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文斌
陜西耀州藥王廟旁的一塊石碑上,篆刻著一段文字。如果把這段古文翻譯成白話,大意則是——
唐太宗問許敬宗:“我發(fā)現(xiàn)滿朝文武百官之中,唯有你是最賢良的,然而,還是有人在我面前說你的壞話,這是為什么呢?”
許敬宗答道:“陛下,春雨貴如油,農(nóng)夫因為它滋潤了莊稼而喜愛它,行路的人卻因為它使道路泥濘難行而嫌惡它;秋天的月亮像明鏡一樣光華普照,才子佳人喜歡在月下游玩品賞,盜賊卻討厭月亮的光華,因為月華讓他們的盜竊行為暴露無遺。天地廣袤無垠也有缺憾之處,何況微臣呢?我沒有肥羊美酒去調(diào)和眾口是非,讓人人心滿意足,況且是非之言本不可聽信,聽到之后也不可傳播。君主盲目聽信大臣的,可能會遭受殺戮;父親盲目聽信兒子的,可能會遭到誅殺;夫妻之間聽信讒言,可能會離棄;朋友之間聽信讒言,可能會絕交;親戚之間聽信讒言,可能會疏遠;街坊鄰里之間聽信讒言,可能會生分。人長著七尺高的身軀,要防范嘴里三寸長的舌頭,搬弄是非的舌頭如同龍泉寶劍,殺人都見不到血。哪個人前不說人?哪個人后不被說呢?”
(摘自《思維與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