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雪芝,操炎慶,曠俊峰
(安徽省淮南市新華醫(yī)療集團新華醫(yī)院內分泌科,安徽 淮南 232052)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主要好發(fā)于下肢,起病隱匿,病程較長,目前治療還仍有待提高[1]。ALA因其具有抗氧化應激的作用,清除體內氧自由基而被廣泛用于臨床上。另最新引進的設備,血管神經紅光治療儀可促進局部血液微循環(huán)流動,提高神經細胞的血供和氧供,有望改善DNP病人的血管擴張,滋養(yǎng)神經,以進一步緩解病人的四肢麻木和疼痛等癥狀,成為一種新的治療方式。我院通過α-硫辛酸聯(lián)合紅光治療儀已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反饋,現(xiàn)通過回顧性總結呈現(xiàn)報告結果如下:
回顧性納入2017-07~2019-06因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而入院的病人83例的病例,所有受試者DPN的診斷參照《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排除近14天內服用抗抑郁藥、抗驚厥藥等具有滋養(yǎng)神經細胞的藥物者;排除有嚴重的肝腎功能障礙者;排除對α-硫辛酸含量成分過敏者。將83例病人隨機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其中試驗組43例采用α-硫辛酸(ALA)聯(lián)合紅光治療,對照組40例僅單接受ALA治療。收集病人的年齡(歲)、性別、BMI(kg/m2)、DM以及DPN的病程(年)、空腹血糖(FBG)(mmol/L)、糖化血紅蛋白(HbAlc)(%)等一般資料,經統(tǒng)計學檢驗,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所有病人的一般資料特征
所有入組的病人均提供一定的健康教育,宣傳飲食的調整、運動等日常生活健康指導,同時調整合適的降糖方案,積極控制病情,維持在穩(wěn)定的水平,F(xiàn)BG控制<10mmol/L,HbAlc控制<9%。試驗組所有病人接受ALA 600mg(山東只楚藥業(yè))配置250mL0.9%NaCl生理鹽水,持續(xù)2周,1次/日,同時伴隨紅光治療儀治療,1次/日,每次治療20~30min,持續(xù)10天。對照組所有病人僅給予ALA 600mg配置250mL 0.9%NaCl生理鹽水,持續(xù)2周,1次/日。
(1)采用癥狀分級量化表對所有病人經接受不同方式的處理措施后的臨床癥狀進行評分,以評估神經病變癥候情況;(2)評估所有病人的療效若證候積分減少≥70%,且臨床癥狀明顯好轉者,表示顯著有效;若30%≤癥候積分減少<70%,且臨床癥狀有改善,表示有效;若癥候積分減少<30%,且臨床癥狀無好轉,表示無效。顯著有效率與有效率之和為總有效率;(3)通過本院制定的依從性問卷表,包含有病人的飲食、運動、服藥等情況的自我評估,共50分,分數(shù)越低,代表病人的依從性越差;(4)JD-11型神經肌電圖儀測定所有病人的正中神經和腓總神經的運動神經和感覺神經的傳導速度。
本研究中的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均值±標準差進行統(tǒng)計學描述,同時采取Prism 7.0進行t檢驗。檢驗水準為α=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兩組病人在治療前的臨床癥候評分,經統(tǒng)計學檢驗,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但經治療后,試驗組和對照組治療后的臨床癥候評分均高于治療前(P<0.05),說明無論ALA聯(lián)合紅光治療儀治療和單ALA治療均對DNP病人有一定的療效。但試驗組(ALA聯(lián)合紅光治療儀治療)的癥候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單ALA治療),經統(tǒng)計學檢驗,兩組之間的數(shù)據(jù)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6.78,P<0.05),說明DNP病人接受ALA聯(lián)合紅光治療儀治療比單用ALA治療更優(yōu)效(見表2)。
表2 所有病人的臨床癥候評分結果
經兩周治療后,試驗組(ALA聯(lián)合紅光治療儀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單ALA治療)(P<0.05)(見表3)。
表3 治療后兩組病人的臨床療效結果
兩組病人在治療前的依從性評分經統(tǒng)計學檢驗,無差異,但經治療后,對照組和試驗組的依從性較治療前均有所提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但是治療后的試驗組與對照組的依從性相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t=1.5,P>0.05)。說明治療后對照組與試驗組病人的依從性均有所提高,且試驗組的聯(lián)合治療并未影響病人的對治療的依從性(見表4)。
表4 經治療前后兩組病人的依從性
比較治療前后神經的傳導速度,對照組治療后比治療前速度高,經檢驗,其他值分別為6.8,7.85,13.92,5.68;試驗組也均比治療前速度高,經檢驗,其他值分別為11.92,15.34,16.89,13.31;且試驗組相比對照組升高更加顯著,經檢驗,其tb值分別為5.7,5.69,4.49,4.1(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單用ALA注射液和ALA注射液聯(lián)合紅光治療儀治療均可有效改善DPN病人的神經傳導速度,對臨床治療有一定效果,但ALA注射液聯(lián)合紅光治療儀治療比單用ALA注射液的療效更加顯著(見表5)。
表5 所有病人的神經傳導速度的結果
DPN屬于內分泌疾病糖尿病中常見的慢性并發(fā)癥疾病,下肢一般較上肢的潰瘍程度重,且可能具有截肢的風險。起病較隱匿,常先出現(xiàn)上肢手指的麻木繼而疼痛,肌肉無力感,最終肌肉萎縮等[2]。其發(fā)病原因和治病機制尚不明確,有研究表明氧化應激損傷[3]和微血管病變[4]有關,最新還有研究指出與施萬細胞、內質網應激和結節(jié)區(qū)域密切相關[5,6]。
研究表明[7,9],當病人處于糖尿病高血糖的狀態(tài)下,機體內線粒體產生的氧自由基過剩,同時清除能力減弱,無法維持體內氧化和抗氧化的平衡,可增強體內胰島素抵抗。另有研究表明[10]氧化應激也可損傷神經元細胞的DNA、蛋白質和脂質,抑制信號因子的向下傳遞;可損傷神經細胞因子,削弱受損神經纖維的再生能力。DPN屬于一種代謝性疾病,其主要是因高血糖引起細胞內的氧化應激,蛋白質糖基化這種病理生理反應在血管和神經中是保持一致的,其并非由血管或神經缺乏的胰島素來代謝掉所攝取的葡萄糖[11]。有研究表明[12],通過觀察ALA注射液可致使已經下降34%的Na+-K+-ATP酶活性的DM模型大鼠,Na泵活性重新升高32%,與正常活性差不多,有利于神經傳導時能量的提供,有利于功能恢復。α-硫辛酸(ALA)不僅屬于強抗氧化劑,還具有清除氧自由基作用等,研究表明其作用機制主要是營養(yǎng)神經細胞并改善神經細胞周圍的微環(huán)境,進而改善神經功能障礙[13,14]。
研究表明[15],發(fā)生神經病變的病人體內可能處于高凝狀態(tài),發(fā)生凝血系統(tǒng)和血小板激活活躍,纖維蛋白原水平較高等。若血管造影可現(xiàn)實神經內血流量和氧張力明顯降低,MRI可現(xiàn)實神經發(fā)生水腫。而最新研究應用與臨床治療的近紅光治療儀,其穿透力可達5cm,能直接作用于皮膚的血管、淋巴管、神經末梢以及其他皮下組織,以擴張血液微循環(huán)的血管,有利于神經傳導功能的恢復。
本研究中通過比較ALA注射液聯(lián)合紅光治療儀與僅接受ALA注射液治療在臨床上治療DPN病人的臨床癥候評分和臨床治療效果,結果顯示無論單用ALA還是ALA與紅光治療儀的聯(lián)用,均對DPN病人有臨床癥狀和體征的改善作用,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ALA注射液聯(lián)合紅光治療儀比僅接受ALA注射液治療DPN更加優(yōu)效;經對所有病人的依從性調查表進行評估,結果顯示,即使增加聯(lián)合治療并未影響病人對治療的依從性的影響;另通過檢測所有病人經治療前后的感覺和運動神經的傳導速度,結果顯示單用ALA和ALA聯(lián)合紅光治療儀均對神經的傳導有一定的提升作用,但是ALA聯(lián)合紅光治療儀比單用ALA的神經傳導功能改善更加優(yōu)效,其機制可能是紅光治療儀可通過改善微循環(huán),加速體內代謝,有效改善神經周圍的營養(yǎng)環(huán)境,有效減輕病人的麻木、疼痛等臨床癥狀,同時和ALA聯(lián)用達到兩者相加的治療效果。
因此,ALA聯(lián)合紅光治療儀比單用ALA對病人的神經傳導功能障礙改善功能更加明顯,具有更好的臨床治療效果,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但是相關的治療機制仍需更加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