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貴玉
七月正值盛夏,伴隨著持續(xù)的高溫,可謂酷暑難耐。此時,我們尤為渴望一陣風雨來驅(qū)散暑熱;抑或躲在空調(diào)房中,手捧喜愛的書籍,沉浸在自己的世界。
那么古人是如何消暑的呢?但見曾幾浮瓜沉李,愜意有味:“經(jīng)書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孟浩然悠閑恣肆:“散發(fā)乘夕涼,開軒臥閑敞。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p>
白居易則是清涼自在:“何以銷煩暑,端居一院中。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熱散由心靜,涼生為室空。此時身自得,難更與人同?!?/p>
陶淵明最是恬靜適宜:“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
是的,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消夏方式、生活方式,不必羨慕旁人。就像本期大家朱光潛在《距離與美》中寫道的:“讀陶淵明的詩,我們常覺得農(nóng)人的生活真是理想的生活。可是農(nóng)人自己在烈日、寒風之中耕作時所嘗到的況味,絕不似陶淵明所描寫的那樣閑逸?!?/p>
但鄉(xiāng)村夏夜依然美好、愜意,就像作家羅國立家鄉(xiāng)的夏夜:“星天山影、杜鵑啼唱、星月爭輝、百蟲爭鳴、悠悠清風、暮色歸牛、飯菜之香……”讓人無限神往。
七月,適宜晾曬冬衣,適宜晾曬往事,讓陽光常駐心中;七月,適宜月夜漫步荷塘,把瘦荷的風骨寫入詩意的篇章;七月,適宜遠游,成全自己那顆“生活總在別處”的心。
七月,北窗下臥,以慎獨的心,閱讀夏的熱烈;以虔誠的心,聆聽歲月的聲音;以寧靜的心,待涼風暫至。
七月,還有一股清涼的風,這股風來自于每一顆熱愛寫作的心。本期一篇篇的文章,恰似每一位作者溫潤的心湖上,吹來的縷縷涼風。這樣的涼風,輕輕的,柔柔的,拂面而來,在如此盛夏帶給我們清涼的慰藉。
夏有涼風成佳作,別是清歡寄友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