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麗
佳木斯一中 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3
前言:想要在高中階段的化學復習課堂教學當中準確掌握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有效提升復習教學的整體質量和效率,教師就應該先針對核心素養(yǎng)的概念進行有效的明確。所以,在開展高中化學復習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應該準確掌握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和基本要素,針對復習的內容以及方法進行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創(chuàng)設活躍輕松自由的課堂氛圍,促使學生獲得能力和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
高中生本身已經具備一定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認知能力。因此,教師可以在實際的教學中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囊龑Ш忘c撥,就能夠充分的激發(fā)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自主探究、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將教師所深入滲透的核心素養(yǎng)理念以及終身學習精神進行潛移默化的感受,進而能夠促使學生在學習中不再盲目的只追求成績,而是更加重視自身能力和素養(yǎng)的發(fā)展。
例如:在教學完“氧化還原反應”一課之后,教師就可以充分的運用“實施復習,提升素養(yǎng)”的方式開展復習教學,然后為學生設置了5分鐘的復習教學活動。在這過程當中,為了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復習興趣,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科學思想,加深對于知識內容的印象。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針對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內容繪制相關的思維導圖,與做練習題相比較來看,學生更加樂于繪制思維導圖。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促使學生潛移默化的將教材當中的知識點進行梳理和歸納,構建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結構。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提升復習的效率和質量,還能夠更好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通過思維導圖的繪制能夠幫助學生更加深刻的了解“氧化還原反應”當中的能量守恒等相關知識,培養(yǎng)和發(fā)展的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幫助學生加深對于知識的印象和掌握,進而達到了一種事半功倍的效果。
為學生制定科學合理的復習目標,是能夠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的重要保障,能夠更好的促使學生在復習目標的追求之下,提高復習的效率,最終能夠通過完成復習目標而獲得成功的喜悅,深刻體會學習帶來的樂趣,并且逐漸的喜歡上學習化學知識。將核心素養(yǎng)教育理念滲透到高中化學復習課堂,有效實現(xiàn)了課堂的升級和轉型,重視復習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和相關能力,通過對化學知識的回顧,更好地促進學生獲得關鍵能力和基本特征的提升和發(fā)展。
例如:在針對“金屬及其化合物”相關知識進行復習的過程當中,教師就可以充分的運用信息技術所具有的錄制功能,針對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重要的金屬化合物、金屬的化學性質這幾節(jié)課當中,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進行回顧,并且通過學生對于化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對基本學情進行分析和思考,然后將學生科學的劃分為三個層次,并且為不同的層次制定了不同的復習目標,引導學生開展針對性的復習。
在高中階段的化學課堂教學當中,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是非常重要的兩部分,同時,也是開展復習教學過程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tǒng)的化學復習模式之下,高中化學復習教學的開展,主要是以“題海戰(zhàn)術”為主,過于重視對于理論知識的復習和掌握,這樣就會造成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不能夠共同前進的現(xiàn)象,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與發(fā)展。因此,在開展高中化學復習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應該重視理論與實驗的共同發(fā)展,為學生創(chuàng)作更多參與實驗復習的機會和時間。通過隨堂開展簡單易懂、操作方便的化學小實驗,為學生提供更多動手操作的復習平臺,這樣能夠促使復習教學的開展具有較強的可能性和無限生機,讓學生在愉悅輕松的復習課堂環(huán)境中掌握更多的化學知識。
例如:在針對“化學能與熱能”相關知識內容進行復習的過程當中,教師就可以將化學實驗與游戲活動之間進行緊密融合,組織學生開一盞和參與實驗游戲——“小明和小紅兩個人親密無間,在小剛的挑撥之下,小紅和小明之間的情誼產生了破裂,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小紅和小明之間的誤會漸漸的消除了,曾經的不開心都像雞毛蒜皮一樣不值得一提,小紅和小明放下了心中的隔閡,重歸于好?!敝蠼處熆梢砸龑W生針對這一過程進行分組表演,并且引導學生在表演的過程當中思考這個過程和哪部分化學知識之間存在緊密的聯(lián)系。通過學生的不斷實踐很快就有學生想到與化學鍵的斷裂和形成有關。通過游戲的方式,針對復習的內容進行探究和思考,讓學生一直處于熱情飽滿的狀態(tài)參與到課堂復習學習當中。
綜上所述,在當前新課程改革以及立德樹人的背景下,高中階段的化學教師應該充分的樹立一種核心素養(yǎng)教育理念,并且能夠將其作為創(chuàng)新化學復習教學的重要指導思想,掌握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內涵,重視并且深入了解當前復習教學當中存在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思考、探究科學、選擇合理、可行的教學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