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懷清
萬里長江,用哪種活鮮制作的食物最美味可口?對于這個問題,可以征集到數(shù)十個答案。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個答案的背后,都有獨特的經(jīng)歷、體驗和記憶。我的答案是:用鱖魚婆婆制成的鱖婆湯。這個答案是五十年前奶奶告訴我的。到如今,鱖婆湯已經(jīng)在我們家族的年夜飯桌上飄香了一百多年。
那么,什么是鱖魚婆婆呢?又該如何制作鱖婆湯呢?在我的老家——一個祖祖輩輩在風里浪里討生活的小漁村,這里的漁民們把生長期超過兩年、重量在一斤半左右的標準野生鱖魚稱為鱖魚婆婆,鱖魚亦稱桂花魚。為什么要將特定規(guī)格的野生鱖魚尊稱為鱖魚婆婆,把它制成的湯稱作鱖婆湯呢?有這樣幾條理由:從外形上看,這種鱖魚極像過去貴婦人的發(fā)髻,鱖魚婆婆的稱呼既彰顯了珍貴,也應了“多年的媳婦熬成婆”這句老話;從活動軌跡來看,大大小小的鱖魚周圍一般都會有魚群“前呼后擁”;從味道來看,標準規(guī)格的野生鱖魚肉質(zhì)細嫩肥美,老少皆宜,既好吃又好看,還體現(xiàn)了一定的規(guī)格和檔次。
參觀鱖魚養(yǎng)殖基地時,專家告訴我,鱖魚苗剛剛從魚卵中孵化出來,一張嘴就會吃魚。我曾親眼看到,一個個用肉眼很難看清的小黑點(剛剛孵化出來的鱖魚苗)追逐、吞食那些更看不清楚的小白點(其他魚苗),會讓人由衷感慨自然造化的神奇。終生以捕魚為業(yè)的祖父還告訴我,在自然水域,如果能捕獲到鱖魚,在附近肯定能捕獲到更多的鯉魚、鯽魚等魚類。想象那樣的水底世界,真有點兒像《紅樓夢》中的史太君和楊家將中的佘太君,身邊總會有成群的丫鬟和仆從。
至于鱖婆湯的制作就比較簡單了:首先,將鱖魚剖開,除去鱗、鰓和內(nèi)臟(鱖魚花是丟棄不得的,需用牙簽串起來,煮熟后敬獻給桌子上最珍貴的人。父親跟我交代過,在長江流域的任何一家餐館吃鱖魚,如果沒有吃到鱖魚花,這道菜不用買單,這是江湖上約定俗成的規(guī)矩);再將鱖魚的兩邊用刀劃開,洗凈瀝干,抹上少量精鹽,腌制一會兒;然后,把鍋燒熱后放油,油熱后下魚,用小火煎至兩面呈現(xiàn)出金黃色后盛出;再用鍋內(nèi)剩油爆香生姜、大蒜、豆瓣、辣椒(喜歡麻辣味的可以加入花椒),滴入料酒;最后把魚重新下鍋,加水將魚全部淹沒,根據(jù)個人口味加入豆腐、酸菜、蘑菇、蘿卜等配菜,用中火燉煮;待魚肉熟透后再加適量鹽、糖、米醋、胡椒、味精和蔥花,調(diào)和五味后即可出鍋食用。由母親掌勺制作的鱖婆湯,是年夜飯的壓軸菜,更是兒時獨特的味覺享受和難忘的溫馨記憶。
鱖魚既能入饌,還能入詩、入畫。請看:“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币驗橛辛索Z魚這個標志物,張志和的這首《漁歌子》才如此膾炙人口,成為永遠流傳的經(jīng)典。
鱖婆湯還是一味醫(yī)治心口疼的良藥。奶奶告訴我,她曾經(jīng)用這個偏方治愈了六婆婆的心口疼。作為長房長嫂,奶奶不忍心看著最小的妯娌被心口疼折磨得日益憔悴,就專門做了一碗鱖婆湯,讓六祖父親手喂給六婆婆吃。偏方專治各類疑難雜癥,這碗只有在大年三十的年夜飯桌上才會出現(xiàn)的稀罕物,治愈了六婆婆的心口疼。從此以后,六祖父和六婆婆幸福地生活在江漢平原那個名叫白鷺湖的小漁村,陸陸續(xù)續(xù)生養(yǎng)了五男二女,撫育了像鱖魚苗一樣眾多的里孫、外孫。
珍貴之物往往命運多舛,比如被稱為長江一絕的白鰭豚,還有過去在長江司空見慣的江豚、河豚、揚子鱷、中華鱘等,都已成為瀕危物種,西塞山前的白鷺和桃花流水中的鱖魚也在不斷減少。
好在從2020年開始,實施長江大保護,長江流域?qū)嵭惺杲?、退捕?021年3月1日,正式實施《長江保護法》,讓長江流域的野生動植物休養(yǎng)生息,實為澤被萬物、造福后代的德政與惠政。
農(nóng)歷庚子年的年夜飯,我們家頭一次把制作鱖婆湯的原材料由野生鱖魚更換為家養(yǎng)鱖魚。
再見了,長江鱖魚!再見了,長江活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