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立衛(wèi)
故鄉(xiāng)是一個人生命的胎記,它烙印在你的靈魂上,成為你一生的命題。那年那月玉輪高懸,我跌坐于清光白水之間,任思緒流過淺淺的紅塵,玉蘭的馥郁之香舔舐著我心底的村莊。
故鄉(xiāng)于我不算遙遠,城里城外而已,驅車三十里,來回一小時。剛到城里那會兒,城市的花紅柳綠,我并不迷戀,總是隔三岔五地回故鄉(xiāng)看一下,哪怕就一眼,也覺得踏實。在城里總感到自己是一個過客,城里沒有我的根,我的根在故鄉(xiāng)老宅的樹下。老宅的樹長得很好,高過土磚瓦屋,高過村莊的天空,也高過煙囪里升騰的炊煙。
小時候,最喜歡的就是故鄉(xiāng)的黃昏。夕陽西下的天空,好像著了火一樣,越燒越旺,一不小心,空氣被點著了,田野被點著了,連我騎在牛背上的身影,也被點著了。這是晚霞,故鄉(xiāng)的傍晚經常出現,每次出現我都想抓上一大把火燒云,把它藏在我的書里,點燃我三更的夢。云霞的下面就是村莊飄起的炊煙,我愛這炊煙,從心底深處爆發(fā)出的熱烈的愛。炊煙就像奶奶的白發(fā),炊煙就像空中長出的水草。我一直以為,天上的云就是家家戶戶的炊煙形成的,家家戶戶的炊煙就是那一朵朵的白云。
每次放學,老遠就看見自家的煙囪升起的炊煙,那時心里就在猜想奶奶做什么好吃的了?又給我蒸饅頭、烙餅子了嗎?我喜歡吃面食,喜歡吃奶奶做的饅頭,喜歡潔白的、胖胖的、圓圓的饅頭滾在手里的感覺。我的腳步總是比別的孩子快,我是奔著那炊煙去的,奔著我的溫暖的家去的。到家的時候,炊煙也散了,桌子上已經擺放了奶奶做的飯。坐到桌邊,奶奶就用抓柴火的手遞我一個饅頭,奶奶的手充滿詩意,我拿到饅頭就立刻啃起來。奶奶就會說:“慢點兒吃,小心噎著?!背灾銍妵姷酿z頭,就著已息的炊煙,手里、心里都是白云般的感覺,舒服極了。
我到城里的那一年,百歲的奶奶去世了。那一年,我回家不敢看炊煙。因為,一看到炊煙,我就會想起奶奶,想起她風中的白發(fā),想起她抓柴火的手遞給我的潔白、滾圓的饅頭。我知道,奶奶是乘著炊煙走的,變成了白云,白云落不下來了,所以奶奶也不會回到地上了。炊煙天天有,奶奶也天天在我的心里。奶奶逝去了,炊煙在我的眼睛里,也逝去了一半。高高的炊煙,也變得短短的了。
最近聽說故鄉(xiāng)的村莊整體搬移了。心里陡然冰涼起來,一直害怕另一半炊煙的逝去,今日果然。那天獨自一人,駕車回到老家。老家已經是水泥路了,好走得很。當我下車的時候,我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老宅沒有了,已經被空曠的田野代替;村莊沒有了,長起了麥苗;炊煙沒有了,只有飄飛的白云。這一半炊煙的逝去,已徹底讓我失去。我已被掏空,模糊的眼睛,只能一遍又一遍地越過那一壟一壟的田地,來回蕩漾,終究回不過神了。
炊煙在我的心里愈發(fā)重了,這不再回來的炊煙,有千斤重。它馱著我的村莊飛走了,一直飛到云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