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霽軒
寒假里,我和爸爸一起讀書——名著《三國演義》。當(dāng)我讀到“草船借箭”這一回時,不覺心生疑惑:“咦,諸葛亮這樣真的可以借到箭嗎?”
我和爸爸討論起來。首先古代航行,用的多是木船,一旦遇到火攻,便火光沖天,化為灰燼。而諸葛亮用的是更易起火的草船。曹操在赤壁之戰(zhàn)中,就因被火攻遭受了慘重的損失。以曹操之智,難道想不到用火箭一舉擊退敵軍嗎?
其次,十萬支箭一齊射出,那是多么大的量呀!怎么可能每支箭都插入草船,卻沒射穿船只呢?如果諸葛亮真的采用這種借箭的方法,那草船早就被射成了馬蜂窩,可能在河中央就已經(jīng)解體沉船了。
最后,這十萬支的數(shù)量又是怎么得出來的呢?難不成這些士兵冒著“槍林彈雨”,九死一生地擠到船邊,一支一支清理出來?或者他們早與曹兵勾結(jié),讓曹兵射出十萬支箭,一支不多,一支不少?
爸爸笑笑,告訴我《三國演義》里很多都是作者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并非真實(shí)的歷史情況。爸爸還鼓勵我,讀書時有自己的思考,是把書讀懂、讀通的第一步。
爸爸看著我,感慨道:“你不像我們小時候,只會讀死書。時代可真是變了呀!”爸爸說的時代改變,現(xiàn)在的我一知半解。但我知道,他永遠(yuǎn)是我的英雄老爸。讀書的快樂,思考的快樂,就在和爸爸的相談中,充盈在我的心間!
(指導(dǎo)老師:楊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