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瓊
貧血是小兒時期常見的一種綜合征.是指周圍單位體積血液中紅細胞、血紅蛋白和血細胞比容低于正常值,或其中一項明顯低于正常。貧血不但影響小兒生長發(fā)育.還是一些感染性疾病的誘因。在嬰幼兒期,很多小兒都出現過貧血,有的是正常的生理性貧血,有的則是病理性的貧血(常見缺鐵性貧血),我們需要區(qū)分對待。
生理性貧血一般指正常初生兒在生后1周內血紅蛋白逐漸下降,直至8周后才停止。這種下降是生理性的。至于產生的原因.主要是小兒出生后肺呼吸開始.體內紅細胞生成素的產生受到抑制.以及出生后前3個月是體重增長最快的階段,紅細胞被稀釋所導致。
生理性貧血是在嬰兒生長發(fā)育過程中出現的,無須治療,但應注意飲食中必須富含造血需要的物質。對于早產兒,尤其需要及時添加含維生素E和葉酸等的食物。若血紅蛋白下降至6克/分升或合并其他疾病時,應考慮輸少量紅細胞。不要大量輸血.以免延緩正常造血的恢復。鐵劑治療對生理性貧血無效。
缺鐵性貧血主要發(fā)生于6月至3歲的嬰幼兒。具有小細胞低色素性、血清鐵和運鐵蛋白飽和度降低、鐵劑治療效果良好等特點。這種疾病是一種常見的威脅小兒健康的營養(yǎng)缺乏癥。其原因主要是鐵在體內的代謝受到影響,如果在生長發(fā)育最旺盛的嬰兒時期,體內儲存的鐵被用盡而飲食中鐵的含量不夠.消化道對鐵的吸收不足,就有可能導致貧血的發(fā)生。
缺鐵性貧血的治療主要以補充鐵劑和去除病因為原則。營養(yǎng)學專家提示,足月兒從4~6個月開始(不晚于6個月),早產兒及低體重兒從3個月開始,需要加用強化鐵的飲食,最簡單的方法是在奶或輔食中加入硫酸亞鐵.
兒科醫(yī)生建議小兒家長應當了解一些常見的病理性貧血癥狀,比如小兒皮膚、唇及黏膜蒼白,厭食、氣促、口腔炎,經常嘔吐腹瀉,易激怒哭鬧不安,體重減輕,等。如若出現以上癥狀,建議趕緊到正規(guī)醫(yī)院查血常規(guī)和血液四項,早發(fā)現早治療,以免對小兒造成更大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