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著名時事評論員、海外風險研究專家鄭剛"/>
《祖國》/楊晨
日前,緬甸執(zhí)政黨領導人昂山素季等人被緬軍方扣押,軍方宣布接管政權,該國或面臨政變。據悉,緬軍方已控制多個省邦議會及國家電視臺。美、澳聲明要求緬軍方釋放被扣押官員。事件發(fā)生后,本刊編輯部連線著名時事評論員、海外風險研究專家鄭剛研究員,請他就當前緬甸局勢進行了分析。
鄭剛談到,此次昂山素季被緬甸軍方扣留,國內國際的時事專家都頗感意外,盡管此前已經有跡象顯示緬軍方與昂山素季關系緊張,但沒有想到軍方會直接扣留昂山素季和溫敏總統。導致此次扣押行動的發(fā)生可能是由于緬甸軍方擔心喪失自身在緬甸政壇中的地位被邊緣化。
政變領袖、緬甸武裝部隊總司令敏昂萊2月2日在他組成新政府后的首場會議中表示,由于軍方對去年大選舞弊提出抗議,如今必須接掌政權,這是無可避免的結果。
昂山素季
根據緬甸軍方的新聞機構報道,敏昂萊此前說:“國防軍已經一再提出要求。為了國家(選舉的公平性),才無可避免必須選擇這條路。直到下一場選舉后組成新政府,有必要由我們來領導國家?!?/p>
現在一些主要西方國家已經對緬甸軍方此舉表達出不滿,要求緬軍方立即放人。時事觀察人士普遍認為,緬軍方扣留昂山素季等人的行動不會持續(xù)太久,主要是基于一是迫于國際社會的壓力,二是緬甸軍方缺乏執(zhí)政能力。但鄭剛研究員卻認為這種觀點比較片面,他從以下角度進行了分析:此前緬甸軍方已經為此做出一些執(zhí)政團隊的準備,比如軍方已經換了11名部長和19名副部長,軍管政府的執(zhí)政閣僚的確具有一定執(zhí)政經驗,與緬甸政壇各個派別關系也都不錯。
另一方面,據新華社快訊:緬甸軍方電視臺2月1日說,緬甸總統府宣布將國家權力移交給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而敏昂萊從一個圍剿緬甸“民地武”的東北軍區(qū)司令一直干到緬甸全國軍隊的軍頭,的確具有很強的梟雄氣質。要知道,緬軍對“民地武”的戰(zhàn)役勝績較少,而就在2009年,敏昂萊帶領緬軍閃擊果敢,直接導致果敢分裂,時任果敢武裝力量領導人的彭家聲敗逃。敏昂萊此人還能屈能伸,面對“民地武”強悍對手佤邦領導人鮑有祥,敏昂萊又拿出懷柔的一面對待:鮑有祥重病期間,他讓妻子給鮑有祥煲湯,自己則親自帶著妻子煲的湯去探望鮑有祥,讓“民地武”強人鮑有祥感激涕零。這些都說明敏昂萊很有政治手腕,面對實際問題靈活應對。近多年來,敏昂萊還采取“北和西進”的策略不斷蠶食和分化瓦解“民地武”,讓“民地武壓力山大”。鄭剛認為:“基于敏昂萊的政治手腕和梟雄氣質,以及其閃擊果敢、突然扣留昂山素季等人的果斷性,此人不易對付,在面對西方國家的壓力下不會輕易屈服。那么也就是說,緬甸的此次軍事政變不會很快就收場,可能將對緬甸政壇產生持續(xù)而深遠影響,但此后緬甸是否會迎來軍政府的長期執(zhí)政還有待于觀察?!?/p>
鄭剛說,不可否認,此次緬甸政壇的巨大震蕩可能會對中國在緬項目推進產生一定影響,執(zhí)政后的緬甸軍方可能首先搞好同相鄰的東方大國的關系,但也不排除其投入西方國家懷抱的可能。當然,處理與緬甸政局突變的問題,我們也要考慮國際社會和緬甸多數人對此次緬甸政局突變的看法,同時還要考慮緬甸政局現在充滿變數,對于一旦緬甸軍方在博弈中失敗,緬甸民盟重新執(zhí)政后出現的變化,在緬中國企業(yè)和大型項目,要對接下來可能發(fā)生的不確定因素盡早進行分析研判,規(guī)避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緬甸對于中國的地緣政治非常重要,緬甸政局突變可能導致某西方大國突然插手緬甸,甚至阻斷我國西南重要戰(zhàn)略通道,對此我們不得不防。
緬甸軍方扣押昂山素季,美國揚言將采取行動。除了緬甸軍方并不大擔心的經濟制裁外,美會對緬采取軍事行動嗎?
依照美國目前的國內局勢來看,直接出兵似乎并不太可能,一方面是直接出兵并不符合美國的利益訴求,二是美國國內已經是內憂外患,已經沒有太多的精力去軍事干預緬甸。因此最有可能采取的軍事行動應該是出動一些軍機、軍艦去到緬甸周邊嚇唬嚇唬他們。
當然,也不排除拜登在軍事上采取強硬手段的做法,這個概率也許并不低,在此我們可以分析得出這樣三條比較重要的理由:一是美國現在內憂嚴重,疫情難以遏止,世界聚焦美國的病毒研究所可能就是新冠病毒的源頭,經濟下滑嚴重極易導致經濟危機,社會矛盾和割裂非常嚴重,上述美國面臨的重要危機,或導致美國鋌而走險以對外發(fā)動一場低烈度戰(zhàn)爭的形式來轉嫁國內的種種危機。二是拜登上臺后,對于軍工復合體這一大塊美國的政治蛋糕也想找機會進行切割,一來鞏固自己的陣營,二來瓜分共和黨的支持者,同時也是挖可能東山再起對自己形成巨大威脅的特朗普的墻角。那么通過發(fā)動戰(zhàn)爭來抓軍事權力以及為軍工企業(yè)提供訂單,也許會是拜登執(zhí)政團隊的一種重要選擇。三是,美國霸權出現衰落是不爭的事實,美國慣常用軍事手段實現其霸權主義目的,或許非常期待能夠通過一場戰(zhàn)爭再次證明自己,那么現在的緬甸,看似給了美國這樣一個出兵的機會。
然而,美國對緬甸采取軍事行動,也頗有冒險意味。首先,如果不能速戰(zhàn)速決,美國勢必被戰(zhàn)爭拖累,其國內形勢將越發(fā)不利,美國聯邦甚至可能被戰(zhàn)爭拖垮。戰(zhàn)爭需要經費,美國聯邦沒錢,只能靠印鈔這條死路暫時為美軍打仗募集資金;美國各州現在割裂嚴重,本身又非常獨立,當然不會為美國打仗出更多的錢,況且美國聯邦對外開戰(zhàn)與各州關系不大,各州又何必“出血”。美國除了個別的州比較有錢,大部分的州面臨越來越嚴重的經濟壓力和抗疫壓力,自顧不暇,出人出錢幫美國打仗的積極性應該不大。美國再就是向盟友舉債,而美國的盟友中除了日本被美國深度控制,歐洲的盟友與美國貌合神離,碰上要出錢流血的事情,積極性也不會太強。還有澳大利亞,美國如果打仗該國多半會參與,但澳國戰(zhàn)斗力有限,一旦參戰(zhàn),有可能被對手當做弱旅仆從率先吃掉,接下來澳國政府將面臨民眾和反對黨強大壓力,不撤軍也難。
一旦美國大規(guī)模出兵緬甸,勢必從中東和其他地區(qū)調兵,美國的全球軍事部署鏈條將松動,俄羅斯、伊朗都會抓住這個機會主動出擊讓美國的軍事行動得不償失。作為沒落霸權國家,在采取大規(guī)模軍事行動方面,要考慮的因素太多。因此,美國因為昂山素季被扣留一事對緬甸采取大規(guī)模軍事進攻的難度其實不小。但是美國以特種分隊的形式對緬甸實施小規(guī)模的軍事行動,或精準打擊緬甸軍隊高層甚至直接派兵搶出昂山素季的可能性絕對不能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