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勇
(中交一公局集團有限公司,北京 100000)
軟土地基是指壓縮量較好,但強度不高的軟弱土層。在軟土地基中含有一定量的有機物質,但由于其土質較為松軟,因此很容易在工程開發(fā)中出現地基坍塌的事故。通過應用該類地基不僅會對路橋建設的安全性造成隱患也嚴重影響到路橋施工的整體質量。
1.1.1 含水量較高
在路橋工程的建設中應用軟土地基,最大的特征就是軟土地基的含水量較高。一般情況下,未經人工處理的軟土地基含水量在35%-75%之間。在軟土地基中當泥土與水混合后就會出現流體現象,從而增加路橋工程的施工難度,容易出現施工問題。因此,專業(yè)的施工人員應該對路橋工程中出現的排水問題給予高度重視,及時做好排水工作以將地基的排水量控制在指標中。
1.1.2 地基土質松軟
在路橋的整體施工建設中,地質松軟是軟土地基的特點之一。由于其獨特的土質問題,導致土地形態(tài)難以固定,從而容易導致地基坍塌的問題,因其地質迅速固結,導致地基難以達到理想狀態(tài)。
1.1.3 滲透性較差
在整個路橋建設工程的開展中,由于軟土地基的自身特質,地基容易受到自身的滲透系數以及其他外界因素干擾,從而導致地質缺乏相應的土質強度以及較慢的固結速度,大大增加了路橋工作中的施工難度與危險程度。
在路橋建設工程中,軟土地基由于自身特質的問題,會在施工中出現地基的承載過小、透水性較差等問題從而導致路橋在施工中出現工作故障。而且由于軟土地基的固結率減低,地基的形變較大,因而很難達到路橋施工的標準要求。由于地基自身的不穩(wěn)定,會導致路橋各地段的密度不一。當路橋的工程人員不能對路橋各路段的地質構造充分了解,工作人員就會在路橋建設工程完工后出現路橋坍塌等工程事故。此外,軟土地基的下面大都存在著地下水,更加給路橋工程的建設加大了施工難度。
橋梁工程建設中的軟土地基施工存在著一定的危險,工程中的各類不確定性因素更是增加了橋梁工程的安全問題。當施工人員不能對橋梁工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處理時,就可能在整個工作期間出現事故問題。
在整個路橋施工的工程建設中,由于軟土地基的含水量較普通地基的含水量較大,因而專業(yè)的施工人員應該對地基的表層水分進行及時處理。通過應用砂墊層、鋪設材料以及穩(wěn)定劑等材料進行及時處理,當降低土層含水量時應該提高土層的強度從而降低土層沉降的問題,從而保障路橋施工的工程質量。
為了減少地基的表層含水量,需要專業(yè)人員開展排水工作系統(tǒng)對土質較優(yōu)的部分通過挖掘排水溝槽來進行引流。同時,在進行排水處理后,應該對地基進行回填處理,目的是為了提高地基的抗壓性以規(guī)避二次傷害。通過對軟土地基的穩(wěn)定與強度進行提升,從而保障工程的質量問題。
軟土地基置換技術是當下路橋工程施工中較為常見的施工技術。主要操作就是將需要建設的地基軟土替換成抗壓性強、且排水性好的新型材料,從而大幅度地增加地基的排水能力以及規(guī)避沉降問題等來保障地基的整體質量。但需要注意的是,該技術在應用中需要對工作細節(jié),像選擇合適的置換材料、確?;靥畹暮穸鹊葋碜畲蟪潭忍岣哒w的工程建設。
粉噴樁技術原理主要是在工程建設中通過攪拌粉狀的固化劑來提高原有地質的穩(wěn)定性和抗壓能力。粉噴樁技術中主要包含石灰石、添加劑等原材料,在應用粉噴樁技術時,應該做好工程的質檢與維護,從而在標準要求下實現技術手段的應用。[1]同時,通過對施工組織合作的合理分配以及施工材料的科學配比等全方位地提升工程質量,有關粉噴樁技術的施工工藝流程如圖1 所示。
圖1 粉噴樁施工工藝流程圖
當進行軟土地基的工程建設時,專業(yè)的測量人員應該前往施工現場進行測量放樣的工作?,F場的施工人員通過使用線繩將間隔20m 的邊樁進行連接,并將白灰沿著線繩進行播撒,通過圈定軟土地基的范圍,對后續(xù)的施工進行工作指導。
操作人員通過使用挖掘機來處理不合格的土壤,將預備挖掘的土堆置于預先確定的位置。通過采用半幅施工的辦法,先從距離便道較遠的地方挖掘,在處理剩下的半幅。
在前文,我們曾提及過軟土地基換填技術,在進行換填工作時,必須將軟土進行集中清理。操作人員應該沿著堅硬的巖土一側展開臺階式挖掘,同時臺階的寬度應該設置在2m 以上,并設置向內4%的斜坡。在進行軟土地基的換填之前,將基坑內存在的積水進行處理。并在換填后的路基一側填設排水溝,依照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在排水溝的下方放置碎石盲溝。按照設計方案對換填寬度進行合理把控,將開挖線以內的軟土以及坡腳線以下的軟土全部換替。同時,專業(yè)的操作人員在進行地基換填的工作時,需分層進行換填和碾壓。
在開展軟土地基的工作時,操作人員可以采取輕型動力的探觸方式來確定承載力。當挖掘到與設計的標高相差30cm 時,相關的施工單位可以使用觸探儀自行檢查。當承載力達到工程要求時,可以讓人工對底部進行及時清理。
在整個路橋施工的工程建設中,操作人員可以通過在軟土路基的兩側插上竹竿,并在竹竿上捆縛紅布來確定虛鋪的高度。當工作人員操作推土機時,通常將竹竿上的紅布作為標準,并科學控制攤鋪的高度。在路基的兩側進行推土,直至將軟土推平,再用設備進行精平。此時,如果填料厚度過低,應該用裝載機進行填料的填補,并通過人工的方式對地基不平整的地方進行修整。
在進行碾壓施工時,操作人員應該確保填料處于最佳含水量的狀態(tài)。通過分壓的方式,保證地基的每層厚度在30cm 左右,并將碾壓速度控制在1.5-3.5km/h 之間。操作人員在進行碾壓工作時,需要將地基進行初壓,檢測壓實度和混合料的厚度。在初壓后,再對地基進行復壓,通過適度增加振幅后對地基進行兩遍振壓和強振壓。最后,通過終壓來消除輪跡。
在進行地基處理后,可以應用灌砂法對路基的壓實度進行檢測。當質檢的面積小于1000 時,工作人員必須選取兩個點進行檢測。同時,可以結合實際情況適度地增加檢測點,從而更利于工作人員了解路基的壓實度。當壓實度不能達到標準的部位,應該及時地進行返工以及修復,一直到合格為止。
在實際進行軟土地基施工的工作時,專業(yè)的施工人員通過應用換填法來進行嚴格作業(yè),并達到了良好的施工效果。換填法技術的應用提升了路基的整體承載力,并保障了路橋工程的整體質量,盡量達到工程中的各項指標。在應用換填法來處理軟土地基,減少了地基的養(yǎng)護維修費用,從而幫助路橋工程延長使用壽命。[2]
2018 年中交一公局在廣東開展了興汕項目水袋法預壓助力軟土路基的建設施工。興汕高速T3 標地處粵東沿海地區(qū),項目區(qū)域地形地貌主要為低緩殘丘、丘陵、山間洼地及沖積平原,全長為5.5km,其中軟土地基處治路段為3.8km,合同段路基填方(含互通)共99.8 萬立方米,其中借土填方74.7 萬立方米。原設計軟土路基處治段落均采用0.9m 堆載土進行等載預壓處理,預壓周期為6 個月。
項目集思廣益,根據標段內沿線水系發(fā)育,受到橋梁支架水袋法預壓啟發(fā),項目部積極調查和取證,論證水袋法預壓在路基上使用的可行性,并積極和業(yè)主、設計單位和監(jiān)理單位協商最終采用水袋預壓新技術工藝取代傳統(tǒng)的填土堆載預壓,告別傳統(tǒng)堆載土施工工序多、后期卸載時間長等弊端。
在路橋工程建設中,我國的道路建設水平在逐漸增高。由于軟土地基的含水量較大,地基的承載力也較低,因此,不能滿足路橋施工的工程需要。當施工人員進行現場調查時,應該參考軟土地基的實際情況,來選擇合適的軟土地基處理計劃。在進行軟土地基的基礎工程時,需要專業(yè)的作業(yè)人員利用專業(yè)的技術分析來進行科學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