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紅梅 付新新 路 璐 張金卓 張新文 張曉明
(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醫(yī)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急性胰腺炎患者約有10%~30%會發(fā)展為重癥急性胰腺炎(SAP),病死率高達30%[1-2]。SAP病情進展快,其中肺臟在早期最易受到累及,臨床表現(xiàn)為急性肺損傷。SAP相關性肺損傷的具體發(fā)生機制尚不明確,多與腸道黏膜受損、炎癥反應等有關[3-4],因此保護患者腸道黏膜、抑制炎癥反應對保護肺功能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在臨床應用廣泛[5]。因此本研究主要觀察清胰湯灌腸聯(lián)合氨溴索治療SAP相關性肺損傷的臨床效果?,F(xiàn)報告如下。
1.1 病例選擇 1)診斷標準:SAP診斷符合《中國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診斷標準[6];肺損傷診斷符合《急性肺損傷/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診斷和治療指南(2006)》診斷標準[7];中醫(yī)辨證標準參照《急性胰腺炎中醫(yī)診療專家共識意見》中腑實熱結證標準[8]。2)納入標準:符合診斷標準;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狀況評分(APACHEⅡ)大于8分;年齡大于18歲;機械通氣時間大于48 h;患者家屬同意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3)排除標準:既往有胃腸手術史者;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礙者;存在血液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免疫系統(tǒng)疾病者;合并惡性腫瘤患者;有腦外傷、動靜脈畸形病史者。
1.2 臨床資料 選取2018年2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SAP相關性肺損傷患者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聯(lián)合組與對照組各30例。聯(lián)合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31~64歲,平均(44.56±5.24)歲;發(fā)病至就診時間(25.11±3.24)h;APACHEⅡ評分(15.22±2.71)分。對照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齡29~69歲,平均(45.18±5.11)歲;發(fā)病至就診時間(24.89±3.32)h;APACHEⅡ評分(15.61±2.18)分。兩組臨床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3 治療方法 兩組均予以常規(guī)治療,包括保護胃腸黏膜、抑制胰酶分泌、維持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禁食禁飲、心電監(jiān)護等。對照組采用鹽酸氨溴索注射液(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藥業(yè)公司,國藥準字J2014003)30 mg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100 mL靜脈滴注,每日2次,療程為7 d。聯(lián)合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增用清胰湯保留灌腸,藥方組成:芒硝、茵陳、連翹、白芍各15 g,大黃、黃芩、瓜蔞、當歸各12 g,延胡索、木香各9 g,柴胡8 g,甘草6 g。水煎取汁200 mL,進行高位保留灌腸,保留時間為20 min,每日2次,療程為7 d。
1.4 觀察指標 采集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空腹靜脈血3 mL,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內(nèi)毒素和炎癥指標水平,炎癥指標包括白細胞介素-6(IL-6)、白細胞介素-1β(IL-1β)、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采用免疫比濁法檢測降鈣素原(PCT);記錄兩組治療前后血氣分析指標,包括氧分壓、二氧化碳分壓、氧飽和度;記錄兩組治療前后APACHEⅡ評分,比較兩組體溫恢復正常時間、血淀粉酶正常時間、機械通氣時間。
2.1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指標比較 見表1。治療后兩組 IL-6、IL-1β、TNF-α 水平較治療前均下降(P<0.05),且聯(lián)合組治療后IL-6、IL-1β、TNF-α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指標比較(ng/L±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指標比較(ng/L±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下同。
組別聯(lián)合組(n=30)對照組(n=30)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IL-6 64.66±11.51 23.21±5.24*△65.23±11.64 38.91±6.82*IL-1β 43.84±6.85 25.31±4.22*△44.12±6.47 34.85±5.18*TNF-α 88.24±12.18 41.87±7.25*△89.01±11.92 56.41±9.36*
2.2 兩組治療前后內(nèi)毒素、PCT含量及APACHEⅡ評分比較 見表2。治療后兩組內(nèi)毒素、PCT含量及APACHEⅡ評分較治療前均下降(P<0.05),且聯(lián)合組治療后內(nèi)毒素、PCT含量及APACHEⅡ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內(nèi)毒素、PCT含量及APACHEⅡ評分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內(nèi)毒素、PCT含量及APACHEⅡ評分比較(±s)
組別聯(lián)合組(n=30)對照組(n=30)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內(nèi)毒素(EU/nL)0.33±0.06 0.11±0.02*△0.34±0.07 0.24±0.05*PCT(ng/L)5.86±1.31 1.41±0.48*△5.87±1.34 2.66±0.72*APACHEⅡ評分(分)15.22±2.71 5.63±1.21*△15.61±2.18 7.82±1.87*
2.3 兩組治療前后動脈血氣指標比較 見表3。兩組治療后氧分壓、氧飽和度較治療前明顯上升(P<0.05),二氧化碳分壓較治療前明顯下降(P<0.05)。聯(lián)合組治療后氧分壓、氧飽和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二氧化碳分壓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表3 兩組治療前后動脈血氣指標比較(±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動脈血氣指標比較(±s)
注:1 mmHg≈0.133 kPa。
組別聯(lián)合組(n=30)對照組(n=30)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氧分壓(mmHg)63.41±9.92 94.55±6.28*△63.56±9.83 87.64±6.91*二氧化碳分壓(mmHg)55.12±7.64 38.33±5.12*△56.82±7.19 44.51±6.82*氧飽和度(%)70.66±8.32 89.91±6.21*△71.23±8.19 85.63±7.12*
2.4 兩組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比較 見表4。聯(lián)合組體溫恢復正常時間、血淀粉酶正常時間、機械通氣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
表4 兩組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比較(d±s)
表4 兩組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比較(d±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聯(lián)合組對照組n 30 30體溫恢復正常時間4.21±0.53△5.84±0.62血淀粉酶正常時間7.33±1.14△9.27±1.56機械通氣時間4.77±1.04△5.98±1.57
大量實驗發(fā)現(xiàn)在SAP病情發(fā)展過程中,由于大量的炎癥介質侵入肺部,在肺部聚集、浸潤,胰彈力蛋白酶、NF-κB通路等被激活,對肺組織造成損害,導致肺水腫和肺透明膜形成,最終引發(fā)急性肺損傷[9-10]。目前臨床主要采用對原發(fā)病進行針對性治療,同時予以相應的呼吸支持手段,以及補液、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等對癥支持。鹽酸氨溴索是一種具有促進肺泡上皮活性物質合成、保持肺泡張力、避免塌陷的呼吸道黏液溶解劑,臨床主要應用于肺炎、支氣管炎、肺氣腫等呼吸科疾?。?1]。楊波等研究發(fā)現(xiàn),大劑量鹽酸氨溴索可通過下調(diào)TLR4信號通路發(fā)揮對缺血再灌注損傷大鼠的肺保護作用[12]。張明遠采用大劑量鹽酸氨溴索給藥,與常規(guī)劑量比較,大劑量鹽酸氨溴索更具有保護肺功能的優(yōu)勢,對改善肺氧合功能具有顯著效果[13]。
中醫(yī)學認為SAP病機在于腑氣不通、實熱壅閉,而SAP所引發(fā)的急性肺損傷與中醫(yī)學中的“肺與大腸相表里”的理論觀點相符合。清代名醫(yī)王孟英曰“夫溫病究三焦,非謂病必上焦始,而漸及于中焦者有之”,可見SAP首發(fā)見實熱壅滯,若正不壓邪,則溫熱毒邪循經(jīng)上灼,損傷肺脈,肺為嬌臟,氣化失司,出現(xiàn)氣促、痰多等癥狀;同時熱毒蘊結于大腸,致大腸傳導功能失調(diào),引起肺氣不暢,肺失宣發(fā)肅降,肺氣郁閉,氣不下行,津不下達,導致腑氣不通,大便秘結,兩者相互影響。本研究所采用的清胰湯由經(jīng)典名方大承氣湯和大柴胡湯化裁而來,方中茵陳、連翹、梔子可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大黃通里瀉下、通腑瀉熱;芒硝攻積導滯;白芍、延胡索、當歸、木香行氣止痛;瓜蔞消痞散結,甘草緩解止痛、調(diào)和諸藥,共奏清熱解毒、通里攻下、活血化瘀之功效。由于SAP患者多禁飲禁食,口服或經(jīng)胃管給藥并不能完全發(fā)揮藥效,采用高位保留灌腸能夠更好地發(fā)揮藥效,因結腸黏膜下毛細血管和血運豐富,有助于藥物吸收。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聯(lián)合組體溫恢復正常時間、血淀粉酶正常時間、機械通氣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提示清胰湯灌腸聯(lián)合氨溴索治療SAP相關性肺損傷能夠縮短臨床癥狀改善時間。
現(xiàn)代醫(yī)學發(fā)現(xiàn),肺組織與腸道組織在胚胎時期具有同源性,當SAP患者腸黏膜屏障受損時,腸腔內(nèi)大量炎癥因子透過腸道屏障入血,通過淋巴循環(huán)和靜脈回流,侵入肺組織,既對肺泡毛細血管造成損傷,又導致肺泡表面活性組織減少,可見炎癥因子在SAP相關性肺損傷的發(fā)生、發(fā)展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其中IL-6、IL-1β、TNF-α是全身炎癥反應較為常見的促炎因子,對評估患者臟器功能損傷程度及預后有重要的意義[14-15]。本研究中聯(lián)合組治療后IL-6、IL-1β、TNF-ɑ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清胰湯灌腸聯(lián)合鹽酸氨溴索治療SAP相關性肺損傷能夠抑制患者炎癥反應。同時有研究發(fā)現(xiàn),內(nèi)毒素是反映腸道黏膜屏障功能的重要生化指標之一,而PCT對反映細菌感染的敏感性較高[16-17]。本研究中聯(lián)合組治療后內(nèi)毒素、PCT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清胰湯灌腸聯(lián)合氨溴索治療SAP相關性肺損傷能夠緩解患者腸道黏膜屏障功能受損。聯(lián)合組治療后氧分壓、氧飽和度明顯高于對照組,二氧化碳分壓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清胰湯灌腸聯(lián)合鹽酸氨溴索治療SAP相關性肺損傷能夠改善患者血氣分析指標。分析原因可能是清胰湯灌腸與鹽酸氨溴索聯(lián)合應用具有良好的消化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保護功效,其中清胰湯能夠通過腸蠕動進而清除有毒物質,通過降低炎癥因子表達,調(diào)節(jié)水通道蛋白功能,進而發(fā)揮保護肺泡上皮細胞的作用,通過糾正機體內(nèi)過度失控的炎癥反應以保護肺臟。
綜上,對SAP相關性肺炎患者采用清胰湯灌腸聯(lián)合鹽酸氨溴索治療,能夠緩解患者炎癥反應和腸道黏膜屏障功能受損,改善血氣分析指標,縮短臨床癥狀改善時間。但由于本研究樣本量過小,遠期療效有待進一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