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永年
蔣筑英1938年出生于杭州市一個舊職員家庭。新中國成立后,他和其他孩子一樣在紅旗下幸福地成長。1956年,蔣筑英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北京大學物理系。他在北大學習期間,在學好專業(yè)課的同時還掌握了英、俄、德、日、法5門外語。由于家庭困難,蔣筑英靠助學金完成了學業(yè)。大學期間的10個寒暑假,他有8個是在圖書館度過的。
1962年大學畢業(yè)前夕,母親來信催他回上海或杭州工作。蔣筑英理解母親的苦衷,但他知道中國最大的光學基地和最著名的光學科學家都在東北。他寫信說服了母親,來到長春,成為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著名光學科學家王大珩的研究生。
導師王大珩很快看出,蔣筑英質(zhì)樸、正直、勤奮,判定他是塊璞玉,經(jīng)過雕琢必然會放出奇光異彩。20世紀60年代初,國外光學傳遞函數(shù)理論已開始應用于生產(chǎn)實踐。這是應用光學的理論課題,也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基礎技術。但這個領域在我國還是個空白。王大珩根據(jù)科學發(fā)展和國家建設的需求,為蔣筑英選定了這個重要的研究課題,蔣筑英便開始在崎嶇的小路上努力前行。這是一項開創(chuàng)性的工作,要克服重重難關。有的伙伴在巨大的困難面前卻步了,蔣筑英卻說:“科學研究的道路本就不平坦,不會一帆風順。居里夫人把自己關在小木屋里,節(jié)衣縮食,4年之后才發(fā)現(xiàn)鐳。我們還沒搞到一年呢,要打起精神,繼續(xù)干!”經(jīng)過700個日日夜夜的努力,他們在1965年設計并制造出了我國第一臺光學傳遞函數(shù)測量裝置。日本學者村田和美參觀之后驚異地說:“想不到中國這么早就研制出了這樣高精度的裝置。你們應當把它報道出去,讓全世界都知道中國人的才能?!蹦且荒晔Y筑英還不到30歲。
蔣筑英擁有俊朗的模樣、淵博的學識、出眾的人品,他特別喜歡看書,常常是書不離手,關心政治,做事從不蠻干,講究政策和道理。在妻子路長琴的心中,蔣筑英是個近乎完美的人。1979年,所里派蔣筑英去當時的西德進修。在國外學習期間,他省吃儉用。一起工作的外國朋友請他吃飯,他不能不去,但是到回請人家時,他嫌上飯店太貴,舍不得。于是,他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做飯請客。他做的中國菜,外國朋友吃了都連連稱贊“頂好”。半年時間里,蔣筑英的確省下了不少錢,可以說是發(fā)點兒“洋財”了。這時,蔣筑英首先想到給領導寫信,問所里需要買什么器材。領導回信說:“你在國外很辛苦,需要加強營養(yǎng),不要給所里買什么東西?!币晃慌笥褎袼骸澳阍摻o家里買臺彩電。”蔣筑英回答說:“我也真想買臺電視機,不過,買臺黑白的就可以了?!被貒臅r候,蔣筑英用自己節(jié)省下來的外匯給所里買了一臺英文打字機、一部錄音機、19臺電子計算器和一些光學器材部件,只給自己買了一臺便宜的二手電視機,剩下的錢全部交給了所里。當時,國外二手電視機非常便宜,蔣筑英對路長琴說:“這臺電視機值60塊豆腐?!?/p>
路長琴說:“老蔣就是這樣一位永遠在想著他人的人?!笔Y筑英所在的研究室有的同事老少三輩住在一起,新來的大學生住在單身宿舍,學習條件差。為了改善這些同事的住房條件,他三番五次地找后勤部門,和管房產(chǎn)的工作人員爭得面紅耳赤。1981年年底,光機所調(diào)房時,按照副研究員的待遇,蔣筑英應該分到三室的新房,可是蔣筑英卻找到管房產(chǎn)的人要求:“給我兩間行不行?我的孩子不太大,把寬綽的房間讓給更需要的人。”
一個冬天的晚上,蔣筑英的女兒路平放學回來,又趕上滿屋是煤煙,她撅著小嘴跑到外面生悶氣。蔣筑英見了,忙問:“乖女兒,怎么了?”原來放學后,路平去一個同學家,見人家住房寬敞,用的是煤氣,一點兒煙都沒有。路平心里很羨慕,想到自己家窄小不說,還挨煙嗆,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便沒好氣地跟蔣筑英說:“爸,虧你還是個干部,房子住得這么小?”蔣筑英聽了,知道女兒長大了,但對一些問題的認識還有些偏頗,應該幫助她提高認識。他不但沒惱,反而笑了:“孩子,心寬不怕房屋窄,少年有志不比家??!”接著,他給路平講了岳飛和安徒生的故事。蔣筑英對女兒說:“你還小,千萬不要跟人家比吃、比穿,更不要比誰的爸爸官大官小、住房的大小,要把精力用在學習上,比家庭、比父母算什么本事?自己學習出類拔萃,有真才實學,才算真本事?!?/p>
“有追求,頭勤、嘴勤、手勤、腿勤”,這是蔣筑英的同事史光輝對他的評價。在攻克變焦鏡頭技術難點的時候,需要把國內(nèi)生產(chǎn)的儀器和國外先進的儀器進行對比檢測。蔣筑英做得非常仔細。結果發(fā)現(xiàn),我國研制的鏡頭和國外的相比,傳遞函數(shù)質(zhì)量差距不大,但是顏色偏紅,有點失真。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蔣筑英對所有數(shù)據(jù)逐一進行分析。最后終于發(fā)現(xiàn),我們使用的玻璃質(zhì)量存在缺陷。這一發(fā)現(xiàn)非常重要,對以后的工作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1981年,蔣筑英第二次出國,同事發(fā)現(xiàn)他竟然在行李箱里塞了一大包四川榨菜,當時就皺了眉頭:“老蔣,你這是干什么?”蔣筑英發(fā)現(xiàn)露餡了,便坦白交代:“我打算在國外就吃這榨菜,從口里‘摳外匯,等回來,我給所里添置更多的光學器材?!甭犃诉@話,在場的同事無不動容,然而大家并不知道,此時的蔣筑英距離生命的終點僅僅還有1年半的時間。
1982年6月,在蔣筑英生命的最后4天里,他收拾了新建的試驗室,修好院里被破壞的柏油路面,幫助同事家里修理了下水道,又忍著腹部的疼痛到成都,替一位家有急事的同事出差。飛抵成都的當晚,他就召集驗收組的人員開會,忙到深夜11點。第二天一大早,他換乘兩次公共汽車,步行了3段路程到達工廠,忍著病痛開展工作。6月14日深夜,蔣筑英因腹痛難忍被送進醫(yī)院。醫(yī)生診斷,他長期積勞成疾,患有化膿性膽管炎、敗血病、急性肺水腫等多種疾病。因搶救無效,蔣筑英于1982年6月15日下午去世。
蔣筑英一生最大的愿望,是成為一名共產(chǎn)黨員。他生前一再向黨組織提出申請,去世前不久所里已批準他填寫了《入黨志愿書》。蔣筑英去世后,中共吉林省委根據(jù)他生前的表現(xiàn)和愿望,追認他為中國共產(chǎn)黨正式黨員。國務院授予蔣筑英全國勞動模范的稱號。經(jīng)長春市人民政府批準,其骨灰盒安放在革命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