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首童謠描繪的就是農(nóng)歷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的習(xí)俗。粽子不僅是一種美味,還是中華民族難以割舍的情結(jié)。下面幾首古詩詞都提到了粽子,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詩人借助粽子寄托了什么感情吧。
表夏十首(節(jié)選)
[唐]元 稹
靈均死波后,是節(jié)常浴蘭。
彩縷碧筠粽,香粳白玉團。
和夢得夏至憶蘇州呈盧賓客(節(jié)選)
[唐]白居易
憶在蘇州日,常諳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鵝鮮。
乙卯重五詩
[宋] 陸 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艷烘
[宋]歐陽修
五月榴花妖艷烘,綠楊帶雨垂垂重。
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
正是浴蘭時節(jié)動,菖蒲酒美清尊共。
葉里黃鸝時一弄。猶瞢忪,等閑驚破紗窗夢。
粽香總會如期飄蕩在五月端午這一天。唐代詩人元稹筆下的粽子被五彩的絲線包扎著,像碧璽一樣翠綠,粳米則像白玉一樣晶瑩潔白;白居易回憶在蘇州的那段日子,夏日去吃宴席,粽子香氣撲鼻,竹筒飯鮮嫩爽口,烤好的小鵝鮮美無比;宋代詩人陸游在端午節(jié)吃了“分兩髻”的粽子,高冠上插著艾蒿;而歐陽修筆下的多角形的粽子,煮熟了放在鍍金的盤子里,送給閨中女子。朗誦這些詩詞,你是否也聞到了濃濃的粽子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