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譜
中國交建海西區(qū)域總部∕中交海西投資有限公司
在我國很多城市建設規(guī)劃布局中,都存在依江而建的情況,這也說明了江河對一座城的重要影響,不僅僅是其中重要組成部分,江河更是直接關系著城市的交通與發(fā)展。在對江河兩岸進行規(guī)劃、建設過程中,江河通道作為其中的樞紐,對城市交通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從長沙市實際情況看,其中還存在諸多不足,阻礙著城市交通網路的完善,因此,有必要對此展開分析、研究,找出切合實際的解決措施,提升江河通道建設質量,為城市發(fā)展打好基礎。
長沙市過江通道主要組成部分包含了橋梁、隧道,橋梁作為其中主要部分,總共有8 座,隧道有營盤路隧道、南湖路隧道2座,這些橋梁與隧道一同支撐著過江通道,為長沙湘江兩岸人們出行、交通提供方便。其中月亮島大橋、三漢磯大橋在北部通道[1];福元路大橋、營盤路隧道、銀盆嶺大橋等在中部通道;而南部通道則包含了黑石鋪大橋、湘府路大橋、猴子石大橋。
2.2.1 交通流分析
為更好地掌握江河通道交通情況,本文對三環(huán)線內各過江通道進行了全面的調查,并對調查的結果進行計算,最終得出,已經建成的l0座過江通道,在十二小時內的交通量高達54.13萬車次,這一數據,也說明了長沙市三環(huán)內的交通運行壓力較大,根據數據顯示,猴子石大橋的運行負荷最高,在高峰時期,以小時為單位進行計算,其交通量已經破萬,通行能力已經趨于飽和[2]。
2.2.2 交通聚散情況
如圖1長沙橘子洲大橋10min等時點陣圖所示,利用等時線作用,可以較為直觀地反映出通道兩端路網的集散情況,時間主要是控制在10min。圖1所反映的情況是橘子洲大橋早高峰,即7點到9點內,10min的等時點陣圖,本文利用此數據對長沙市過江通道道路兩端路網集散能力進行分析。從圖中不難發(fā)現,此時間段的長沙市過江車流,絕大部分都集中在通道的兩側,不難發(fā)現,過江通道并沒有較強的集散能力,進而造成各個銜接點區(qū)域的交通過于混亂,很難實現短時間內分散車輛,與此同時,此種情況導致過江通道與通道兩端地面車流出現相互交叉的情況,對城市交通造成嚴重不良影響[3]。
圖1 長沙橘子洲大橋10分鐘等時點陣圖
中部通道過江交通流量相對較大,整體通行能力處于飽和狀態(tài),甚至當中還存在超負荷運行的情況。最為典型的就是福元路大橋、南湖路隧道,由于只有東西向街道可以通行,還沒有和主通道進行接通,因此,當發(fā)生交通擁堵時,想要快速疏散具有很大困難,從而造成橋頭擁堵。而長沙市外部通道由于繞城高速公路需要收費,所以,很多人選擇中部通道,最終導致中部通道異常擁堵。
過江通道的建設形式,其對應的功能不同,同時,其服務對象也不盡相同,分析過江通道OD,外圍對外交通、過境交通與城市交通發(fā)生了交叉與重疊,出現了非常多地過江繞行車流,此種情況導致通道功能非?;靵y,當中一些通道的本身功能被強行轉移,作用非?;煜?。以銀盆嶺大橋情況為例進行分析,其除了作為城市內部過江交通,還為過境交通提供服務,同時,也需要滿足一定出入三環(huán)線的過江需求,而過境交通功能的實現則嚴重增加了交通擁堵程度。
綜合分析湘江通道和城市道路網絡之間的銜接,可以發(fā)現,其中存在較多問題,比如,在路網銜接結構不完善的同時,各個節(jié)點也出現不順暢的情況;城市道路中銜接過江通道的部分,存在等級較低的情況,會導致橋頭發(fā)生交通堵塞,這也說明其實際的通行能力無法滿足交通實際需求;由于交通銜接管理缺乏整體合理布局,導致銜接點的車流出現嚴重的重疊、交織;而造成過江車流難以有效及時的疏通,主要是因為通道附近的路網結構性殘缺;通道與地面交叉口距離設置問題,如福元路大橋和地面交叉口之間的距離較近,還不足500m,此種短距離的情況,是無法有效進行過江車流疏散的,反而會增加橋頭擁堵的情況,甚至直接蔓延到橋上。
現階段,綜合分析長沙市情況,可知,汽車、公交、貨車是當前過江通道交通主要結構。綜合來看,公共交通雖然整體數量呈上升趨勢,小汽車逐漸下降,但對于過江通道而言,小汽車的通行量依然占比很大。長沙市的公共交通發(fā)展整體還是較為緩慢,所以,很難在過江交通中發(fā)揮主導性。
首先,整體路網構架欠缺。由于路網構架還沒有形成縱橫貫通的道路,所以,交通流轉換能力較弱,不容易進行過江交通流集散的控制,再加上兩端銜接不完善,造成通行能力不足,很難適應較大的通行負荷,嚴重降低了過江通道功能的發(fā)揮。上文提到過,長沙市整體外圍高速公路區(qū)域路網結構較為完善,但因為收費,利用率不高,嚴重浪費了道路資源。
其次,通道設施規(guī)模小,但相互之間的間距非常大。基于早期長沙市規(guī)劃建設方案下,原本計劃是建設過湘江通道19座,但目前只有10座,建設規(guī)模偏小造成通道間距過大,與過江交通實際需要還存在很大差距。長沙市與國內部分城市過江河通道建設情況對比,在數量上明顯較少,再加上通道功能相互交叉,對過江通道交通能力造成了巨大負擔。
再次,缺乏合理的路網銜接設計。長沙市的過江通道設計并沒有充分結合路網實際情況,也缺乏對通道通行情況的了解,導致整體布局不夠科學,造成過江通道節(jié)點集散能力弱,擁堵情況較為嚴重。
最后,管理政策落實情況不理想?,F階段,長沙過江通道缺乏完善的建設實施方面的交通管理政策,比如,城市公交優(yōu)先政策,落實情況不理想,汽車出行增加給通道通行造成很大壓力。
完善長沙市骨架路網體系,有利于提升過江交通擁堵集散能力,保障過江通道交通更加暢通無阻,進而起到緩解通道交通負荷的目的。對此,長沙市可以出臺高速過江路段通行免費的相關政策,將外圍通道設施資源充分利用起來,用來降低內部過江交通壓力,從而使得各通道交通功能最大化。
促使各通道路網相互打通、銜接,同時,強化交通組織管理,從而為過江交通的有序集散做好保證。此外,還需要積極建設集散路網,有效銜接過江通道與城市道路,提高過江車流集散能力,從而提升江河兩岸交通通暢度。
通過上文的分析,長沙市還需統(tǒng)籌全局,在現有10座過江通道及其路網體系基礎上,根據長沙西岸湘江新區(qū)建設發(fā)展情況,充分結合長沙市新規(guī)劃建設發(fā)展趨勢,加大建設力度,積極帶動湖南長沙中西部積極性,盡快完成其他9座通道。在此基礎上,實施進一步規(guī)劃,對過江通道規(guī)模以及功能進行合理配置,并制定出與這19座通道相對應的管理措施。
為提升整個城市出行的公交分擔率,長沙市政府要切合實際,制定并執(zhí)行公交優(yōu)先發(fā)展政策,加強城市地鐵建設,并完善公交線網,使得公交線網密度有所提升,進而使得公交可分擔汽車出行帶來的交通壓力,促使過江交通結構得到完善,推動長沙市過江交通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
基于快速路網競爭環(huán)境下,必將導致地鐵運營效益降低,這也就意味著要政府給予更多補貼,致使財政負擔加重。若是通過快速路網引入城區(qū)的方式,必將給城區(qū)道路帶去巨大的交通壓力,需要城區(qū)配建更多疏解道路,降低城市宜居品質。因此,建議長沙市學習上海過江通道密集江段建設快速路網的先進做法以及先進理念,采用限制道路交通的過江交通需求,滿足不同通道平衡需求,同時,應當加強宣傳正反不同的實例,讓市民盡快接受交通限流。此外,長沙市還應當積極加快其他線路建設,盡快開通運營,借助地鐵交通網的優(yōu)勢,更好地滿足人們過江交通需求。另外,相關人員還需要加大力度研究切斷一些隧道與快速路網直接連通的辦法,防止這些隧道成為快速路網的配建道路,從而緩解交通流量對現有空間的擠壓。同時,有關部門需要強化對快速路網上下匝道的管理,要結合長沙市地區(qū)實際情況,建立匝道臨時或者長期關閉的機制,促使快速路網能夠充分用于區(qū)域與區(qū)域之間的快速交通需求,鼓勵、引導人們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限制汽車出行,這會在很大程度上推動過江通道建設與發(fā)展。
長沙市可以通過收費的方式用于彌補通道費用,進而達到減少對于過江交通的過度需求的目的。收費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城市道路過度擁擠的情況。但在實際收費過程中,相關部門需要先明確收費前提。目前,只有杭州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地鐵過江通道收費機制。有關部門應當積極宣傳報道,過江通道收費的必要性,避免市民出現不良情緒,通過必要的宣傳讓市民了解到此舉措的意義,發(fā)揮的調節(jié)作用,從而有效引導更多的小汽車使用者補貼公共交通使用者,促使緩解整個長沙市能夠以地鐵、公交等作為主要出行交通工具,用以環(huán)節(jié)過江通道壓力。
綜上所述,在經濟快速增長,通道建設管理水平提升下,為長沙市建設提供了諸多機遇,有助于長沙市加快建設現代化過江通道體系的腳步。通過本文對長沙市過江通道的建設問題與對策分析,不難發(fā)現,針對其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可以借助構建路網框架、提升通道路網銜接性、積極建設過江通道、落實公交優(yōu)先政策等措施解決,注重智慧建設過江通道管理技術,積極采用過江通道管理新政策,從而全面發(fā)揮出過江通道的功能,助力城市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