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 勇
釋文:
至有未悟淹留[128],偏追勁疾;不能迅速,翻效遲重。夫勁速者,超逸之機,遲留者,賞會之致。將反其速,行臻會美之方[129];專溺于遲,終爽絕倫之妙[130]。能速不速,所謂淹留;因遲就遲,詎名賞會?非夫心閑手敏,難以兼通者焉。假令眾妙攸歸,務存骨氣;骨既存矣,而遒潤加之。亦猶枝干扶疏,凌霜雪而彌勁;花葉鮮茂,與云日而相暉。如其骨力偏多,遒麗蓋少,則若枯槎架險[131],巨石當路,雖妍媚云闕,而體質(zhì)存焉。若遒麗居優(yōu),骨氣將劣,譬夫芳林落蕊,空照灼而無依;蘭沼漂萍,徒青翠而奚托?是知偏工易就,盡善難求。
雖學宗一家,而變成多體,莫不隨其性欲,便以為姿。質(zhì)直者則徑侹不遒;剛者又掘強無潤;矜斂者弊于拘束;脫易者失于規(guī)矩;溫柔者傷于軟緩,躁勇者過于剽迫;狐疑者溺于滯澀;遲重者終于蹇鈍;輕瑣者淬于俗吏[132]。斯皆獨行之士,偏玩所乖。《易》曰:“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133]況書之為妙,近取諸身。假令運用未周,尚虧工于秘奧;而波瀾之際,已浚發(fā)于靈臺[134]。必能傍通點畫之情,博究始終之理,镕鑄蟲篆,陶均草隸。體五材之并用[135],儀形不極;象八音之迭起[136],感會無方。
譯注:
[128]淹留: 停頓。運筆過程中,澀筆頓挫之法謂之淹留。
[129]行臻:行將達到。會美,會合眾美。[130]爽:違反,背離。
《書譜》(局部)唐·孫過庭
[131]枯槎:枯槁的樹木。枯槎架險:如枯槁的樹木架在險要之地。
[133]語出《易·賁象》:“剛?cè)峤诲e,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贝颂幗枰哉f明書法當師造化,從周圍萬事萬物中汲取靈感。
[134]浚發(fā):從深處發(fā)出。靈臺:心靈。
[135]五材:又作“五才”,指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zhì)。《左傳·襄公二七年》: “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廢一不可。”杜預注:“五材,金、木、水、火、土也?!庇种肝宸N德行?!豆w·龍韜》:“所謂五材者,勇、智、仁、信、忠也。
[136]八音:對中國古代樂器的統(tǒng)稱,后泛指音樂。《書·舜典》:“三載,四海遏八音?!笨讉鳎骸鞍艘簦航?、石、竹、絲、土、革、木、匏。”晉葛洪《抱樸子·博喻》:“故離朱剖秋毫于百步,而不能辨八音之雅俗?!?/p>
譯文:
有些人不懂得行筆的淹留,片面追求勁疾;或者揮運不能迅速,又故意效法遲重。勁速的筆勢,是表現(xiàn)超邁飄逸的關鍵;遲留的筆勢,則有賞心會意的情致。能速而遲,行將達到薈萃眾美的境界;專溺于留,終會失去流動暢快之妙。能速不速,是為淹留,行筆遲鈍再一味求緩,豈能賞心會意呢?如果行筆不是心境安閑與手法嫻熟,那么就難以做到遲速兼施、兩相適宜。假若能使眾妙之筆歸納具備,一定要致力于追求骨氣。骨氣樹立,還須融合遒勁圓潤之素質(zhì)。這好比枝干繁衍的樹木,經(jīng)過霜雪侵凌會顯得愈加堅挺;鮮艷芳茂的花葉,間與白雪紅日相映,自然更加嬌美。如果字的骨力偏多,遒麗氣質(zhì)即少,就像枯木架設在險要處,巨石橫擋在路當中;雖然缺乏妍媚,體質(zhì)卻還存在。如果婉麗占據(jù)優(yōu)勢,那么骨氣就會薄弱,類同百花叢中折落的英蕊,空顯芬美而毫無依托;又如湛藍池塘漂蕩的浮萍,徒有青翠而無根基。由此可知,偏工一專較易做到,而完美盡善就十分難求了。
雖是宗師學習同一家書法,卻會演變成多種體貌,莫不隨著本人個性與愛好,顯示出各種不同的風格:性情耿直的人,書勢勁挺平直而缺遒麗;性格剛強的人,筆鋒倔強峻拔而乏圓潤;矜持自斂的人,用筆過于拘束;浮滑放蕩的人,常常背離規(guī)矩;個性溫柔的人,毛病在于綿軟;脾氣急躁的人,下筆則粗率急迫;生性多疑的人,則沉湎凝滯生澀;遲緩拙重的人,最終困惑于遲鈍;輕煩瑣碎的人,多受文牘俗吏影響。這些都是偏持獨特的人,因固求一端而背離規(guī)范所致?!兑捉?jīng)》說:“觀看天文,可以察知自然時序的變化;了解人類社會的文化現(xiàn)象,可以用來教化治理天下?!焙螞r書法的妙處,往往取法于人本身容貌的特征。假使筆法運用還不夠周密,其中奧秘之處也未能掌握,就須反復實踐,發(fā)掘積累經(jīng)驗,啟動心靈意念,以指使手中之筆。學書須懂得使點畫體現(xiàn)情趣,全面研究起筆收鋒的原理,融合蟲書、篆書的奇妙,凝聚草書、隸書的韻致。體會到用五材來制作器物,塑造的形體就自然各有不同;像用八音作曲,演奏起來感受也就興會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