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文靜,姜虹
(寧鄉(xiāng)市畜牧水產事務中心,湖南 長沙 410600)
豬氣喘病是生豬養(yǎng)殖過程中常見的疾病類型,主要是由豬肺炎支原體誘發(fā)的慢性呼吸道傳染病。豬氣喘病具有傳染性特征,且任何品類、年齡段的豬均可能會被感染,特別是哺乳期、幼齡期間的豬更容易被感染。成年豬感染后多具有慢性、隱匿性患病的特點。妊娠后期母豬患得豬氣喘病,則可能會隨時急性發(fā)作,死亡率較高。豬氣喘病若未得到及時防控與治療,則會嚴重影響?zhàn)B殖戶的經(jīng)濟效益,致使大量生豬患得疾病。文章將32例豬氣喘病病豬視為研究對象,根據(jù)患病豬治療及恢復的情況討論,且分析豬氣喘病的免疫及防治技術,報道如下。
將32例豬氣喘病病豬視為研究對象,以隨機編號法劃入A組與B組(n=16)。A組公母占比分別是10∶6,B組公母占比是9∶7。入選患病豬均具有呼吸節(jié)律異常、食欲不振及體溫上升等臨床癥狀。患病豬體溫均值是(39.33±0.57)℃,腹式呼吸強烈,且具有間歇性咳嗽的癥狀。
A組應用鹽酸土霉素治療,肌肉注射0.1 mL / kg·bw,1次/天,持續(xù)治療4天。B組應用鹽酸多西環(huán)素治療,肌肉注射0.2 mL / kg·bw,治療頻率是1次/天,持續(xù)治療4天。
比較兩組患病豬的臨床療效及呼吸頻率變化情況。顯效:患病豬的氣喘、咳嗽癥狀完全消失,食欲與呼吸正常;改善:患病豬的氣喘、咳嗽癥狀得到改善,食欲與精神狀態(tài)有所好轉;無效:患病豬癥狀未得到顯著改善或者病情加重(癥狀好轉率=顯效率+改善率)。
SPSS 20.0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t計算,計數(shù)資料x2計算,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用藥后第1天、第2天、第3天及第4天中B組患病豬的呼吸頻率均相對較低,優(yōu)于A組患病豬(p<0.05)(詳見表1)。
A組患病豬治療后的癥狀好轉率是68.75%,B組患病豬治療后的癥狀好轉率是93.75%,B組的癥狀好轉率相對較高(p<0.05)(詳見表2)。
表2 A組與B組患病豬的癥狀好轉率比較
豬氣喘病的發(fā)生率較高,作為常見的流行性疾病,主要是因為豬肺炎支原體感染所造成。春季、冬季發(fā)生率較高,且不同性別、年齡及品類的豬均可能患病[1]。規(guī)模化養(yǎng)殖期間,受到通風不佳、光照較差或者養(yǎng)殖密度較高等因素影響,會增加豬感染氣喘病的幾率?;疾『蠖鄷霈F(xiàn)不同程度的病理變化特征,比如間質性肺炎、心包炎等[2]。
定期接種疫苗,可預防豬氣喘病的發(fā)生,增強生豬自身的免疫能力[3]。豬對氣喘病的抵抗能力和血清中抗體水平無顯著關聯(lián),故而在豬支原體感染防控的過程中,體液的免疫效果不夠理想。已經(jīng)注射過疫苗的母豬,其身體內會形成母源抗體[4]。在幼豬母乳進食的過程中,則能夠獲得母源抗體,進而達到免疫的作用。但是其穩(wěn)定性不足,隨著幼豬的生長,還需要定期接種疫苗,發(fā)揮長效控制的作用。
豬氣喘病的疫苗注射主要包含兩個類型,其一是滅活疫苗,其二即為弱毒疫苗,均可以通過肌肉注射的方式免疫接種[5]。在疫苗注射后,可增強生豬的細胞免疫能力與局部黏膜免疫能力,免疫時間相對較長[6]。需要注意的是,在生豬免疫接種后7天內不能使用抗生素,仔豬滅活疫苗免疫期間需要接種2次[7]。初次在仔豬7日齡期間注射,第2次在仔豬21日齡時注射。若仔豬注射弱毒疫苗,則在5~7日齡期間免疫接種1次便可。
豬氣喘病發(fā)生后,需要及時將患病豬隔離,使用針對性藥物治療。鹽酸土霉素、鹽酸多西環(huán)素均為常用的治療性藥物,本次結果顯示,用藥后第1天、第2天、第3天及第4天中B組患病豬的呼吸頻率均相對較低,且A組患病豬治療后的癥狀好轉率是68.75%,B組患病豬治療后的癥狀好轉率是93.75%,B組的癥狀好轉率相對較高。相較于鹽酸土霉素,鹽酸多西環(huán)素治療豬氣喘病的療效更好。鹽酸多西環(huán)素作為四環(huán)素類抗生素,具有廣譜抗菌的作用,殺菌效果較強,可快速控制患病豬癥狀,穩(wěn)定其呼吸能力。
綜上報道,鹽酸多西環(huán)素治療豬氣喘病的療效較好,可改善患病豬的呼吸能力,治療效果較好。豬氣喘病針對性治療的基礎上,還需要加強日常管理,保證豬進食中營養(yǎng)充足,環(huán)境清潔衛(wèi)生。定期注射疫苗,增強豬的免疫力,預防養(yǎng)殖場經(jīng)濟損失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