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傳奇,熊 煬,胡小康,戴洪泉,王義平,胡麗平,曾美華
(贛南樹木園,江西 贛州341212)
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Hope)又名松墨天牛、松天牛,是松屬植物的主要蛀干害蟲,也是松材線蟲病的傳播媒介昆蟲[1-3]。松材線蟲病入侵我國30多年來已經累計致死松樹達數十億株,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和間接經濟損失上千億元,至2020年,已先后在我國18省(直轄市)發(fā)生。為及時掌握贛南地區(qū)松褐天牛危害程度,于2020年用APF-I持久型松褐天牛高效誘劑與F8增強型2種松褐天牛引誘劑,在贛南樹木園進行不同引誘劑、懸掛位置、坡向等對比試驗,以期篩選出適宜的引誘劑類型及松褐天牛誘捕器最佳的懸掛方法,為監(jiān)測贛南地區(qū)松褐天牛的發(fā)生規(guī)律與危害提供科學依據。
試驗區(qū)設在江西省陽明湖國家森林公園核心區(qū)贛南樹木園(25°50′-25°51′N,114°02′-114°04′E),東南面被湖水環(huán)繞,西北面以高山嶺脊為界,總面積828.5 hm2,其中林地面積579.4 hm2。地勢東南低,西北高。園內分布有12個大小不等的島嶼或半島,屬水庫庫濱的半島和島嶼地貌?,F存優(yōu)勢樹種林分類型以闊葉、針闊、針葉混交林為主,其次為馬尾松、杉木、油茶、闊葉純林及毛竹林。其中松屬植物主要是天然起源的馬尾松,大部分馬尾松與闊葉樹、杉木混交,試驗區(qū)內馬尾松樹齡15~45 a,胸徑14~50 cm,平均樹高12 m,郁閉度0.65~0.9,海拔198~633 m,坡度25°~40°。林下植被主要有芒萁(Dicranopteris pedata)、輪葉蒲桃(Syzygium grijsii)等。據調查,試驗區(qū)從2015年開始出現松材線蟲病導致馬尾松枯死現象,每年冬季開展疫木清理工作。
本次試驗選用2種引誘劑分別是福建辰康農林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APF-1持久增強型引誘劑,與杭州費洛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F8增強型引誘劑。誘捕器使用福建辰康農林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ZM-60型誘捕器。
利用無人機拍攝結合線路踏查的方法對全園馬尾松林分發(fā)病情況進行摸底調查,根據疫情侵染路徑及發(fā)生密度,選擇試驗林地。
2.2.1 不同引誘劑誘捕效果對比試驗
設2個處理,即APF-1持久增強型引誘劑和F8增強型引誘劑,使用ZM-60型誘捕器,誘捕器懸掛地點相距150 m,懸掛高度(集蟲桶離地面)為3~5 m,3月底前完成誘捕器懸掛工作,選擇立地條件相對一致林地做20個重復。
2.2.2 不同海拔高度蟲情發(fā)生情況監(jiān)測
在試驗林地海拔高度200~450 m,海拔高度每升高50 m做5個重復,共25個重復;引誘劑統一使用APF-1持久增強型,其他方法同上。
2.2.3 不同坡向誘捕松褐天牛效果對比
選擇東坡、南坡、北坡等7個坡位,分別做5個重復,共35個重復;其他方法同上。
2.2.4 不同懸掛位置對松褐天牛誘捕效果對比
根據試驗林地特征,選擇防火線、水域周邊、林緣、山脊4個有代表性的誘捕器懸掛位置,分別做5個重復,共20個重復;其他方法同上。
誘捕器觀測從2020年4月9日至松褐天牛停止活動結束,觀測間隔期為15 d左右,詳細記錄各個誘捕器引誘松褐天牛雌雄成蟲、其它昆蟲數量,清理誘捕器內雜物,50 d更換一次誘芯,同時做好誘捕器維護工作。
實驗數據的整理和統計使用Excel 2019和SPSS 19.0進行。
由表1可知,2020年4-8月55套松褐天牛誘捕器共誘捕到4 446頭蟲體,其中松褐天牛2 434頭占總數的55%,其它類昆蟲2 012頭占總數的45%,主要為叩頭蟲(Agriote lineatus)、蜂(Apoidea)、蟬(Cicadidae)等。此次監(jiān)測試驗共誘捕到松褐天牛2 434頭,其中雌性成蟲2 244頭,占總量的92.2%,雄性成蟲190頭,占總數的7.8%[1-5]。試驗地4月下旬-7月松褐天牛誘捕數量最多,為松褐天?;顒痈叻迤凇1O(jiān)測試驗結果表明:試驗區(qū)內松褐天牛雌成蟲比例較高,活動更密切[3-5]。
表1 誘捕松褐天牛情況一覽表Tab.1 A list of trapping situation of Monochamus alternatus
由表2、表3可知,5月上旬和6月上旬松褐天牛蟲口密度最大,活動最為頻繁,各誘捕器誘捕的松褐天牛成蟲數量最多,至8月份松褐天牛活動頻率開始降低,8月5日觀測到兩種引誘劑對松褐天牛的誘捕數量出現滑坡式下降,8月下旬松褐天牛已停止活動[1-5]。APF-1型引誘劑誘捕數量高峰期為6月11日,誘捕松褐天牛數量達到了215頭,平均每個誘捕器誘捕松褐天牛10.23頭;F8增強型引誘劑誘捕數量高峰期為5月13日,誘捕松褐天牛數量達到了598頭,平均每個誘捕器誘捕17.59頭。實驗結果表明,兩種引誘劑對松褐天牛都有引誘效果,F8增強型引誘劑34套共捕1 749頭,每套誘捕51.44頭。APF-1型引誘劑21套共捕685頭,每套誘捕32.61頭。不同時間誘捕松褐天牛數量顯著差異,可以說明試驗區(qū)天牛羽化高峰期在5月上旬和6月上旬,兩種引誘劑誘捕效果差異性不顯著。
表2 兩種引誘劑誘捕松褐天牛成蟲平均數量/頭Tab.2 Average number of adult M.alternatu s caught by two attractants in traps
表3 不同引誘劑誘捕效果分析Tab.3 Analysis of trapping effect of different attractants
由圖1可知,兩種引誘劑引誘雌性松褐天牛數量顯著高于雄性松褐天牛,兩種引誘劑共誘捕松褐天牛成蟲2 434頭,其中雌性2 244頭,F8增強型誘捕1 643頭,APF-1型誘捕601頭。雄性190頭,F8增強型誘捕106頭,APF-1誘捕84頭。兩種引誘劑誘捕到的松褐天牛雌雄比差異明顯,F8增強型的雌雄比為15.5(1643∶106),APF-1的雌雄比為7.15(601∶84)。
圖1 不同引誘劑對松褐天牛雌雄比的影響Fig.1 The effect of two attractants on the male-to-female ratio of M.alternatus
由圖2可知,兩種引誘劑,在各自誘捕器中對叩頭蟲、蜂、蟬等其它昆蟲,具有一定的引誘效果,但是效力很低,并且兩種引誘劑對其它昆蟲的引誘能力差異不明顯。統計數據顯示:在6月11日兩種引誘劑對其它昆蟲的平均引誘數量差異最大,APF-1為5.3頭,F8增強型為2.6頭,在8月5日2種引誘劑對其它昆蟲的平均引誘數量差異最小,APF-1為2.9頭,F8增強型為2.6頭。
圖2 兩種引誘劑對其它昆蟲引誘效果對比Fig.2 Comparison of attraction effect of two attractants on other insects
由圖3可知,在本試驗區(qū)內不同海拔對松褐天牛誘捕效果存在明顯差異。在海拔高度為200~300 m誘捕松褐天牛數量最多。海拔高度為301~400 m松褐天牛誘捕數量明顯下降;在海拔高度為401~450 m松褐天牛誘捕數量最少。試驗結果表明:該試驗區(qū)內海拔高度為200~300 m松褐天牛蟲口密度最大,隨著海拔的上升松褐天牛的誘捕數量開始逐漸減少,可能是低海拔生境更適宜松褐天牛進行各項生命活動[2-6]。
圖3 不同海拔松褐天牛蟲情發(fā)生情況Fig.3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 of trapping M.alternatus at different altitudes
由圖4可知,不同坡位松褐天牛及其它昆蟲誘捕數量差異顯著[3-10]。西南坡誘捕松褐天牛數量最多,東坡、北坡松褐天牛誘捕數量最少僅2頭,占松褐天??傉T捕數量(2 434頭)的0.08%;南坡、東南坡、西南坡松褐天牛誘捕數量為2 149頭誘捕效果最佳,占松褐天牛誘捕數量(2 434頭)的89.5%;東北坡松褐天牛誘捕數量為135頭,占松褐天牛誘捕數量(2 434頭)的5.5%;全坡位松褐天牛誘捕數量為148頭,占松褐天牛誘捕數量(2 434頭)的6.1%。試驗結果表明:坡向直接影響誘捕器的誘蟲量,南坡與北坡差異顯著,這可能與松褐天牛生活習性、不同坡向的活動及林間的分布有關。
圖4 不同坡向誘捕松褐天牛對比Fig.4 Comparison of trapping M.alternatus in different slope directions
由圖5可知,松褐天牛誘捕器在不同懸掛位置對松褐天牛誘捕效果存在顯著差異[8-12]。山脊沿線掛設誘捕器引誘效果最佳,誘捕松褐天牛數量為1 152頭,防火線掛設誘捕器引誘松褐天牛數量略低于山脊掛設誘捕器誘捕數量,誘捕松褐天牛數量為1 004頭,林緣掛設誘捕器誘捕松褐天牛數量比山脊、防火線掛設誘捕器誘捕松褐天牛數量少,誘捕松褐天牛數量為262頭,水域周邊島嶼掛設誘捕器誘捕效果最差,誘捕松褐天牛數量為14頭。
圖5 不同懸掛位置對松褐天牛誘捕效果對比Fig.5 Different suspended position of M.alternatus trapping effect comparison chart
從松林發(fā)病規(guī)律和松褐天牛誘捕器監(jiān)測情況可清晰的看出,試驗區(qū)松材線蟲病主要侵染路徑方向是沿S548省道自東向西分布,沿贛南樹木園東大門至柳坑子船舶航道由東北向西南。本試驗結果表明:試驗地2020年5月上旬和6月上旬松褐天牛誘捕數量最多,8月上旬出現滑坡式下降,8月下旬松褐天牛已停止活動。此次監(jiān)測試驗共誘捕到4 446頭蟲體,其中松褐天牛2 434頭占總數的55%,其它類昆蟲2 012頭占總數的45%,主要為叩頭蟲、蜂、蟬等。此次監(jiān)測試驗共誘捕到松褐天牛2 434頭,其中雌性成蟲2 244頭,占總量的92.2%,雄性成蟲190頭,占總數的7.8%,可以看出雌性松褐天牛數量顯著高于雄性松褐天牛,可能是試驗區(qū)內雌性松褐天牛密度更大,活動更為密切,結果與王宏勛、王軍輝等在云南玉溪進行松褐天牛防治試驗結果一致,試驗區(qū)內松褐天牛雌天牛成蟲比例較高,松褐天牛種群數量具有擴大的可能[2-5]。通過不同坡向和不同位置的結果,可以發(fā)現南坡、東南坡以及西南坡誘捕器誘捕數量較大,防火線和山脊的天牛也多,這一結果與李詳康等2009年在廣東黃埔使用“A-3型松褐天牛引誘劑”取得結果相似[3]。南坡和山脊溫度都較高,所以很有可能是天牛喜歡高溫。通過不同海拔蟲情監(jiān)測數據可知,當海拔高度為200~300 m松褐天牛蟲口密度最大,隨著海拔的上升松褐天牛的誘捕數量開始逐漸減少,可能是低海拔生境更適宜松褐天牛進行各項生命活動,該結果與張通權在云南昆明開展無公害防治技術研究結果相似[7]。
松褐天牛誘捕數量往往與引誘劑、誘捕器懸掛位置、海拔、坡向等因素有關[6-12]。為提升松褐天牛誘捕數量與監(jiān)測效果,在確保誘捕器均勻布設的前提下,誘捕器懸掛應注意以下關鍵技術,一是誘捕器懸掛應選擇松林的南坡、東南坡、西南坡等向陽面懸掛誘捕效果最佳,二是懸掛位置應選擇林間空地和通風處,如山脊防火林帶、山頂、林緣懸掛[3-9]。科學合理的懸掛誘捕器才能良好監(jiān)測林間松褐天牛種群密集及活動規(guī)律也能降低松褐天牛種群密度[10-16]。后期可進一步研究懸掛誘捕器后松樹松材線蟲病的得病率緩解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