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H.貢布里希
一個人為鮮花、為衣服或者為食物這樣費心推敲,我們會說他瑣碎不堪,因為我們可能會覺得那些事情不值得這么操心,但是,有些在日常生活中也許是壞習慣而常常遭到壓制或掩蓋的事情,在藝術世界里恢復了應有的地位。
在事關協(xié)調(diào)形狀或者調(diào)配顏色時,藝術家要永遠極端地“瑣碎”,或者更恰當?shù)卣f,要極端地挑剔。他有可能看出我們簡直無法察覺的色調(diào)和質(zhì)地的差異。而且,他的工作要比我們?nèi)粘I铙w驗的事情要遠為復雜。他所要平衡的絕不止兩三種顏色、外形或味道。他的畫布上有幾百種色調(diào)和形狀必須加以平衡,直到看起來“合適”為止。
一塊綠色可能突然顯得黃了一些,因為他離一塊強烈的藍色太近——他可能覺得一切都被破壞了,畫面上出現(xiàn)了一個刺耳的音符。他必須從頭再來。他可能為此苦惱不堪,也可能苦思冥想徹夜不眠,或者整天佇立在畫前,想辦法在這里那里添上一筆顏色而后又把它抹去,盡管你我或許未曾察覺二者有什么差異。然而,一旦他獲得成功,我們就都覺得他達到的境界已經(jīng)非常合適,無法更動了——那是我們這個很不完美的世界中的一個完美的典范。
(節(jié)選自《藝術的故事》廣西美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