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美伶
一、前言
對幼兒進行普遍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目前幼兒園教育方法發(fā)展的主要方向。讓孩子在擁有健康身體的同時,擁有健康的心靈,是幼兒園教育最重要的目標。孩子正處于心理天真無邪的年紀,在此時培養(yǎng)孩子擁有健康的心理,可以起到讓孩子認識世界,支撐自我精神成長的作用。教師通過對孩子的行為教育來進行心理健康知識的滲透,提供完好的環(huán)境給孩子,讓孩子學會互相幫助的精神,都是心理健康教育可采取的方法,對孩子成長具有重要的影響。
二、幼兒心理問題的簡單描述
良好心理素質的擁有不僅是幼兒實現(xiàn)健康和快樂成長的源泉,而且也是幼兒其他各方面能力得以全面發(fā)展的必要前提。
1.任性敏感
對于幼兒來說,他們的心理狀態(tài)和成年人是完全不同的,主要是因為孩子在這方面沒有具備良好的自控能力,所有的想法也都不夠成熟,對于每件不同的事情都有自己的認知和理解,對事情對錯進行判斷時也會存在一定的誤差,總得來說,不管從哪個角度都可以看出幼兒性格中的任性,特別是那些三四歲左右的幼兒,體現(xiàn)得更加突出。
2.暴躁易怒
有一些幼兒則比較粗魯,并且情緒變化比較快,過分依賴家長和老師,遇到事情比較容易敏感和焦慮,有的時候在和其他幼兒相處的過程中,會顯得比較難溝通,甚至會對對方產生敵意。經常會無緣無故生氣,從而表現(xiàn)自己的不滿和憤怒,從幼兒的角度來說,發(fā)脾氣是最正常不過的了。但是如果幼兒一旦有任何需要和問題就會采取發(fā)脾氣的方式的話,那么就會出現(xiàn)失控的局面,就好像火山爆發(fā)一下,經常會大吵大鬧或是說臟話,甚至有孩子會通過砸東西來宣泄自己的不滿情緒;有的孩子甚至會和別的小朋友打架;嚴重的話會出現(xiàn)嘔吐等現(xiàn)象,這些都是不健康的,那么此時教師和家長就應該時刻關注,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發(fā)展。
三、幼兒教導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1.教師應注重自身行為,傳達健康的心理觀念
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孩子正處在一個身體與心理全面發(fā)展的時期,對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需求更大,每一位教師都應積極思考為孩子塑造良好心理基礎的方法。幼兒園的孩子正處在一個模仿他人的時期,作為孩子接觸較多的人,教師的言行會對孩子產生深遠的影響,孩子與教師的互動也可引起孩子的心理反應。做好教師素質培養(yǎng)的工作,也是培養(yǎng)教育孩子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幼兒園教師不僅要有專業(yè)的教育知識、端正的品格,更應具有良好的心理知識。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教師也應調整自身的心理狀態(tài),以一種健康的心態(tài)來引導孩子,這不僅是個人問題,更是一種社會責任。
2.深入孩子內心,積極鼓勵孩子
孩子的內心是純粹的,也是最好塑造的。若是教師此時經常對孩子的行為進行表揚,必然會使孩子向著積極樂觀的方向發(fā)展,同時孩子也會擁有一個陽光健康的內心。若是教師對孩子進行辱罵、體罰,同樣也會在孩子內心留下陰影,孩子可能從陽光變得內向孤僻,甚至產生一些極端的想法,對其將來的影響極其深遠。孩子一般擁有敏感的心理狀態(tài),尤其是可能會因為教師的身份而產生一些害怕的心理。這就需要教師端正自己的態(tài)度,保持耐心對孩子進行教導,但不可用一些辱罵性語言來教育孩子,更不可體罰孩子。孩子若是發(fā)現(xiàn)教師的不耐煩,很可能會出現(xiàn)心理挫敗感,從而產生其他心理問題。教師正確的做法應是積極引導孩子發(fā)現(xiàn)錯誤的原因,幫助其改正錯誤后,對其進行心理輔導并給予其鼓勵,督促孩子下一次做好。孩子都喜歡接受他人的贊美,教師若想讓孩子喜歡自己,就應不吝嗇贊美的話,在平時的活動中多表現(xiàn)出友好的一面,讓孩子變得自信開朗,這樣才能讓孩子積極向上、健康地成長。
四、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兒園教學的滲透
1.加大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關注力度
對于幼兒來說,不管是心理健康還是身體素質,都是至關重要的。但是我們可以看出,很多教育工作者和家長都忽視了幼兒的心理健康,一味看重幼兒的身體狀態(tài),所以目前我們應該加強對幼兒的心理健康知識普及,并投入大量的精力關注孩子們的心理健康程度。
2.心理健康教育要從身邊抓起
本篇論文在研究的過程中,以幼兒的心理健康作為主要研究對象,但是心理健康到底有什么具體的含義,并且具備何種特征呢?總的來說,有以下四個方面的特征,首先是擁有正常的智力水平,對新鮮知識有很強烈的欲望;其次是可以和周圍的同學、老師保持良好地溝通和交流,做到互相幫助;第三點是可以嚴格的控制自己的情緒,擁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第四點是具有較強的自制力,敢于面對各種困難。但是要想形成這些特征,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這不僅和家庭有關,還和學校有著緊密地聯(lián)系。不過家庭和學校應該如何才能做到密切配合呢?首先,要結合幼兒的身體和心理變化趨勢,在日常生活和教學的過程中,將心理教育知識進行普及,同時將這幾點進行充分結合,所以不管是家庭還是學校都要重視這一方面,從小事做起。伴隨著幼兒的不斷成長,需要結合他們的能力提出一定的要求,提高孩子們的認知和理解能力,提高自理能力等,幼兒園在實施教育的時候也要以此作為宗旨,只有如此,才能為社會培養(yǎng)出合適的人才。3.創(chuàng)設有利于幼兒心理健康成長的環(huán)境
對于幼兒來說,有一個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是至關重要的。幼兒在平時的生活中,接觸最多的首先是家長,除此之外幾乎長時間會在幼兒園度過,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充分做到以人為本,積極培養(yǎng)孩子們養(yǎng)成良好的性格和習慣,為他們的健康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平時對幼兒開展教育的時候,需要多開展一些多種多樣的活動,促進兒童的身體和心理健康。
結語:
孩子幼年時期所受的心理教育,不僅關系到孩子早期的教育啟蒙質量,更是足以影響與改變其一生的教育。這是一種潛移默化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滲透進行的教育模式,也是適合孩子身心健康發(fā)展的一種心理健康教育。
在幼兒園的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有助于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況,更是培養(yǎng)孩子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的有效方法,不僅為孩子們普及了必要的心理常識,培養(yǎng)了良好的行為習慣,更能使其初步掌握自我調節(jié)的能力。教師也應該提高自我水平,更加關心孩子的心理成長,探索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滲透途徑,為更好地培養(yǎng)孩子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