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繁強
結核桿菌,一種看不見卻時常潛伏在我們身邊的傳染性致病菌,第一次和人類親密接觸大約是在50萬年前。小小的細菌可能侵入人體的各個器官,不僅會侵入大腦形成腦膜炎,也可能侵害皮膚導致毀容;甚至連幾千年前的木乃伊骨骼也會被襲擊,產(chǎn)生結核病。
19世紀,結核病曾造成大量的人口死亡,又被稱作“白色鼠疫”。其中肺結核患者咳嗽、打噴嚏、隨地吐痰、大聲說話都會對周圍的人造成潛在危害。若及時治療大多可以痊愈,但不及時治療會“殺熟”,對至親的家人和朋友造成傳染。治療不徹底就會因肺部受損喪失勞動能力,形成可怕的耐多藥結核病,并傳播耐藥結核菌。
設想你不小心感染了病菌,你會有怎樣的體驗?你打算怎么做?以肺結核為例,人們通常在機體發(fā)生了明顯病理改變后可能會產(chǎn)生各種消極情緒。
有些人不愿意承認醫(yī)院的檢查結果,反復進行醫(yī)學檢查,懷疑醫(yī)生可能是診斷錯了,繼而不相信醫(yī)務人員也不理會醫(yī)務人員對他們的醫(yī)囑;有些悲觀的病人認為自己被扣上了結核病人的“帽子”,甚至災難化地認為自己永遠都不會好起來了;多疑的病人感受到來自方方面面的“歧視”,他們不敢與人說話和接觸,仿佛一個眼神都能把病菌傳染給家人、連累了朋友;也有的病人過于恐懼,他們四處求醫(yī)問藥,上網(wǎng)搜索,產(chǎn)生焦慮心理,特別是當他們看到重癥結核病人或治療受阻時,會聯(lián)想自己的愈后和可怕的疾病結局……
大量研究發(fā)現(xiàn),消極的情緒和體驗造成機體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給予了病菌趁虛而入的機會。如果感染了結核桿菌又沒能抵抗它的“入侵”,可能就會發(fā)展成為結核病,而對疾病的恐懼和悲觀又造成進一步的身心損害。
那么,我們該如何預防及積極應對結核病呢?
結核病在很多國人心中是種可怕的病,令人印象深刻的除了一串串觸目驚心的數(shù)字還有很多深入人心的文學作品和人物,是可以危及生命的疾病。
但隨著現(xiàn)代醫(yī)學的進步和生活條件的改善,結核病是可以預防和治愈的,甚至是可以自愈的疾病??v使感染結核桿菌人數(shù)眾多,往往只有十分之一會發(fā)病。如果你在某次體檢中發(fā)現(xiàn)肺內有了“鈣化點”,有可能是你感染過結核桿菌留下的“小證據(jù)”,也許幾十年過去了你根本不知道它們的存在,也沒有任何疾病癥狀,其實你早已在不知不覺中打敗了病魔。
之所以恐慌,是因為我們對結核病的知識和病程缺乏足夠的認知。堅持正規(guī)治療,絕大多數(shù)肺結核患者是可以治愈的。并且在結核病防治機構檢查和治療肺結核可以享受國家免費政策。一方面可以緩解病人的經(jīng)濟壓力,另一方面可以進行全面的管理,科學治療疾病的同時也能科學地保護家人不受病菌侵害。
結核病是一種慢性消耗性疾病,由于它的疾病特點,結核病人的飲食需要豐富的營養(yǎng)。
多食用魚、肉、蛋、奶等高蛋白食物,以及綠葉蔬菜、水果和雜糧等富含維生素和無機鹽的食品。避免接觸酒精、煙草,不能熬夜,注意休息。適當鍛煉,避免重體力勞動。
漏服藥、間斷服藥都有可能產(chǎn)生細菌耐藥;耐藥后的肺結核難以治愈,治療周期延長,治療花費高昂;更有可能傳染給家人或其他人,被傳染者一旦發(fā)病也是耐藥肺結核。此外,治療期間的按時復查對治療效果的判定,以及是否需要調整治療方案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被診斷為肺結核這種傳染病是誰都不愿意看到的,害怕久病不愈、擔憂傳染他人這些都是正常的情緒反應。但必須要記?。悍谓Y核是可防可治的。只要我們有信心,積極配合治療,痊愈便指日可待。反復思慮病情只會增加苦惱,也不利于康復,樂觀積極地“活動”起來,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更有利于恢復健康。那些以往沒有時間顧及的愛好都可以撿起來,吹拉彈唱、讀書、種花、釣魚……
“暫時隔離”這種做法可能會讓你心情抑郁,但這一切都只是暫時的。需要隔離的是暫時與你相伴的病毒,而不是你。這樣想,我們是否就能理解這種“隔離”行為了呢?學會和自己相處,給自己一段獨處的時間,用一段特殊的疾病經(jīng)歷體會一下不一樣的人生感受。
患病期間也許有這樣那樣的不方便,也許會不適應封閉管理的住院環(huán)境,也許希望得到更多的關心和照料……試著說出你的需求和感受??梢哉液门笥颜務勑?,也可以找父母親人聊天打趣,上網(wǎng)傾訴或者與病友溝通都是不錯的選擇。
2021年3月24日是第二十六個世界結核病防治日。與以往有所不同,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以來,預防呼吸道傳染病的科學防病知識在全國迅速傳播。勤洗手、多通風、戴口罩、咳嗽禮儀等好行為也迅速得以實踐,這無疑是呼吸道傳染病防控的良好現(xiàn)象。做好健康防護,做到心身兼護,讓我們對健康說“歡迎”,對疾病說“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