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玉玲 肖曉珍
清明小假期,仁化縣石塘雙峰寨、董勸書院等革命遺址成了市民紅色文化游的熱選地。筆者獲悉,在國家文物局核定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革命文物名錄中,石塘雙峰寨入選,是全市唯一的入選地。另外,在此次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革命文物名錄中,仁化縣的工農革命獨立第四團團部舊址位列其中。這是仁化縣繼去年入選全國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qū)分縣廣東片區(qū)、長征片區(qū)后,在革命文物遺址保護上取得的重要成果,為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提供了“活”教程。
據(jù)了解,石塘雙峰寨始建于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竣工于清宣統(tǒng)二年(1910年),青磚建筑,有1個主樓和4個炮樓,是廣東省現(xiàn)存最大的碉堡式建筑之一。1928年3月,在朱德、陳毅部隊留下的軍事骨干協(xié)助下,中共仁化縣委、縣革命委員會領導700余軍民在寨內開展了一場驚心動魄的雙峰寨保衛(wèi)戰(zhàn),抗擊國民黨反動派9個月,400多軍民壯烈犧牲。這場戰(zhàn)斗在中國農運史上寫下了光輝一頁,被中共廣東省委譽為“農民暴動中最偉大的戰(zhàn)斗”。雙峰寨先后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省中共黨史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