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玄璇
摘 要:書本教材強調(diào)對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培養(yǎng),但是忽略了學習興趣和師生對英語本身的理解和反思,使得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部分學生逐漸失去興趣,成績下滑。為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的興趣,選擇一種學生喜愛且有效的方法是極其重要的。英語故事具有趣味性且蘊含許多寓意,可以讓學生在樂趣中學習英語的同時,也熏陶學生的思想,培養(yǎng)他們的道德品質(zhì)。本文以《夏洛的網(wǎng)》為例,從課前、課中、課后三個方面來探討怎樣用英語故事來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促進英語教學。
關鍵詞:故事教學 興趣
初中英語由于注重單詞和語法的學習,許多學生慢慢地對其失去了興趣,最終導致成績的下降。那么作為英語教師,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的興趣極為重要。不管是從趣味程度還是從語言應用方面出發(fā),適合初中生的英語故事都對英語教學有極大的幫助。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英語故事,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人文素養(yǎng),最終實現(xiàn)師生的共同發(fā)展。本文以《夏洛的網(wǎng)》為例,探討故事教學對學生英語興趣的促進作用。
1 課前注重引導
在閱讀英語兒童故事前,教師可以讓學生圍繞題目和簡介進行猜測。比如介紹故事Charlottes Web ,先告訴學生web是“網(wǎng)”的意思,繼而讓學生猜測Charlottes Web是圍繞誰展開的故事,然后用多媒體展示相關信息,介紹故事作家和創(chuàng)作背景,并介紹故事情節(jié),最后讓學生各抒己見,猜測故事的結局。在讓學生猜測的過程中,就已經(jīng)成功得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對后面的英語學習幫助極大。
2 課中注重調(diào)動
跟學習學科知識一樣,英語故事的學習要求學生進行課前的閱讀。教師選取一個片段進行講解,學生用不同顏色的筆標記出朗讀的發(fā)音規(guī)律,幾遍講解和跟讀后語音語調(diào)便出現(xiàn)了。學生從自己和同學的聲音中體會到語言的節(jié)奏感,成功感倍增,信心十足。
每一次的精彩片段讀完后,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現(xiàn)相關問題,如Why did Charlotte spin a web for Wilbur before he died? 以及與它密切相關的問題如Did the mouse in the story want any reward when Charlotte ask him for help? 在學生給出回答后,教師提出一些與學生相接近的有生活聯(lián)系的題目,就像Do you have a good friend? 最后再升華到高的生活層次如How do you think of friendship? 問題越來越深入,最后與我們的生活掛鉤,最終停留在主題-the true friendship and love上。問題的設置還要考慮到開放性,以此來鍛煉學生的思維活躍度以及語言組織能力。
另外通過英語故事的學習,我們能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從中得到許多重要短語的用法。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生可以熟練掌握它們的用法。拿《夏洛的網(wǎng)》舉例,文中有這么一句話Mr. Arable grinned. “Maybe our ears arent as sharp as Ferns,” he said.這里的as sharp as 中的 as...as 短語我們平時上課經(jīng)常使用,教師通常會這么說:as...as用于比較句中,中間插入形容詞或者副詞的原形,比如He works as busy as a bee。然后把as soon as , as long as , as well as 這類常見的短語列出來讓學生自己去消化。結果是什么?就是一部分學生課上沒記住課后也不去消化。但是在課外的故事中,教師可以從一些有趣的方面下手,如as...as所表示的比喻—as strong as a horse , as timid as a hare , 先讓學生自己按照字面意思把短語翻譯過來,再公布正真的意思,我們會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把as strong as a horse翻譯成“強壯如馬”,但是它真正的意思是“健壯如?!?。大多數(shù)學生把as timid as a hare翻譯成“像兔子一樣膽小”,而實際意思則是“膽小如鼠”。這樣的對比,想必學生不記住這個短語的意思都難了。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下習得的知識,遺忘的速度遠遠慢于死記硬背。當然,更重要的是通過這樣的學習,讓他們明白就像這兩個短語一樣,有許多的詞和短語在不同文化背景中意義不同,我們?nèi)绻胍莆找婚T語言,就必須了解這門語言所處的這個環(huán)境,了解他們的文化和習俗。在這個了解的過程中,學生又會接觸到許多上課沒講過又有趣的東西,自然而然積極地自主地學習了。
再如故事里對人物的描寫She was about the size of a gumdrop . She had eight legs, and she was waving one of them at Wilbur in friendly greeting.當學生理解這句話的意思時,他們會自己去對比中西方就人物塑造的差距。根據(jù)自己的以往所學,當學生被問到語文書或者中國名著是怎樣塑造人物形象時,他們可能會更多地想到是通過人物內(nèi)心世界的變化和情感的起伏。但是西方文學對人物的塑造用的更多地是通過gumdrop, eight legs, wave這類較為形象和生動的詞語,用外貌特征來進行描述。那么學生通過對英語小故事的學習,一方面能理解自己的文化,另一方面也對其他國家的文學學會了尊重。長此以往,學生自己會對英語國家的文化產(chǎn)生強烈的興趣,主動學習了解他們的文化,并與中國的文化進行對比,人文素養(yǎng)會得到提高。這種自主學習使得語言學習有了現(xiàn)實意義,學生會更主動與外國伙伴去交流與探討。
3 課后注重總結
在學習完紙質(zhì)故事后,如果有相關的電影或者其他影視作品,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播放,或者讓學生自行回家觀看。讓學生了解外國藝術,給予直觀的感受之后布置表演作業(yè),根據(jù)一個情節(jié),分小組進行表演,創(chuàng)造一個相應的文化環(huán)境。等到下一堂課的時候,每組帶著準備好的道具,用幾分鐘時間在教室后進行表演,別的小組根據(jù)語音語調(diào),舞臺效果及團隊合作進行客觀評分,評出最受歡迎的小組。在活動中會發(fā)現(xiàn),那些平時對英語不感興趣的學生,表演的時候積極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每個學生表演的時候,他們要自己說,聽團隊的小伙伴說,極大地提高了聽說能力。每個人所扮演的角色,必須真正了解才能展示出來,這個過程學生能感受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作品蘊含的感情,對文字的理解也能得到提高。
總之,用故事進行教學能激發(fā)學生興趣,很大程度上滿足學生的情感需求,從而彌補了書本教材忽略師生對英語本身的理解和反思的缺陷。在開展英語故事教學活動時,教師要根據(jù)學生年齡特征選擇合適題材,做到以學生為主體,讓每個學生真真正正參與、體驗和感受。教師讓學生在樂趣中學習英語的同時,也熏陶了學生的讓學生真正思想,培養(yǎng)他們的道德品質(zhì)。
參考文獻:
[1] E.B.White,Charlottes Web,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