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馨予
趙鐵英,男,漢族,1951年5月出生,1983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遼峰葡萄的選育者,現(xiàn)任燈塔市葡萄產業(yè)協(xié)會會長。先后獲得“全國勞動模范”“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帶頭人”“遼寧省勞動模范”“遼寧好人”“遼陽市優(yōu)秀共產黨員”“遼陽市勞動模范”“遼陽市最美鄉(xiāng)村科技工作者”“遼陽市科技創(chuàng)新突出貢獻人才”“遼陽市高層次農村實用人才”等榮譽稱號。
53年之老農,38年之黨齡,深深感謝黨和政府對我工作的肯定和褒獎。余年當以袁隆平為榜樣,生命不息,奮斗不止。
——趙鐵英
“奇跡只發(fā)生在全力以赴之后?!边@是趙鐵英始終奉行的人生信條。從一個普通農民到自學成為高級農藝師,從嘗試葡萄栽植到打造“遼峰”品牌,從重病失音到創(chuàng)建遼峰葡萄示范基地,從減產不被認可到提質增效帶動鄉(xiāng)親致富……在與葡萄“摸爬滾打”的53年光陰里,趙鐵英把一顆顆小葡萄連綴成了大產業(yè),用敢闖敢拼改變了自己的命運,用敢作敢為“抹甜”了貧困戶的日子。
積極探索 創(chuàng)新品種
趙鐵英是燈塔市柳條寨鎮(zhèn)大新莊村的農民,也是遼峰葡萄的選育者。論起他和葡萄的緣分,要從1994年說起。
1994年,趙鐵英抱著試一試的心態(tài)在自家承包田里開始了葡萄栽植。干啥就得琢磨啥,曾讀到初中二年級的趙鐵英深知知識的重要性,于是,他邊引進葡萄品種,邊研究葡萄種植技術。他報名參加了農函大的學習,一步步晉升為農民技術員、高級農技師、高級農藝師……
知識是提前備好的“錦囊”。1995年,一場水災讓葡萄種植戶損失慘重,趙鐵英用學到的除淤去雜、全園消毒、畦面松土等方法及時做好補救措施,使葡萄園免受滅頂之災,很快恢復了生產。
1999年的一天,趙鐵英在對葡萄選優(yōu)去劣、提純扶壯時,發(fā)現(xiàn)了一株“巨峰”的變種。這株葡萄的色澤、顆粒、口感都有別于其他植株,趙鐵英決定潛心研究。接下來的8年,他建檔觀察,反復比對、試驗,終于,葡萄新品種——“遼峰”成功吐綠掛果。
2007年,在當地政府幫助下,遼峰葡萄通過品種鑒定,于2008年正式備案注冊,“趙鐵英遼峰”葡萄品牌成為市場中的新秀。
品牌注冊后,周邊很多果農也競相栽植遼峰葡萄。短短幾年,柳條寨鎮(zhèn)葡萄種植面積達1.2萬畝。
然而,葡萄有上千個品種,每個品種都有其特定的栽培方式。由于不懂新品種葡萄的栽培技術,眾多栽培戶收入參差不齊。
趙鐵英帶領團隊經過多年的試驗,發(fā)現(xiàn)實行沃土栽培、控產無核化栽培、數字化管理種植“遼峰”效果更佳。他把這些寶貴經驗印成《遼峰葡萄栽培要點》免費分發(fā),只為讓果農們少走彎路。他還經常在冬閑期無償到各村講授葡萄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方法,到其他葡萄栽培鄉(xiāng)鎮(zhèn)授課,把普惠果農當成自己的責任和義務。
2001年,柳條寨鎮(zhèn)葡萄協(xié)會成立,趙鐵英被果農們一致推舉為葡萄協(xié)會會長。
提質增效 突破瓶頸
在趙鐵英的帶動下,燈塔市種植遼峰葡萄的果農越來越多,產量也逐年遞增,但果農的收益卻沒有太大起色。趙鐵英坐不住了,他走訪全國多個優(yōu)質葡萄產區(qū),深入調研,查找原因。
一等企業(yè)出標準,二等企業(yè)出品牌,三等企業(yè)出產品。經過一系列調查研究,趙鐵英得知,遼峰葡萄品種雖好,卻沒有標準化的生產管理,導致果品缺少競爭力,于是他給遼峰葡萄的發(fā)展定了個新方向——提質增效。
“提質增效第一步,就從減產開始?!甭牭节w鐵英這么說,種了多年葡萄的果農們提出反對意見:“產量減少,收入不是更低嗎?”為了消除果農們的疑慮,趙鐵英開始拿核心基地的遼峰葡萄做試驗。
2013年,趙鐵英引進標準化生產管理理念,限產栽培,將葡萄秧苗每穗顆粒數控制在50粒,畝產控制在1250公斤,多余的苗穗一律剪掉,保證每株秧苗充分獲取陽光、水分和養(yǎng)料。
一年下來,標準化生產培育出的遼峰葡萄顆粒飽滿、水分充足、甜而不膩。質量的提升帶動了價格的提升,遼峰葡萄每公斤比普通葡萄多賣出十幾元錢,不僅受到當地人喜愛,更贏得了珠三角、長三角等地水果經銷商的青睞。
看到核心基地的遼峰葡萄賣出了好價錢,果農們也把心放到肚子里,紛紛和趙鐵英學起標準化管理。2015年,燈塔市實施萬畝遼峰葡萄精品工程,依托現(xiàn)代農業(yè)綜合示范區(qū),做大做強遼峰葡萄品牌。
壯大產業(yè) 致富一方
眼看形勢越來越好,趙鐵英卻因積勞成疾喉部出現(xiàn)腫塊,手術后,他幾乎失去了聲帶,加之頸椎有傷,雙臂也不能抬起。然而,疾病的重壓并沒有動搖趙鐵英發(fā)展遼峰葡萄的信念,他刻苦練習用氣息發(fā)聲,并且用流轉的400余畝土地,帶領團隊建設了遼峰葡萄示范基地。
遼峰葡萄示范基地的建成帶動了整個燈塔市的遼峰葡萄產業(yè)。示范基地實施數字化栽培管理模式,設有多種檢測室和研究室,不僅給當地葡萄生產者提供了培訓平臺,指導葡萄標準化生產,還給眾多貧困戶帶來了生活的新希望。
柳條寨鎮(zhèn)大新莊村村民王澤就是受益者之一。他長年有病,家徒四壁,趙鐵英了解情況后,將其妻子安排到基地上班,又通過基地為夫妻倆無償提供了遼峰葡萄苗。幾年下來,王澤一家不但脫了貧,還過上了美滋滋的富裕日子。
隨著美名遠揚,每年都有各地的葡萄生產者來基地參觀學習,汲取“養(yǎng)分”。該基地也被評為遼寧省標準示范園。目前,在示范園的輻射下,燈塔市遼峰葡萄栽植面積已超過840公頃,年產值達4億元,從業(yè)人員超過1.2萬人。“小葡萄”成為燈塔市助民增收、振興鄉(xiāng)村的“大產業(yè)”,趙鐵英被推舉為燈塔市葡萄產業(yè)協(xié)會首任會長。
作為一名老黨員,趙鐵英時刻牢記自己的初心使命。在合作社黨支部,他用親身經歷帶領黨員學黨史、悟思想、憶初心。他參加燈塔市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xié)會,在遼峰葡萄基地建立“農家科普大院”,用沙啞的嗓音為葡萄栽培者授課,答疑解惑。在家鄉(xiāng),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他的身影——村路不好走,他出資修補路面;村民有困難,他有求必應……一提起老趙,鄉(xiāng)親們有說不完的感激。
古稀之年,壯心不已,如今的趙鐵英依然是葡萄產業(yè)發(fā)展的排頭兵。他憑借對市場敏銳的洞察力和精準的把握能力,同幾個種植戶聯(lián)合開發(fā)了150畝名特優(yōu)新鮮食葡萄示范園,栽植10多個新品種,完全按照無公害標準進行生產,力爭把柳條寨鎮(zhèn)葡萄生產引向更高水平,繼續(xù)成為富民強鎮(zhèn)的支柱產業(yè)。
望著遠處的葡萄大棚,趙鐵英說起了未來的計劃:“提質增效永遠沒有終點,我們的栽培環(huán)境還需要不斷改進,我們的生產標準還需要進一步提高?!笔堑?,有堅韌不拔的精神作為養(yǎng)料,遼峰葡萄年年都是豐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