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是漢語常用字,始見于商代,古字形從口、從尹,尹代表掌握權(quán)力者,口代表發(fā)號施令,后世便衍生成帝王之稱,指一國之國君。隨著漢語的發(fā)展演變,“君”也逐漸成為一種敬稱,猶如我們今天所說的您。父母、兄弟、夫婦、友人之間,皆可以君相稱。以君作為抒情表意的寄托,也成為古代詩詞中普遍的語言現(xiàn)象。千百年來,古代詩人常用君字表愛情、寫友情、抒豪情、敘幽情、述鄉(xiāng)情。
“君”字表愛情。
宋代詞人李之儀的《卜算子》是一首靈秀雋永的愛情詩。開頭兩句:“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以重疊復(fù)沓的句式,刻畫了一位翹首思念情郎的深情女子。此處的君,是情郎?!叭杖账季灰娋?,共飲長江水?!本o承前兩句,寫的是思而不得,離恨滿懷,既有率真熱烈的民歌風(fēng)味,也有含蘊深婉的詩家筆墨。“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眲t更進(jìn)一步,既祈望水之能休,又怨恨水之不休。江水永流,猶如相思永隔?!爸辉妇乃莆倚?,定不負(fù)相思意?!蹦┪矁删洌乔楦械纳A。女子的真摯戀情,渴望共鳴,期待回應(yīng)。她所求無他,只要有一顆心與之心心相印。江水不息,相思無已。君心似我,定不相負(fù)。這便是那位深情女子的堅定與決然。漢樂府民歌《上邪》更是語出驚人,“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開頭的一句“上邪”先聲奪人,天地可見一片赤誠之心。接著女主人公說出了忠貞愛情的自誓之詞,她連用五件現(xiàn)實中絕對不可能的事情,來表明自己對愛情的生死不渝,這種火辣辣的深情奇想,撼人神魄,這是對她心中的“君”有多么深愛才能如此起誓呀。這種純粹與熾熱讓人充滿向往,被后人譽為“短章中神品”。
“君”字寫友情。
唐代詩人李白在《將進(jìn)酒》中寫道:“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岑夫子,丹丘生,將進(jìn)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边@是一首寫給友人的勸酒詩。當(dāng)時,李白和友人岑勛在嵩山另一老友元丹丘的潁陽山居作客。三人是可以詩酒唱和、談天說地的朋友。此處的“君”,是知己,是摯友。李白天賦才華,酒入豪腸化作詩魂,信手拈來皆佳句。其詩洋洋灑灑,氣勢磅礴,其情氣勢豪邁,熱烈奔放。三人飲酒放歌、恣意暢快,讀之不禁為其所感染?!熬边@一個字,既透著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溫文爾雅,又洋溢著中國風(fēng)范的浩然正氣,王維說:“勸君更進(jìn)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痹谖汲强蜕?,朝雨細(xì)細(xì),垂柳青青,兩位朋友舉起了送別的酒杯,雖然知道此行是西北邊疆路途遙遠(yuǎn),但王維并不悲觀,而是以輕快而又富于希望的語氣勸酒,說得不多,而蘊含的深情朋友都能感知,兩人一切盡在不言中。高適的送別又別有風(fēng)味:“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久別重逢,隨即再次天各一方,貧賤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惟有勉勵能給人力量,雄壯而不蒼涼,這種與君相交中流露的情緒凝結(jié)成詩句,正是標(biāo)準(zhǔn)的盛唐氣象。
“君”字抒豪情。
唐代詩人王翰的《涼州詞》是盛唐邊塞詩的代表?!捌咸衙谰埔构獗?,欲飲琵琶馬上催”,寫出了邊疆將士征戍生活的艱苦與動蕩,將士之激昂與豪爽也可見一斑?!白砼P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寫的是將士們在短暫的筵席上暢飲和勸酒。此處的“君”,敬指對方。整首詩具有豐富的畫面感,伴隨著激越的琵琶聲,將士們興致飛揚,你斟我酌。醉意微醺之時,有人想停杯罷飲。這時隱約聽見座中便有人高聲叫道:“醉了就醉了,誰也不必笑話誰。自古以來,將士們在沙場上征戰(zhàn)廝殺,有幾個人能活著回來呢?與其拘于小節(jié),倒不如開懷暢飲呢!”全詩語言明快自然,節(jié)奏跌宕起伏,情感奔放熱烈,具有盛唐邊塞詩的鮮明特色。
要說豪情,總想到詩仙李太白,他晚年時,遭遇大難被流放夜郎,剛遇大赦,又驟逢故人,所以驚憤交加,寫下《江夏贈韋南陵冰》,語出豪言:“我且為君槌碎黃鶴樓,君亦為吾倒卻鸚鵡洲!”筆勢奔放恣肆,直瀉而出,作為朋友我們惺惺相惜,皆理解懷才不遇的痛苦。“鸚鵡洲”是因東漢末年作過《鸚鵡賦》的禰衡被黃祖殺于此洲而得名的。還留它作什么呢?“大濟(jì)蒼生”“四海清一”的抱負(fù)除了君以外,誰又能懂?
“君”字?jǐn)⒂那椤?/p>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笔悄咸圃~人李煜《虞美人》中的句子。這首詞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他的絕命詞。此處的“君”,是自喻。李煜作為南唐國君卻不通政治、不管國事,而是終日沉迷于詩詞書畫和兒女情長。其詞多幽情麗句,音律諧美,綺麗柔靡,造詣甚高,被稱為“千古詞帝”。亡國之后,詞風(fēng)忽轉(zhuǎn),格調(diào)變得哀婉凄涼?!队菝廊恕愤@首詞融寫景、抒情為一體,對比鮮明,形象貼切,余味悠長。落筆處,亡國之痛痛徹心扉,思鄉(xiāng)之愁愁入柔腸,恰如春水生無限,恰如春江流不盡,頗有語盡意不盡之感。如果說李煜的問君搖曳生姿,那王維的愿君便返璞歸真,但同樣的幽情不盡,“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此剖裁炊紱]說,其實什么都說了。紅豆別稱相思子,傳說一位女子在樹下盼望丈夫,淚落染樹結(jié)出紅子。此詩在唐代就廣為流傳,玄宗時宮廷著名歌手李龜年“安史之亂”后流落江南,經(jīng)常演唱此曲,聽者無不為之動容。相思是什么?說到底,還是一個情字。
“君”字述鄉(xiāng)情。
《夜雨寄北》是晚唐詩人李商隱寫給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詩。當(dāng)時,詩人身居異鄉(xiāng)巴蜀,妻子(或友人)遠(yuǎn)在長安,對他十分掛念,寫信詢問歸期。詩人為此寫了一封復(fù)信。前兩句:“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蓖ㄟ^簡明的問答,妻子(或友人)盼歸,夜雨纏綿,秋池漲滿,羈旅之愁油然而生,急歸之狀躍然紙上。后兩句:“何當(dāng)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被瘜崬樘?,以奇絕之筆,想象自己歸去之后,與妻子(或友人)閑坐西窗,剪燭談心,共憶此景,再敘鄉(xiāng)情。寓虛實相生、情景交融之美,于時空交錯、回環(huán)往復(fù)之中。全詩構(gòu)思新巧,語短情長,令人不禁為之動容落淚。讓人還有落淚之思的,是另一次訴說,“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三千里是空間,二十年是時間,短短十個字,即寫出了一個人一生的悲哀與離愁,但這種辭鄉(xiāng)之恨并未忘懷,一經(jīng)觸發(fā),便如山洪,一泄為快,此時對君千言萬語的悲怨,都化作淚水不言而喻。思鄉(xiāng)的情緒難以排遣,惟有與君追尋,“君自故鄉(xiāng)來,應(yīng)知故鄉(xiāng)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只這么輕輕一問,便表達(dá)了所有思鄉(xiāng)之意,君自故鄉(xiāng)來啊,那就是鄉(xiāng)親,是多么親切的君。
莫道無情意,相思皆是君?!熬弊鳛橐环N敬稱,在古詩詞中可謂是高頻詞。古代詩人,或?qū)懢?,或?qū)懬?,或?qū)懸猓驅(qū)憣崳瑔揪宦?,真情百出。其中的語言美、情感美,值得我們細(xì)細(xì)品讀和賞味。
魯浩( 作者系河南省紀(jì)委監(jiān)委宣傳部副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