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浚宇
《十九日談:〈古詩十九首〉里的生活與英雄》
楊無銳 著 劉鑫 繪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21
瘟疫中的佛羅倫薩小鎮(zhèn)誕生了《十日談》,在小鎮(zhèn)鄉(xiāng)村別墅避難的青年男女,每日講一個故事來度過難熬的時光。同樣,《十九日談》書如其名,在讓人疲憊的、被虛無裹挾的日子里,在一個又一個心靈幾近失序之時,帶著春的消息和讀者會面了。
《十九日談》是楊無銳對《古詩十九首》的深刻洞見,書中的見解既回歸詩本身讓人動情之處,更有作者“驀然回首”之時熱淚盈眶的屬靈時刻,這些時刻隨著諸多故事慢慢展開,這些故事有的耳熟能詳,有的只聽作者講一次便會念念不忘。故事的鑲嵌是那么自然而恰切,仿佛故事是不遠(yuǎn)萬里來侍奉這詩的,讀罷只覺渾然天成、巧奪天工。
一
“棄捐勿復(fù)道,努力加餐飯?!?/p>
這是《古詩十九首》開篇中的一句,這首詩講了一個人苦苦等待另一個人的望眼欲穿的時刻。至于是妻子等候丈夫,還是摯友惜別后的掛念,更甚是臣子望逢明主,都無不可。只是這種等候的日子是多么凄苦啊,已經(jīng)到了“衣帶日已緩”的地步,此時主人公或許已經(jīng)“消得人憔悴”了,這是嘔心瀝血的思念啊。
然而越是用力地去思念,日子或許就過得越無力。被現(xiàn)實拖得惴惴不安的人,或許連飽餐一頓的勇氣都沒有?!逗神R史詩》中,一到悲傷之時便提醒大家吃喝,這不是沒心沒肺,而是時刻增添著擔(dān)荷苦難的勇氣。這些“努力加餐飯”的勇敢者,就是拼盡全力重回日常生活的英雄。這樣的英雄不分男女老少、東西內(nèi)外。他們苦苦揣想,時時驚心,唯有吃喝能讓他們健壯地等待,因為他們知道,“愁苦、怨嘆、憤怒、自戕打發(fā)不掉苦難,只會助長苦難的淫威”。
“努力加餐飯”這句,是整首詩的最后一句,這句詩樸實到無象無喻、無遮無攔,沒有“胡馬依北風(fēng),越鳥巢南枝”的雅致深邃,也沒有“相去日已遠(yuǎn),衣帶日已緩”的浪漫抒情,有的只是在最苦難的時刻的勇猛精進(jìn)。雅致浪漫的句子好得不得了,橫沖直撞的句子也好得不得了!
正如作者所言,“任何美好的德性,都得有健壯的血性支撐。苦掙苦熬快要絕望之際,一頓飯勝過無數(shù)詞語。”
二
“極宴娛心意,戚戚何所迫?!?/p>
這句出自《古詩十九首》其三。此詩寫繁華都市里達(dá)官顯貴們的日常。在百姓眼里,他們的生活就是“驅(qū)車策駑馬,游戲宛與洛”的神仙日子。在這些達(dá)官顯貴們的心里,或許他們認(rèn)為自己早已不用過“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庸俗”生活了,而是站在宮闕樓宇間,引吭高歌。歌里唱的應(yīng)該都是花前月下的男女情事,是盈盈耳畔的絲竹管弦,是夜夜醉飲的煙斜霧橫。
可是,正在經(jīng)歷這些的人們,他們真的感受到快樂了么?這種快樂能持續(xù)多久呢?這種快樂的背后有沒有更大的危機呢?這是這首詩的憂慮之處,這種看似悲觀的視角或許才是現(xiàn)實。有多少效忠欲念的人為了這所謂的極致快樂而絞盡腦汁,然而就在使盡渾身解數(shù)而到達(dá)那頂峰快樂的一瞬之后,背后卻是永恒的戚憂。這種戚憂,“斗酒相娛樂”拔不掉,“極宴娛心意”也拔不掉。
“時時刻刻的快樂,一定會把戚憂擋在外面吧?忙著快樂的人,一定忘了憂戚吧?忙著快樂的人,真的就忘了憂戚么?詩在這個猶疑中結(jié)束了。這個猶疑,是他得到的全部生活的教育。”這個猶疑,也是無銳先生對每一位讀者日常生活的體貼喚醒。
三
“奄忽隨物化,榮名以為寶?!?/p>
此句取自《古詩十九首》其十一。這首詩寫的是一個漸趨年邁的人心中所想,或許是垂老的身軀敲打著這位曾經(jīng)意氣風(fēng)發(fā)的壯年有感而發(fā)。
正在慢慢老去的人,理所應(yīng)當(dāng)?shù)貞?yīng)該更加成熟、穩(wěn)重,理所應(yīng)當(dāng)?shù)貞?yīng)該看破些紅塵,理所應(yīng)當(dāng)?shù)卦谕馊丝磥砼c世無爭。這些看上去鶴立雞群般的自如灑脫,正是很多即將天命之年的人,甚至不惑之年的人正在努力具備的必要特質(zhì)。這些人看到了生命的虛無,且止步于虛無。當(dāng)然,這些看到虛無的人總比時時充滿執(zhí)念的人活得輕快些。那些為了將來的某一刻能輕松自在,而現(xiàn)在要拼命想抓住什么的人,他們總在找尋一個截點。一個至此即為“永樂”的截點。這兩種人看似是兩個極端,其實他們卻離得最近。第二種人常會因為生活復(fù)歸平靜且望向下一個截點而變得郁郁寡歡、唉聲嘆氣。于是曾經(jīng)最為執(zhí)著的人,如今變得最為虛無。
這樣的苦悶,古人早已發(fā)現(xiàn),他們便要尋一個“中道”的生活?!啊械馈钍沁@樣的:面對‘虛無’,人既不沒心沒肺無知無覺,也不肝膽俱裂透支恐懼。他知道,被‘虛無’圍困的生活不值得崇拜;他也知道,尚未被‘虛無’淹沒的生活值得珍視。不承認(rèn)‘虛無’,是自欺欺人。以‘虛無’之名否認(rèn)、詛咒生活,是助紂為虐,是不可救藥的虛無主義?!械馈罹褪敲髦硖幑聧u,也要在孤島上做‘暫時的抵御’,過熱乎乎的生活。從遇見‘虛無’,到守住‘中道’,人得經(jīng)過兩次醒來?!?/p>
這是三句驚心動魄的詩,然而這只是《古詩十九首》中的區(qū)區(qū)三句而已。這些看似深邃的經(jīng)驗、啟迪也只是《十九日談》的邊邊角角而已。如若不品讀這字字珠璣的美好,那便是失去了一次美好的、有力的歸家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