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彬
1.在平面直角坐標系xOy中,橢圓E:ra+;=1(a》b》0)的右準線為直線?=y'之十:
4,左頂點為A,右焦點為F。已知斜率為2的直線l經(jīng)過點F,與橢圓E交于B,C兩點,且原點O到直線l的距離為5。
(1)求橢圓E的標準方程;(2)如圖1,若過原點
O的直線m:y=kx與直線AB,AC分別交于M,N兩點,且1OM|=|ON|,求k的值。
2.在平面直角坐標系
頂點和右頂點分別為A,B,右焦點為F,且滿足下=5FB,由橢圓C的四個頂點圍成的四邊形面積為6/5。過點T(t,m)的直線TA,TB與橢圓C分別交于點M(x,y),N(x2,y2),其中m》0,y》0,《0。
(1)求橢圓C的標準方程。
(2)當點T在直線x=3a上時,直線MN是否過x軸上的一定點?若是,求出該定點的坐標;若不是,請說明理由。
3.已知拋物線E:y'=2px(p》0)的焦點為F,直線l:y=2x一2與橢圓E的交點為A,B,同時|AFI+|BF|=8。直線m//l,直線m與橢圓E交于C,D兩點,與y軸交于點P。
(1)求拋物線E的標準方程;
(2)若昂=4薩,求|CD|的長。
4.已知O為坐標原點,點F(0,1),M為坐標平面內(nèi)的動點,且2,|FM|,20M.亦成等差數(shù)列。
(1)求動點M的軌跡方程。
(2)設(shè)點M的軌跡為曲線T,過點N(0,2)作直線l交曲線T于C,D兩點,試問:在y軸上是否存在定點Q,使得Q.為定值?若存在,求出定點Q的坐標;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5.已知拋物線C:=2py(p》0),過點Q(0,1)的直線l與拋物線C交于A,B兩點,點A在第一象限,拋物線C在A,B兩點處的切線相互垂直。
(1)求拋物線C的標準方程。
(2)若P為拋物線C上異于A,B的點,直線AP,BP均不與?軸平行,且直線AP和BP分別交拋物線C的準線于M,N兩點,AQ=4QB。
①求直線AB的斜率;
②求|MN|的最小值。
6.設(shè)O為坐標原點,動點M在橢圓C:x?-+y'=1上,過點M作x軸的垂線,垂足2
為N,點P滿足NB=/2NM。
(1)求點P的軌跡方程。
(2)設(shè)點Q在直線x=-3上.且部.PQ=1。證明:過點P且垂直于OQ的直線l過橢圓C的左焦點F。
7.已知定圓A:(x+1)'+y'=8,動圓M過點B(1,0),且和圓A相切。
(1)求動圓圓心M的軌跡E的方程;(2)若直線l:y=kx+m(k?0)與軌跡E交于A,B兩點,線段AB的垂直平分線經(jīng)
(1)求橢圓C的標準方程。
(2)設(shè)直線y=kx+1和橢圓C交于B,D兩點,O為坐標原點,判斷在y軸上是否存在點E,使COEB=COED。若存在,求出點E的坐標;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1)求橢圓C的標準方程。
(2)設(shè)橢圓C的右焦點為F,若不經(jīng)過點F的直線l:y=kx+m(k《0,m》0)與橢圓C交于M,N兩點,且與圓x+y"=1相切。試問:△MNF的周長是否為定值?若是,求出定值;若不是,請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
1.(1)設(shè)橢圓E的焦距為2c,則直線l的方程為y=2(x-c),即2x-y-2c=0。
(2)由題意知直線l的斜率存在。
5.(1)設(shè)A(x,y),B(c2,y2)。
所以直線AB的斜率為-4。
因此點P的軌跡為x"+y'=2。
(1)知m+n=2,故3+3m-tn=0.
所以.下=0,即上所。
又因為過點P存在唯一直線垂直于OQ,所以過點P且垂直于OQ的直線l過橢圓C的左焦點F。
7.(1)圓A的圓心為A(-1,0),半徑r=2/2。設(shè)動圓M的半徑為rz,依題意有r2=|MB|。由|AB|=2,可知點B在圓A內(nèi),從而圓M內(nèi)切于圓A,故|MA|=r-rz,即|MA|+|MB|=2/2》2。所以動點M的軌跡E是以A,B為焦點,長軸長為22的橢圓。因為a=/2,c=1,所以b=a-c=1。故圓心M的軌跡E的方程是2+y'=1。
(2)由(1)知F(1,0)。
①當直線l,l的斜率都存在時,由對稱性不妨設(shè)直線l的方程為y=k(x-1),k?l。
②當直線l,l的斜率其中一條不存在時,根據(jù)對稱性不妨設(shè)直線l的方程為y=
設(shè)切點為Q,M(x,y),N(x2,y2)(x>0,x>0)。
所以△MNF的周長為定值2/2。
(責任編輯王福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