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青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非常注重區(qū)別君子與小人,時刻在推崇君子,貶斥小人。
如果一個人被稱作君子,那簡直就是人生最大的成就。反之,如果被貼上了小人的標(biāo)簽,幾乎就會處于孤立的境地。為什么中國人要執(zhí)著于區(qū)分君子和小人呢?這是人為杜撰出來的道德執(zhí)念嗎?其實不然。
作為農(nóng)耕民族,中國人長期過著穩(wěn)定的群居生活,這樣的生活需要借助群體利益最大化,來保障個人利益。所以,他們看中那些以群體利益為重的人,討厭那些破壞群體利益的人。
前者是君子,后者則是小人。君子心中有愛,也就是儒家所講的“仁”,而小人心中只有自己,就是自私。所以孔子說:“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君子可能也會偶爾干點不仁的事情,但是小人永遠(yuǎn)不會去愛別人。
那么,君子和小人的區(qū)別到底在哪兒呢?
01君子成人之美,小人成人之惡
孔子有一句非常宏觀的概括:“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边@并不是說君子喜歡助人為樂,小人天生就喜歡害人。而是君子以道義為原則,小人以利益為原則。君子不成人之惡,是他自己不會去違背道義的事。小人不成人之美,是因為人家的美,往往會影響他的利益。這就是兩者的根本不同。
所以康熙年代的張英,在京城做官時,當(dāng)老家因為修建房屋,和隔壁吳姓秀才家起矛盾而給他寫信時,這樣回道:
“一紙書來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dāng)年秦始皇?!?/p>
家人不再爭執(zhí),主動退讓三尺,吳秀才非常感動,也退讓三尺。
這便是“六尺巷”的來源。
02君子尊重規(guī)則,小人無視規(guī)則
有句話叫做:“君子不爭”。
這句話長期被人誤解,被當(dāng)做逃避競爭的借口。其實,孔子的原話是這樣的:
“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p>
君子沒有什么可與別人爭的事情。如果有,一定是比射箭了。比賽時,相互作揖謙讓后上場。射完后,登堂喝酒。這是一種君子之爭。
古人強調(diào)的“不爭”,只是不要做出功利之心的小人之爭。
君子之爭,是遵守比賽的規(guī)則和禮儀,在過程中全力以赴,但不違背初心。而小人之爭,卻是無視規(guī)則,不擇手段、不計后果。
陳寅恪和梁啟超,常因?qū)W術(shù)分歧唇槍舌劍,互不相讓;但生活中,兩人卻是摯友,相互提攜、相互尊重。所知之人,無不欽佩。
03君子磊落坦蕩,小人患得患失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是為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蕩,小人則斤斤計較、患得患失。
說白了,整天想三想四,掂量輕重,活得極度焦慮的,基本上就是個小人。
他們在思量什么呢?掂量什么呢?不過是眼前的蠅頭小利和左右的人際關(guān)系,沒有半點超越性。而這些對于君子來說,都不是問題,都不需要思考,敢于坦蕩的行走于命運之中,去感受生命給自己帶來的一切。
04君子包容不同,小人注重一致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不求同,求的是和;只有小人才去求同。
“和”是因為自然而形成的彼此間之調(diào)和與適應(yīng),“同”則是基于人意之相同一致。
即使觀點和意見不同,君子也能和別人保持和諧友善的關(guān)系;小人雖然表面處處迎合別人,內(nèi)心深處卻不是抱著友善的態(tài)度。
所以,君子自然,小人做作;君子柔和,小人僵硬;君子包容,小人尖刻;君子灑脫,小人規(guī)矩。
魯迅和林語堂,因為立場不同,經(jīng)?;ハ嘀肛?zé),在報刊上爭論。但兩人只是表達方式不同,出發(fā)點都是為了救國。林語堂在《悼魯迅》中說:“我始終敬魯迅。魯迅顧我,我喜其相知;魯迅棄我,我亦無悔。”
05君子容易相處,小人難以伺候
子曰:“君子易事而難說也。說之不以其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說之雖不以道,說之;及其使人也,求備焉?!?/p>
意思是說,君子容易侍奉,卻難以取悅。不用合于道義的方式,他是不會高興的,等到他用人的時候,他會量才設(shè)器。而小人難以侍奉,卻容易取悅。即使不合于道義,他也會高興,等到他用人的時候,他就求全責(zé)備。
東漢名臣楊震為官清廉,王密深夜準(zhǔn)備十金,楊震卻說:“天知、神知、子知、我知,何謂無知?”
其實,王密這十金是為了報答知遇之恩。
楊震看似不近人情、很難說話,但他知人善任,不會因為有人討好他就提拔,也不會有人奉迎他就不任用,此乃真君子。
06君子不斷進取,小人放縱欲望
君子不斷上進,追求道義;小人放縱欲望,只追求利益。
生活中,整天說自己行的不一定是君子,但整天說自己不行的,一定是小人。
君子做事追求完美,小人做事總是湊合。
君子總是勤奮向前,小人總是投機取巧。
君子總是反思,為什么沒有做得和別人一樣好;小人總是找各種理由說服自己,原諒自己,證明自己,不用去挑戰(zhàn)那個難度。
君子眼中,生活總是充滿了希望,小人則覺得生活處處是苦難,能逃就逃,能躲就躲。
所以,子曰:“君子上達,小人下達。”
看到這六點不同,你就知道為什么要與君子交朋友。
生活中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人,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也是我們與君子交朋友,對待小人敬而遠(yuǎn)之的原因。
責(zé)編:王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