究所(后更名為“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攻讀碩士,1988年獲得航天醫(yī)學碩士學位,后留在研究所工作。
而她與太空的故事,要從1992年說起。
1992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式啟動,確定了載人航天三步走的發(fā)展戰(zhàn)略(第一步:發(fā)射無人和載人飛船;第二步:繼續(xù)突破載人航天的基本技術(shù);第三步:建立永久性的空間實驗室)。這意味著中國載人航天事業(yè)將迎來大發(fā)展的階段。
航天事業(yè)中重要的一步是航天員的選拔與訓練??墒窃诋敃r的中國,壓根沒人知道一名合格的航天員到底是什么樣子。
沒有任何先例可參考、沒有訓練經(jīng)驗支持、沒有現(xiàn)有體系支撐、沒有充足的國內(nèi)外資料查閱……難!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黃偉芬臨危受命,接下了這個“燙手山芋”。這年,她28歲。
從無到有,哪有那么簡單??牲S偉芬卻只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就交出了一份航天員訓練總體方案設(shè)計。這不僅是中國首部航天員訓練的頂層方案,也奠定了之后20年航天員訓練的總基調(diào)。
這份工作,并不是一拍腦門的“無中生有”,黃偉芬需要進行非常深入的分析和思考研究,她為此設(shè)計了一個大表發(fā)給七個系統(tǒng),收集每個環(huán)節(jié)對航天員的需求,從而去有根據(jù)的進行設(shè)計。很快,黃偉芬還完成了航天員訓練大綱的編制。
開創(chuàng)性的工作意味著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未知和困境,黃偉芬當然也會有委屈到崩潰大哭的時候。她甚至還會經(jīng)常問自己:這份工作為了誰而干?為什么要讓自己這么辛苦?
但每次得出的答案都一樣——我是為了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為了中國的航天事業(yè)在干。
擦干眼淚,又是新一天的全力以赴。
02
1998年1月,經(jīng)過黃偉芬和團隊的嚴格選拔,由首批14名航天員組成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正式成立。之后,“千錘百煉”的訓練生涯,也隨之而來。
航天員的訓練方案缺乏可參考的數(shù)據(jù),因此黃偉芬需要在航天員的每次訓練中得到反饋,再對方案進行不斷完善。
那么,如何更加清晰地了解方案漏洞呢?黃偉芬選擇了一個最“笨”的方法,她和航天員教員都要當“小白鼠”,所有航天員的訓練課目,他們都必須先于航天員進行試訓。并且,所有項目,教員和航天員都是一個標準。
其中有一項是航天員緊急撤離的逃逸訓練,航天員們需要從高52米(相當于17層樓高)的逃逸滑道中垂直通過。而這項訓練最開始的測試,就是黃偉芬親自進行的。
當被問到是否害怕時,黃偉芬斬釘截鐵地回答說:我不害怕。這句“我不害怕”是自信,更是從容,但這句話背后的付出,并不輕松。
黃偉芬的努力沒有白費,目前世界上只有三個國家擁有獨立完整的航天員選拔與訓練體系——俄羅斯、美國和中國!
中國航天員在太空艙內(nèi)作業(yè)。
黃偉芬平時和航天員們打成一片,可一轉(zhuǎn)換到工作狀態(tài),就異常嚴格,可以說都嚴格到了“變態(tài)”的地步。
航天員景海鵬對著鏡頭“大吐苦水”:“報告的時候,說多一個字不行,說少一個字也不行?!?/p>
也有航天員教員“吐槽”:在黃偉芬的要求下,一個失重心血管研究試驗,光操作手冊就有一本書厚,并且在考核過程中,所有航天員不能拿手冊。
原來,在太空中,航天員要做的每一項實驗都要求很精準,黃偉芬這么做是為了是讓航天員對每一步的操作都能滾瓜爛熟,這是對航天事業(yè)和航天員安全的負責。
不管是考核操作手冊這種“開胃小菜”,還是艱苦的出艙活動訓練,黃偉芬都一視同仁地嚴苛。
出艙訓練非??简灪教靻T的上肢力量,它需要在模擬失重水槽里進行。每次下水,航天員都要穿著二百多公斤的水槽訓練服在水槽里訓練四五小時。這個訓練需要消耗航天員大量的體力,湯洪波在最開始訓練完之后,筷子都拿不穩(wěn)。
男航天員都尚且如此,更別提女航天員了。但黃偉芬卻始終堅持,在訓練強度上,男女都一樣。
每次看著渾身濕透的航天員們,黃偉芬也很心疼。但心疼歸心疼,該訓練的每一分鐘都不能少?!叭蝿?wù)要求擺在這,你必須達到這個任務(wù)的要求,才能確保萬無一失,順利完成這些任務(wù)?!?/p>
03
這樣的嚴苛,最大限度地保證了中國航天員在太空的安全。
還記得神舟七號那次,翟志剛嘗試開艙門時,遇到了地面訓練時未曾有過的困難——艙門剛開啟一點,就被一股力量壓了回去,關(guān)死了。
開艙門并不像我們在地面擰開把手那么簡單,剛與艙門博弈幾分鐘,翟志剛就已經(jīng)消耗了大量體力,開始發(fā)出粗重的喘息聲。
所有人都為翟志剛捏了把汗,但最后他還是現(xiàn)場應變打開了艙門,順利完成任務(wù)。
用黃偉芬的話來說便是:“(翟志剛能成功打開艙門)因為他是一個訓練有素的航天員?!逼鋵?,這些都有黃偉芬那份“嚴苛到變態(tài)”的功勞。
從2003年到2021年的近20年來,中國航天員一次次出征太空。從“神五”首次載人到擁有自己的空間站,每一次被刷新的成績背后,都有黃偉芬默默付出的身影。
但黃偉芬卻似乎對“出名”不感興趣。還記得2016年神州十一號返回地面后,載譽歸來的航天員被人群簇擁著,但這位“女教頭”并沒有上前和航天員們擁抱,而是默默地藏在人群中,像一個“小迷妹”一樣,拿起手機給英雄們拍照。
黃偉芬一開始就知道,她注定成為一名無名英雄。
這個世界上需要英雄,也需要將英雄托舉起來,自己卻甘愿寂寂無聞的“無名氏”們,他們同樣偉大。
黃偉芬最喜歡的一首歌叫作《祖國不會忘記》:“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國不會忘記,不會忘記我?!?/p>
不渴望人人知我,只要祖國沒有忘記我,那就夠了。正因為有了像黃偉芬這樣的無名英雄存在,我們的航天事業(yè)才能不斷刷新屬于中國的速度和高度。
為最可愛的“無名英雄”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