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斌
下頜阻生智齒在臨床十分常見,主要由頜骨發(fā)育減退,缺少間隙容納所有牙齒所致,隨著病情的進展可誘發(fā)頜骨囊腫、骨髓炎、冠周炎等問題,嚴重影響了患者的口腔健康與生活質量[1]。由于下頜阻生智齒的發(fā)病部位隱蔽,解剖位置特殊,阻力因素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拔牙手術的操作難度[2]。目前,針對下頜阻生智齒,臨床主要采用傳統(tǒng)鑿骨劈冠拔除法進行治療,然而該術式存在創(chuàng)傷大、術后并發(fā)癥(感染、疼痛、腫脹、干槽癥、張口受限等)發(fā)生率高、手術時間長、恢復慢等問題[3]。因此,探尋一種可靠且安全的拔牙技術保證下頜阻生智齒患者的治療效果十分必要。高速渦輪鉆拔牙是一種新型的口腔技術,該技術對于術中分牙角度、力量、方向等方面的控制具有顯著的應用優(yōu)勢,且手術視野開闊、創(chuàng)傷微小[4]。為了進一步完善下頜阻生智齒患者的治療方案,本研究對2019年8月—2020年7月本院收治的51例患者應用了高速渦輪鉆拔牙,并與51例接受傳統(tǒng)鑿骨劈冠拔除法的患者進行對比,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選擇2019年8月—2020年7月本院收治的102例下頜阻生智齒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經(jīng)影像學檢查證實;雙根,單側下頜阻生智齒;具有下頜阻生智齒適應證;鄰牙牙周健康;術前顳下頜關節(jié)、張口程度均為正常;本次研究已向患者進行充分的告知,并已簽署“知情同意書”;研究方案取得了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排除標準:拔牙手術禁忌證;凝血功能障礙;下頜阻生智齒冠周圍組織炎癥;糖尿病、甲亢、高血壓等疾病;其他口腔疾??;惡性腫瘤;肝腎功能不全,嚴重心腦血管疾?。慌栽陆?jīng)期與妊娠期。102例患者以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與研究組各51例。對照組:男性30例,女性21例;年齡18~36歲,平均(25.3±4.8)歲;患齒在左側24例,右側27例;傾斜方向為近中21例,遠中15例,垂直15例;阻生水平為低位20例,中位16例,高位15例;與下頜升支關系為Ⅰ類30例,Ⅱ類11例, Ⅲ類10例。研究組:男性29例,女性22例;年齡18~37歲,平均(25.5±4.6)歲;患齒在左側23例,右側28例;傾斜方向為近中22例,遠中14例,垂直15例;阻生水平為低位21例,中位16例,高位14例;與下頜升支關系為Ⅰ類29例,Ⅱ類11例, Ⅲ類11例。在性別、年齡、患齒部位、傾斜方向、阻生水平,以及與下頜升支關系的構成對比中,對照組與研究組間無明顯差異(P>0.05)。
兩組術前常規(guī)拍攝牙片對阻力進行分析,術前詳細詢問病史,必要時實施血糖、心電圖與血常規(guī)等檢查,排除拔牙禁忌癥后詳細告知手術風險并簽署手術知情同意書。研究組采用高速渦輪鉆拔牙法進行治療,方法:采用2%利多卡因局麻,完成后在頰側外斜嵴開放切口,切開至第三磨牙遠中偏頰處,之后再向前經(jīng)第三磨牙頰側牙齦溝開放短切口瓣或繼續(xù)沿牙齦溝向前擴張至第二磨牙開放長切口瓣,在組織瓣上保留牙齦乳頭,翻瓣,暴露出骨面,通過成品微創(chuàng)拔牙頰拉鉤,以高速渦輪反角手機,聯(lián)合長車針,分牙,根據(jù)情況可以去骨,牙挺挺出牙根與牙冠。充分刮除骨屑、牙體和碎片,徹底沖洗創(chuàng)口,將碘仿明膠海綿放置在拔牙窩內(nèi),關閉創(chuàng)口,咬紗布止血。操作期間嚴格控制高速渦輪手機鉆入方向與深度,預防下頜神經(jīng)血管與四周組織損傷。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鑿骨劈冠拔除法進行治療,方法:局麻與切口設計與研究組相同。采用雙面直骨鑿,視阻生情況將部分頰側與覆蓋在牙面的骨質去除,縱向或斜向劈開牙冠,之后以牙挺增隙分別挺出牙根與牙冠,充分刮除牙體、骨碎片與骨屑,沖洗創(chuàng)口,將碘仿明膠海綿放置在牙窩內(nèi),關閉創(chuàng)口,咬紗布止血。兩組術后均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7 d后拆除縫線。
(1)觀察并對比兩組下頜阻生智齒患者的手術時間。(2)采用視覺模擬評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5]對比兩組下頜阻生智齒患者治療前后的疼痛情況,VAS量表評分范圍為0~10分,評分越高說明疼痛越重。(3)根據(jù)《口腔科學》9版[6]中的標準評價兩組下頜阻生智齒患者的張口程度,Ⅰ度為張口程度>20 mm,Ⅱ度為張口程度10~20 mm,Ⅲ度為張口程度<10 mm。(4)對比兩組下頜阻生智齒患者術后并發(fā)癥情況,包括:骨裂、斷根、出血、腫脹、干槽癥、下頜關節(jié)痛等。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手術時間、治療前后疼痛情況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張口程度、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拔牙手術時間為(17.60±2.30)min,對照組為(32.52±2.03)min,研究組拔牙手術時間較對照組更低(t=34.733,P=0.000)。
治療前兩組VAS評分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研究組VAS評分較對照組更低(P<0.01)。見表1。
表1 兩組下頜阻生智齒患者的疼痛情況對比(分,±s)
表1 兩組下頜阻生智齒患者的疼痛情況對比(分,±s)
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516.20±1.362.12±1.05對照組516.25±1.294.65±1.22 t值-0.19011.225 P值-0.8490.000
研究組患者張口程度為Ⅰ度的發(fā)生率較對照組更高(P<0.01),Ⅱ度、Ⅲ度的發(fā)生率較對照組更低(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下頜阻生智齒患者的張口程度對比[例(%)]
研究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5.88%,較對照組23.53%更低(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下頜阻生智齒患者術后并發(fā)癥情況[例(%)]
下頜阻生智齒是恒牙列中最晚發(fā)育的牙齒,其萌出時會因周圍牙齒阻擋、頜骨退化、牙萌出間隙缺失而發(fā)生阻生[7]。目前,拔除術是治療下頜阻生智齒的主要方法,但因發(fā)病部位特殊,拔除空間有限,所以顯著增加了操作的難度[8]。
牙齦阻力、冠根部阻力、牙槽骨阻力是影響下頜阻生智齒拔除期間的主要阻力,拔除手術前應通過影像學做好評估工作,充分考慮到導致牙槽骨、第二與第三磨牙自身冠根變異的各種因素,并制定細致的手術計劃,以便通過最小的骨與軟組織損傷達到最滿意的治療效果[9]。傳統(tǒng)鑿骨劈冠法是治療下頜阻生智齒的主要方法,但卻存在組織創(chuàng)傷大,不利于按照手術設計路徑與范圍操控等問題,且隨著手術期間各種阻力的增加,可能對周圍軟組織、第二磨牙與牙槽骨造成損傷[10-11]。有研究發(fā)現(xiàn),針對下頜阻生智齒尤其是中位、低位近中阻生和水平阻生智齒進行拔除時,其阻力主要來自于牙冠與牙根部的骨阻力,以及鄰牙阻力[12]。傳統(tǒng)骨鑿劈冠拔除法往往需要從根分叉與牙冠發(fā)育溝劈開牙冠,操作具有盲目性,若劈開位置不理想或支點不合理、骨鑿滑脫,極易導致鄰牙損傷,甚至智齒骨裂與斷根[13-14]。此外,下頜第三磨牙牙根變異性較大,劈鑿操作時若方向控制不當,易劈掉遠中冠,失支著力支點,也會增加拔牙難度[15]。
高速渦輪鉆拔牙具有操作靈活、振動小、切削能力強等優(yōu)勢,可以快速且精確的去除下頜阻生智齒的覆蓋骨與牙冠,抑制出血問題[16]。高速渦輪鉆拔牙采用高速渦輪反角手機與長柄車針切除操作,將牙冠處近中阻力去除,再以牙挺挺出其余牙體組織,無需通過鑿劈減少阻力,繼而避免錘敲擊,且聲音與振動較小,利于減輕創(chuàng)傷[17-18]。同時,高速渦輪鉆在冷卻下快速劈開、去骨、增隙,利于靈活轉動角度與方向,根據(jù)術前設計的手術路線與范圍準確實施手術,并以最小的損傷將覆蓋牙冠的牙槽骨鉆開,有效保證了手術的準確性與安全性[19-20]。本文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拔牙手術時間較對照組更低(P<0.01)。可見,高速渦輪鉆可以根據(jù)牙冠方向與形態(tài)變異,隨時調整操作方向、力量與角度,以最小的組織損傷解除牙冠阻力,且操作簡便,進一步縮短了手術時間。治療后研究組VAS評分較對照組更低(P<0.01)。高速渦輪鉆拔牙震動小、利于控制,且噴水沖洗利于保持手術視野清晰,可以有效減少對組織的損傷,繼而緩解患者的疼痛癥狀。張口受限一直是拔牙患者術后常見的問題,研究組患者張口程度為Ⅰ度的發(fā)生率較對照組更高(P<0.01),Ⅱ度、Ⅲ度的發(fā)生率較對照組更低(P<0.05)。結果說明,高速渦輪鉆手術視野清晰,能夠充分暴露出牙頸部,避免不必要的組織損傷,保護與維持顳下頜關節(jié)功能,繼而減少對張口程度的影響。骨裂、斷根、出血、腫脹、干槽癥、下頜關節(jié)痛等均是拔牙術后常見的并發(fā)癥,究其原因主要與拔牙導致的損傷有關[21-22]。本文研究中,研究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5.88%較對照組23.53%更低(P<0.05)。相較于傳統(tǒng)鑿骨劈冠法,高速渦輪鉆拔牙可以減少拔牙創(chuàng)傷,抑制相關并發(fā)癥問題,確保治療的安全性。
總之,高速渦輪鉆拔牙在下頜阻生智齒患者中具有顯著的應用效果,可以有效縮短手術時間,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與張口程度,降低并發(fā)癥風險,適于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