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衡
月亮給人的一般印象是溫柔、朦朧、美麗的,但它也有雄渾、蒼涼、悲壯的一面。記得小時候讀的第一首寫月亮的詩是就是李白的《關(guān)山月》:“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崩畎籽壑械脑铝潦巧n茫、雄渾、傷感的。
原來月亮之美也是有婉約和豪放之分的。有人花前月下,卿卿我我;有人望月問天,拍遍欄桿。李白不愧為一位偉大的詩人,他第一個將雄偉壯闊的天山和光明浩蕩的月亮連接起來,展開了一個宏大的場景,從而也打開了我們心境的另一扇窗戶。我喜歡這個意境,這和我的閱歷有關(guān)。大學(xué)一畢業(yè)我就被發(fā)配到西北,那時,工作不定,常一個人在黃河邊,看月涌大河流,不知人往何處去。
我曾在一首詩里說到“從來豪氣看西北,濤聲依舊五千年”。雖然同是一個月亮,但我總覺得西北的月亮比江南的圓,圓得結(jié)實、明朗、直爽,不朦朧、不矯情。古來西北多為征戰(zhàn)、流放之地,又加上自然條件的遼闊蒼茫,人生存之艱難,所以在西北看月與在江南不一樣,豪放多于婉約,家國情懷多于兒女情長,自有幾分悲壯與蒼涼。名句如盧綸①的“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比绨拙右椎摹叭f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繞天涯。誰人隴外久征戍,何處庭前新別離?”戊戌變法六君子譚嗣同曾仗劍游西北,有詩云:“我愿將身化明月,照君車馬渡關(guān)河?!绷謩t徐是福建水鄉(xiāng)之人,曾是慣看清風(fēng)明月、漁歌互答的。但他一踏上被發(fā)配新疆的漫漫長途就悲從中來,豪氣溢胸,眼中的月色也為之一變。他在伊犁過中秋時有詩:“雪月天山皎夜光,邊聲慣聽唱伊涼②。孤村白酒愁無奈,隔院紅裙樂未央。”他出嘉峪關(guān)時感慨:“長城飲馬寒宵月,古戍盤雕大漠風(fēng)?!泵珴蓶|很喜歡這首詩,曾抄寫,現(xiàn)還掛在人民大會堂的甘肅廳。就是毛澤東一到西部,其詩也有“長空雁叫霜晨月”式的悲涼。
西北我去過多次,西北月給我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上世紀80年代初,石河子是一片剛開發(fā)的綠洲,全市人口平均年齡才20多歲,充滿朝氣。我在那里采訪并過中秋,月光中的農(nóng)墾新城像一位熟睡的少女。20世紀90年代訪伊犁,夜色中莊嚴的林則徐紀念館就是一座沐浴著月光的歷史豐碑。前幾年還去過一次帕米爾高原,群山起伏,明月朗照,我已分不清這是地上的山還是月亮中的山。
其實月亮還是那個月亮,就是因為它照到了西北,照進了我的心房。不管走到哪里,當(dāng)我抬頭望月時,總會想起西北那雄渾的大漠,那連綿的天山,那一代一代的拓荒者、西北人,還有那里的葡萄、歌舞和馕③。
明月出天山,天山的月亮最圓、最純、最明亮。
(選自《人民政協(xié)報》,有刪改)
﹝注﹞①盧綸:唐代詩人,其詩多寫軍旅生活,風(fēng)格雄渾,情調(diào)凄慨。②伊涼:古曲調(diào)名,指《伊州》《涼州》二曲。③馕(náng):一種烤制而成的面餅,是維吾爾、哈薩克等民族的主食。
讀與思
這篇文章的抒情對象是月亮,作者將西北的月與江南的月相對比,并引用大量的詩歌名句,突出西北之月的雄渾、蒼涼、悲壯,表達對西北拓荒者的深情贊美。自古以來,那些征戰(zhàn)、流放西北的人們,那些開發(fā)大西北的拓荒者們,面對惡劣的自然與生活條件,表現(xiàn)出一種堅強與豪邁的精神。他們守衛(wèi)并開拓疆土,為后人樹立了學(xué)習(xí)的榜樣,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他們的精神是完美的、純真的,引人注目的。
讀與悟
1.清晰的寫作思路。
梳理作者的寫作思路,會發(fā)現(xiàn)文章前半部分重在寫景,表達對西北月的喜愛與贊美。其中引用了許多寫月亮的詩句,它們的共同點是“家國情懷多于兒女情長”,而這些詩人身上也都表現(xiàn)出了崇高的愛國精神、無私的奉獻精神,這就是“圓(完美)”“純(真實)”的表現(xiàn)。而作者在第四段中又寫到“20世紀80年代初,石河子是一片剛開發(fā)的綠洲,全市人口平均年齡才20多歲,充滿朝氣,我在那里采訪并過中秋,月光中的農(nóng)墾新城像一位熟睡的少女”“20世紀90年代訪伊犁,夜色中莊嚴的林則徐紀念館就是一座沐浴著月光的歷史豐碑”,以此來暗示拓荒者、林則徐精神給后人立下的榜樣作用,這就是“亮”的表現(xiàn)?!疤焐降脑铝磷顖A、最純、最明亮”,這個句子在文章的結(jié)尾處,點明了文章的主旨。
2.豐富的寫作內(nèi)涵。
如“心境的另一扇窗戶”,作者在寫出這句話后,道出自己喜歡西北月的原因,“大學(xué)一畢業(yè)我就被發(fā)配到西北,那時,工作不定,常一個人在黃河邊,看月涌大河流,不知人往何處去”。而這句話的前一句交代了西北月打開“心境的另一扇窗戶”的原因是“將雄偉壯闊的天山和光明浩蕩的月亮連接起來,展開了一個宏大的場景”。二者相聯(lián)系,意思是說作者大學(xué)畢業(yè)被發(fā)配到西北時,心情一度沉悶,覺得未來沒有了希望,而李白對西北月的描寫,讓他感受到了蒼茫、雄渾,明白了該以怎樣的態(tài)度去面對人生。所以這里的“心境的另一扇窗戶”指的就是如何去面對挫折,面對生活。
3.巧妙的修辭手法。
如“不管走到哪里,當(dāng)我抬頭望月時,總會想起西北那雄渾的大漠,那連綿的天山,那一代一代的拓荒者、西北人,還有那里的葡萄、歌舞和馕”,運用象征的寫法,借月寫人,表達了作者對西北拓荒者的無私奉獻和西北人所特有的堅強精神的贊美。作者抬頭看月時總會想到的事物,其實就是西北拓荒者、西北人的象征,贊美西北月,實為贊美西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