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GYAN LI RENAC DALMORE
吃,是人類接受自然的饋贈。對環(huán)境最友好的飲食習慣,通常也對身體最好!
氣候友好型膳食指南
今年一月,丹麥推出了官方氣候友好型的膳食指南,建議民眾多吃豆類、水果、堅果等富合植物的食物,減少肉類食用量,選擇低脂乳制品。推出這項指南,是因為通過調整丹麥人的飲食習慣,就可以大大減排。根據(jù)丹麥技術大學的研究,單單飲食這一項,一個丹麥人平均每天排放的二氧化碳量超過8公斤,一年3噸,通過減少肉類的攝入和選擇對氣候友好的食物,這一數(shù)字可以減少35%。
米其林綠星,了解一下
去年底,米其林推出了全新的獎項形式——米其林綠星標識,用以表彰那些提供高品質美食,并且遵守道德和環(huán)境標準的優(yōu)秀餐廳。這些餐廳基于評審員長期現(xiàn)場評審,在關注食物生產(chǎn)源、尊重季節(jié)性、減少食物浪費等方面建立了真正有益的系統(tǒng)性經(jīng)營方式。素食餐廳京兆尹成為首家米其林指南在北京頒出的綠星餐廳。京兆尹每日從當?shù)赜袡C農場購入時蔬;為減少資源消耗,實施若干有利于環(huán)境保護的措施,并在社區(qū)活動中持續(xù)推廣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生活方式。
還有哪些米其林綠星餐廳值得一試
香港·Roganic
英國名廚Simon Rogan的首家海外分店,位于銅鑼灣,食材多自英國直送,實踐“farm to table”的餐飲理念,所有農作物都由主廚團隊親自到農場選購,充滿了田園風情。
招牌菜單:蘑菇威化、炙烤蔬菜沙拉、黑啤奶脆等
澳門·IFT Educational Restaurant
這家旅游學院教學餐廳主打澳葡美食,餐廳特色是采用多種自家種植的有機香草和蔬菜作為食材,并將廚余通過食物分解器轉化為肥料,再用于花園中的香草和蔬果種植。招牌菜單:葡國雞、免治肉碎、澳式薯仔蛋糕等
東京·LEffervescence
東京一共有6家綠星餐廳,而Leffervescence是其中唯一的米其林三星,位于西麻布一棟幽靜的獨棟洋房里,法式手法凸顯了大廚生江史伸精心挑選的在地食材的頂級風味。
招牌菜單:烤蘿卜、慢煮蕪菁、脆洋薊芝士青口等
Ugly Food
我們在超市里買到的水果蔬菜都是“白富美”,那么那些長相抱歉的“歪瓜裂棗”都去了哪里?最簡單的回答是:絕大部分都被丟棄浪費了。不過,近年來掀起的“丑食”和“食物升級再造”運動,正在改變這一切!Barnana從農場購買有瑕疵的有機香蕉,脫水后制成零食,登上全球各大主流超市貨架;Pulp Pantry將榨汁后的果肉渣改造為口味多樣、營養(yǎng)豐富的“果片”;Renewal Mill將植物奶生產(chǎn)過程中的副產(chǎn)品變成燕麥面粉和秋葵面粉;日本德島的RISE +WIN Brewing Co. 把釀酒過程中產(chǎn)生的酒糟制造成麥片;加州企業(yè)ReGrained則通過專利技術將酒糟制成SuperGrain+,這種食材聞起來類似烤過的面粉,不但味道、香味都非常優(yōu)秀,而且還是真正的低卡高營養(yǎng)!
關于自然的紀錄片總是那么賞心悅目,關于自然的書籍又總是那么發(fā)人深省。和我們一起打卡這8部最“綠色”的作品吧!
《完美星球》
一年一會的BBC自然紀錄片盛宴
BBC頂級自然紀錄片拍攝團隊每年的新作都是更新電腦壁紙的絕佳機會!這部五集紀錄片,展現(xiàn)了五種對地球自然影響深遠的“元素級”力量:火山、陽光、氣候、海洋和人類,將帶領我們一次又一次隨著鏡頭見證自然所具有的強大孕育力量。
《大河之北》
中國地貌類型最全的地方竟然是……
河北是不小心被忽視的一個省,甚至有人稱之為“護城河”?!洞蠛又薄肥堑谝徊咳罢宫F(xiàn)河北的紀錄片,山脈如鐮、河流如扇、平原似毯、海洋若盤,堪稱一本微縮的國家地理讀本。有河北人留下這樣的觀后感:“我總想去看看世界多大,卻忘記了家鄉(xiāng)如此驚艷?!?p>
《我是格蕾塔》
了解氣候少女“how dare you”背后的故事
你可能不一定記得Greta的名字,但一定知道她席卷整個互聯(lián)網(wǎng)的憤怒演講,一連串的“how dare you”背后,是年輕人的狂熱、中年人的冷眼和政客的漠視,以及一個“抑郁且神經(jīng)質”的女孩的心碎、好強和困惑。
《夜色中的地球》第二季
讓人心跳加速的不僅是抖森的解說
在你睡覺的時候,地球的夜晚有多精彩?Apple TV+的紀錄片《夜色中的地球》第二季將繼續(xù)讓你大開眼界。使用比人類眼睛敏感一百倍的高清攝像機,捕捉夜空下全真色彩的動物畫面,每一幀都在訴說著:經(jīng)費在燃燒!當然,依舊是抖森解說,你準備好了嗎?
《長岡賢明的思考》
作者:日本長岡賢明
長岡賢明是日本二手商店風潮引領者、設計師,也是Long-life Design(長效設計)的提倡者。他以長效設計的審美理念創(chuàng)立了二手設計品臻選店D&DEDARTMENT,收集并選擇那些高品質的設計品,包括家具、雜貨、廚房用品等在店內出售。其中大部分是回收再生品,少量新品也是經(jīng)再三斟酌挑選出的能夠長時間使用的制品。“只追求便宜的時尚雜貨小店是無價值的,我要做一家能夠傳遞‘永續(xù)想法的商店。”他說。這本書是他在二手設計商店D&DEDARTMENT初創(chuàng)期的諸多靈感、日常感悟匯集而成的日記精選集。
Deeper Green
攝影師:美國Colin Dodgson
這是國際著名的時尚攝影師Colin Dodgson于2018年12月在伯利茲旅行時拍攝的攝影作品集。他與致力于保護瀕臨絕種生物的非營利組織Werld Land Tust的大使Jonny Lu一同深入這個美麗的中美洲國家,跟隨護林員探索叢林,穿越荒涼的路段和河流,用他的鏡頭溫暖地記錄著那里的動物、植物、人類和古代遺跡。這是Colin Dodason給自然的一封迷人情書。
The new Wilderness
作者:美國Diane Cook
“瑪格麗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與米蘭達·朱莉(Miranda July)在這本充滿想象力的處女作中相遇。”書評人如此描述美國女作家Diane Cook在2020年推出的小說《新荒野》。在這個反烏托邦的故事里,碧的女兒艾格尼絲正在被城市的污染吞噬,等待死亡。她們只有一個選擇:離開城市去到最后一片人跡罕至的荒野中,學會以新的方式在自然中生存。這部處女作小說入圍了2020年布克獎短名單。此外,Diane Cook還曾在2014年出版過一部短篇小說集Man V.Nature,講述的也是人類與自然相處的關系。
《氣候經(jīng)濟與人類未來》
作者:美國 比爾·蓋茨
比爾·蓋茨花了十年時間調研氣候變化的成因和影響。在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工程學、政治學和經(jīng)濟學等領域的專家的支持下,他專注于探索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新技術。在本書中,比爾·蓋茨從電力、制造業(yè)、農業(yè)、交通等碳排放主要領域分析了零排放面臨的挑戰(zhàn),可使用的技術工具以及我們需要的技術突破,并提供了一套涵蓋廣泛但每一步都切實可行的行動計劃。
近年來,我們可以在國內見到越來越多日本建筑大師安藤忠雄的作品,感受清水混凝土打造出的建筑詩意:杭州良渚文化藝術中心、上海保利劇院、順德和美術館,以及在上海復星藝術中心舉辦的《安藤忠雄:挑戰(zhàn)》建筑大展……但你知道,他還是一位種樹大師嗎?
安藤忠雄的頭上頂著太多光環(huán)和標簽:普利茲克獎得主、“清水混凝土詩人”及“格斗建筑師”。高中時代他曾在職業(yè)拳壇有過不俗表現(xiàn),后來一邊兼職一邊自學成為建筑師。他創(chuàng)作了太多經(jīng)典建筑,從奠定他國際地位的“住吉的長屋”,到已成為網(wǎng)紅打卡點的“教堂三部曲”(風之教堂、水之教堂以及光之教堂)——然而,少有人把他與環(huán)保聯(lián)系在一起,即使世人一直在贊譽他對天然光的非凡運用和將自然因素引入建筑的設計理念。
事實上安藤忠雄一直在全日本推行植樹造林。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后,安藤成立“兵庫綠色網(wǎng)絡”,在災區(qū)以植樹的方式來悼念逝者。2000年,他目睹日本豐島因為1970年代工業(yè)廢棄物非法丟棄而遭受嚴重的環(huán)境破壞,發(fā)起了“瀨戶內橄欖樹基金會”,旨在種植100萬棵橄欖樹,恢復島上的綠水青山。在東京申辦2016年奧運會時,受邀加入設計小組的安藤忠雄冒出的想法也是:在東京栽更多的樹。這直接推動了“海之森”項目,目標是在東京港垃圾填埋場種植50萬棵樹苗。他認為,“‘海之森不僅是東京的森林,也是世界的森林,希望通過這個項目傳達‘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信息。”
“日本人生活在四面環(huán)海的島嶼上,多少年來都有青翠茂盛的森林環(huán)繞。曾幾何時,日本文化是圍繞家庭和社區(qū)環(huán)境攜手共進的。遺憾的是,日本的風景之美已漸漸枯竭。我認為這與日本在上世紀70年代成為經(jīng)濟超級大國的發(fā)展模式有關……我們已經(jīng)對原來賴以生存的大自然失去了親密感。顯然,這給當代社會帶來了一系列問題。我們對下一代孩子負有責任,必須有所作為?!?/p>
安藤的環(huán)保行動從未依靠政府或企業(yè),他更崇尚的是個人為自己的未來投資。在“海之森”項目中,他號召每人捐出1000日元購買樹苗?!伴蠙鞓浠饡币餐瑯右揽總€人捐款,運作17年來一共種植了近17萬棵樹。在安藤忠雄看來,“設計環(huán)境和設計建筑十分相近?!彼颜嫉?8公頃的“海之森”看作是自己最大的建筑項目?!拔蚁嘈牛屓藗兝斫猸h(huán)境的重要性,這是建筑師的社會責任?!?/p>
除了種樹,他始終在思考如何能夠將建筑對自然的破壞降至最低,實現(xiàn)“人與自然共存”的境界。在堪稱近40年日本現(xiàn)代藝術代表作品之一的地中美術館中,他把建筑主體大部分埋于“地中”,采光盡可能利用自然光,并最大限度保留直島的自然景觀,令地中美術館成為地緣性藝術的典范?!斑@棟建筑的完成是在它完全被樹木覆蓋的時候。”這是他對直島文化村項目核心建筑倍樂生之家——直島現(xiàn)代美術館的理解。
2009年,安藤忠雄被確診罹患癌癥,切除了包括十二指腸、膽囊、胰腺等臟器。然而,面對這個世界,“格斗建筑師”依然展示著生機勃勃的活力。除了建筑與植樹之外,他還成立了多個社會救助基金,甚至自掏腰包資助了幾個兒童圖書館計劃。在描述了各種困境后,他依然選擇站起來,“如果你不顧身家性命全力以赴地去干,你就可以無往不勝”。而也許這正是我們在面對地球困境時,所需要的一點斗士精神。
你可能誤解了塑料袋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從原料生長到生產(chǎn)全過程的監(jiān)控來看,紙袋和布袋對資源的使用以及碳排放比塑料高很多。研究人員分析了五款不同材質的袋子,即高密度聚乙烯一次性塑料袋、牛皮紙袋、棉布袋、可生物分解的聚合物袋,以及聚丙烯無紡布塑料袋(polypropylene non-woven plastic),根據(jù)袋子的生產(chǎn)周期評估它們在生產(chǎn)、分銷、運輸、垃圾回收和處理到最終“壽終正寢”整個過程對環(huán)境的影響。研究發(fā)現(xiàn),可重復使用的聚丙烯無紡布塑料袋是最環(huán)保的選擇,其次是由高密度聚乙烯制成的一次性塑料袋。塑料袋須至少重復使用四次,才能抵消生產(chǎn)一次性塑料袋的碳排放。當然這個研究結論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垃圾分類、處理和回收措施都十分成熟。
紙瓶可樂,你想喝嗎?
這款由可口可樂與丹麥Paboco公司合作研發(fā)的圓筒紙瓶長相還挺萌,材質上全部采用北歐木漿紙制作而成,可100%回收,內壁附有一層生物材料保護膜,不用擔心滲透或泄漏問題。因為一體成型,強度和抗壓性非常能打,絕不會像紙吸管那樣不堪一擊。不過,目前可樂紙瓶只為旗下植物飲料ADEZ量身定制,首批限量2000瓶。
“負碳”吸管和餐具
塑料吸管不環(huán)保,紙吸管又太難用!吸管的困境可能并不會延續(xù)太久——美國快餐巨頭Shake Shack已經(jīng)開始在北美店內測試一種名為AirCarbon的材料制成的吸管和餐具。這種材料的外形和使用感受都與塑料非常接近,其原料來源于一種可以消耗碳的海洋微生物。根據(jù)生命周期評估,每生產(chǎn)一公斤AirCarbon,就可以封存88公斤二氧化碳當量,是名副其實的“負碳”產(chǎn)品。一邊愉快使用一次性吸管一邊為碳中和做貢獻的日子也許很快就會來到。
時尚界當紅原料:甘蔗、蘑菇與蓖麻
你知道嗎?甘蔗是一種相當環(huán)保的作物:依靠雨水自生,并且無需灌溉?,F(xiàn)在,甘蔗成為最時髦的制鞋原料!從Timberland、Asics到Allbirds,都已推出舒適又環(huán)保的甘蔗鞋底。
以植物原料制成的純素“皮革” 在時尚界也受到廣泛歡迎:菠蘿葉制成的菠蘿革Pinatex、桉樹葉制成的桉樹革、軟木橡樹表層樹皮制成的軟木革,后起之秀則是將被做成愛馬仕皮包的菌絲體皮革——原料當然是蘑菇。
繼去年9月斯沃琪啟用環(huán)保型生物材料BIORELOADED取代所有傳統(tǒng)材料之后,近期又推出植物陶瓷系列腕表:標志性明星產(chǎn)品BigBold系列所使用的植物陶瓷材質由三分之二陶瓷成分與三分之一蓖麻油成分共同組成,相比傳統(tǒng)陶瓷更加堅韌、不易碎,兼具彈性與韌性的同時,質感也更加絲滑。
咖啡渣不渣
土耳其人用咖啡渣占卜,家務能手用咖啡渣給冰箱除味,咖啡渣還可以作為堆肥的絕妙補充劑—因為它pH 值呈中性,并且富含氮。許多設計師已經(jīng)開始將其與植物生物樹脂等粘合材料結合后制成家具,自帶咖啡香氣。不久前上海還開了一家MANNER環(huán)??扉W咖啡店,吧臺、桌椅、煙灰缸都是用咖啡渣再生制成的!下次去買咖啡,帶上用咖啡渣做的咖啡杯吧!
土壤肥料殯儀館
這也許是最終極的“材料”了!美國華盛頓州開出了全世界第一家把尸體轉化成土壤的殯儀館Recompose,特制鋼鐵艙和微生物可以將尸體徹底分解,包括牙齒和骨頭。轉化好的土壤可以拿回家種樹,也可以捐獻給生態(tài)保護項目。有點難以接受?不過仔細思考竟然覺得頗有深意:埋葬占地太多、火化污染太大,而將尸體分解后回歸自然循環(huán)中,變成土壤,不僅環(huán)保,還能最后一次為曾經(jīng)生養(yǎng)過自己的大地做點貢獻,真正實現(xiàn)了塵歸塵,土歸土。
設計本質上是一個消耗的過程,需要使用材料和資源進行試驗和創(chuàng)造。但是,有責任心和有態(tài)度的設計師完全可以讓人類在保護地球的同時依然擁有美好生活。以下10個來自頂尖設計師的項目通過對再生材料的巧妙利用,展示了設計的智慧、力量和責任心。
第一把以人工智能(AI)技術設計的椅子
Kartell和設計師Starck向AI提出一個問題:“AI,如何用最少的材料讓我們的身體休息?”AI用算法給出了答案。這是第一把不是由人類設計的椅子,材料是100%回收的聚合物,在保證結構強度的同時,保證了線條美學和舒適度。
用家庭塑料垃圾制作的椅子
日本Nendo工作室的設計師Oki Sato為丹麥家具品牌Fritz Hansen設計的這把椅子用家庭塑料垃圾制作,可疊放的靈感來自設計師工作桌上的紙褶,而且在廢舊后還可以被再次回收利用!
用廢羽毛和貝殼制作高端家具
瑞士Natrre Squared公司與設計師Bethan Gray合作,用廢棄羽毛和貝殼打造珠光家具和配飾。探索伊甸園系列包括玉石和野雞羽毛休閑椅以及珍珠貝殼鼓桌;Elements系列包括由蚌殼和蛋殼等打造的梳妝臺、茶幾和鏡框。
將廢棄的玩具變成兒童家具
安特衛(wèi)普設計師Vanessa Yuan和ecoBirdy的Joris Vanbriel將廢棄玩具制造成環(huán)保的兒童家具。比如這把利用100%可回收專利材料制成的Charlie椅子,各種斑點打造出類似水磨石的外觀。
贊美再生材料的高貴
為了強調再生材料的使用透明度,法國家具品牌NOMA以再生材料百分比命名作品。他們委托法國設計師Charlotte Julliard設計了“Art 82.1%”再生塑料椅子,由回收金屬制成、并以未著色的法國羊毛作為內飾的“Laime 79.6%”椅子,以及將回收塑料、橡木和銅混合制成的“Ghan 92.8%”茶幾。
用廢棄花瓣和莖制成燈和桌子
波蘭設計師Marcin Rusak將生命短暫的美麗花瓣與花莖用樹脂包裹起來,干燥后切割成不同的形狀,創(chuàng)造出獨一無二的生物樹脂。靈感來源于有一次他在倫敦花市目睹大量的凋零鮮花被到處丟棄。
?
標題
點擊并拖拽以移動
以廢紙制作隔音墻磚
加拿大蒙特利爾工作室Dear Human開發(fā)出了名為PaperTile的隔音墻磚,他們用手工工藝將廢紙粉碎、打漿后成型。除了隔音外,這種磚堅硬、輕盈,還可以印刷或繪畫。
橡膠輪胎、大理石、黃銅和混凝土制成奢侈擺件
哈佛大學畢業(yè)的建筑師和設計師Arielle Assouline-Lichten將消費后的輪胎回收,制成工業(yè)橡膠復合材料,再與手工制作的黃銅、大理石、混凝土和意大利羊毛搭配,升級再造為別致、充滿雕塑感的餐具、家具和家居配飾。
回收紡織廢料制作家具
德國設計師Christian Werner為Cinna設計的Everywhere家具使用丹麥公司Really開發(fā)的再生紡織品:原材料主要來自洗衣店的廢棄白棉和羊毛,外層添加天然顏色(比如報廢牛仔布的藍色棉),與特殊黏結劑混合,不易變形。
用火山灰手工制作釉面磚
在人類的建筑歷史上經(jīng)常會用到火山物質。阿姆斯特丹Formafantasma工作室延續(xù)這一傳統(tǒng),推出火山灰釉面磚系列ExCihere。他們花了三年時間進行實驗,制造出四種不同色調的瓷磚,意在喚起人們對火山自然景觀的回憶。
與你分享一些和環(huán)保有關的冷知識,讓你與朋友們的閑聊也多一些環(huán)保話題!
“女媧”在火星
建筑事務所Abiboo提交了五個火星城市的具體建造計劃,其中包括首都“女媧”,并在第23屆火星學會國際年度大會上進行了展示。女媧城是由SONet與Abiboo共同設計,SONet是一個由天體物理、航天工程、生物、建筑等領域學者組成的國際網(wǎng)絡,領導者是超級地球比鄰星b的發(fā)現(xiàn)者、天體物理學家Guillem Anglada-Escude。經(jīng)過了大量仔細的調查研究,女媧城計劃建在懸崖內,以避免宇宙射線和紫外線輻射對人體的影響,通過太陽能、火星上的水資源、二氧化碳和90%的綠色植被覆蓋,女媧城可以實現(xiàn)最多25萬居民的自給自足。一切順利的話,火星城市最早于2054年動工,這意味著在2100年之前就將出現(xiàn)“火星人”。
中國最可持續(xù)的城市
珠海,連續(xù)三年蟬聯(lián)“藍皮書”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綜合排名第一。這一評價基于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評價指標體系的基本框架,包含經(jīng)濟發(fā)展、社會民生、資源環(huán)境、消耗排放、治理保護五大領域以及22個分項指標。珠海在“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財政性科學技術支出占GDP比重”及“人均社會保障和就業(yè)財政支出”三方面得分最高,分別列第一、第三與第三位。進入前十位的其他城市還有:北京、深圳、杭州、廣州、青島、無錫、南京、上海和廈門。
買CD比在線聽音樂更環(huán)保?
在《分解:音樂的政治生態(tài)學》一書中,音樂學家凱爾·迪瓦恩(Kyle Devine)指出2016年,流播和下載音樂所產(chǎn)生的溫室氣體大約是1.94億公斤,比塑料制品CD銷量高峰的2000年所有的音樂格式加在一起還要多4千萬公斤。背后的原因是,存儲在云端的音樂需要無數(shù)電腦接力傳遞,才能傳到你的耳機里,無形干凈的技術增加了環(huán)保的錯覺,在線的隨時隨地性又大大增加使用頻率。凱爾認為不存在非物質的聽音樂方式:“所謂的云,絕對是物質的,主要是由光纜、服務器、路由器等組成的硬線網(wǎng)絡。”
氣候基金正當紅
用基金去投資氣候已經(jīng)成了大企業(yè)最熱衷的投資方式之一。蘋果在4月15日剛剛宣布了一項2億美元的基金計劃,通過投資森林保護項目來清除大氣中的碳,同時為投資者帶來財務回報。不過這個數(shù)字并不算高,尤其是比起亞馬遜去年6月成立的20億美元“氣候承諾基金”和2019年微軟推出的10億美金“氣候創(chuàng)新基金”。前者的目標是投資多行業(yè)的可持續(xù)和脫碳技術,后者則期望用投資來加速現(xiàn)有的氣候解決方案并創(chuàng)造新技術。解決氣候變暖問題的同時還能獲得財務回報?這樣的好事當然讓人熱度高漲!
為什么說大地藝術(Land Art)是一種贊頌大地的藝術?不僅因為藝術家使用的材料通常是來自大地,特別是創(chuàng)作現(xiàn)場的天然材料:土壤、巖石、金屬、冰塊,以及各種植被和水源;而且這些創(chuàng)作現(xiàn)場通常都遠離人類文明,位于森林、高原、湖泊、沙漠,甚至是在極地里;這些作品會隨著時間的流逝和環(huán)境的侵蝕不斷變化,最后完全回歸大地。
雖然大多數(shù)人只能通過影像來欣賞大地藝術作品,但是只要身臨其境就一定會感嘆造化之神奇。大地藝術誕生于1960-1970年代,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對于都市生活、工業(yè)文明乃至于波普藝術的反抗。你一定聽說過著名的越后妻有大地藝術祭,近年來,在重慶武隆懶壩、景德鎮(zhèn)市浮梁縣也都開始舉辦精彩的大地藝術節(jié)!
廢料巨人陣
從邁阿密、奧斯陸到中國重慶武隆,藝術家Thomas Dambo一直用垃圾和再生材料在世界各地建造巨人,有的手持輪胎當放大鏡,有的抱臂沉思,有的靜靜打坐,形態(tài)各異,高約4到6米,孩子們可以在這些藏匿于叢林與石塊間的巨人手心玩耍。Dambo的藝術靈感來自童年時的傳說故事,并認為這些大多由廢棄木片組成的巨人會提醒人們,即使垃圾也有價值,值得探索再利用之道。他計劃在丹麥的哥本哈根,尋找?guī)讉€別具風味的秘密場所安置6座巨人,形成一個廢料巨人陣,等待與人們的不期而遇。
消失的粉色兔子
看見熱搜上出現(xiàn)#巨型粉色兔子消失了#,你會不會很好奇這到底是只什么兔子?它原本躺在意大利北部皮得蒙特地區(qū)(Piedmont Region)的科萊特法瓦山(Colletto Fava Mountain)中,是一只身長約60米、高6米的“大可愛”,由維也納藝術團體Gelitin在2005年用羊毛、麥秸等環(huán)保材料打造而成。藝術家們希望人們在攀上山峰后,能夠爬到兔子上休息。而作為一件大地藝術作品,這只粉色兔子注定要自然分解。從衛(wèi)星照片上,你可以看見它逐漸褪色并一點點消失的過程。藝術家原本認為它可以堅持到2025年,但現(xiàn)在它已經(jīng)提前完成了回歸大地的使命!
大地藝術節(jié)在浮梁
江西省景德鎮(zhèn)市浮梁縣,自南宋時期發(fā)現(xiàn)高嶺土開始就一直是中國的制瓷中心,也是紅茶的重要產(chǎn)地。現(xiàn)在,這里正在舉辦“大地藝術節(jié)中國”的首個項目,由越后妻有大地藝術祭的藝術總監(jiān)北川富朗擔任顧問。在32天的展期內,這里聚集了20余個藝術項目,4項文化活動,一次鄉(xiāng)村公共藝術展:中國藝術家劉建華在遺棄的水渠上做出大小各異的雨滴造型,使人聯(lián)想起水渠灌溉的歷史;日本藝術家真壁陸二在村民的柴房里找出許多木片,在上面繪制浮梁的特色圖案;建筑師馬巖松在茶山上做了一盞燈,通過介于藝術與建筑之間的語言,把人們的視線引向自然的風景。在這里,大地藝術不僅通過藝術創(chuàng)作讓人們重新思考與自然的關系,也成為鄉(xiāng)村振興的浪漫橋梁。
大地藝術節(jié)中國:藝術在浮梁
時間:5月1日到6月1日
地點:景德鎮(zhèn)市浮梁縣臧灣鄉(xiāng)寒溪村
圖為法國藝術家紀堯姆·萊格羅斯(Guillaume Legros)在土耳其創(chuàng)作的草地大型壁畫。他用水、面粉、亞麻籽油、植物顏料等材料制作出一種可降解的生物油漆,既可以粘在草地上,又可以保持一段時間的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