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枝
1884?年?8?月?29?日,英國動物學家威廉·?!た嫉峦枏倪b遠的澳大利亞發(fā)了一封關于鴨嘴獸的電報,揭開了多年以來困擾科學界的謎題。當時,年僅?25?歲的考德威爾花了4個月的時間在昆士蘭北部的伯內(nèi)特河畔搜尋鴨嘴獸的卵,但開始時一無所獲。他和土著人助手找到了肺魚的卵、針鼴的卵,但就是找不到他們真正想要的。就在打算放棄的那天,考德威爾卻發(fā)現(xiàn)了一只雌性鴨嘴獸,不僅發(fā)現(xiàn)了那只鴨嘴獸已經(jīng)下的一枚卵,而且就在他抓住它時,它正在下另一枚。當考德威爾打開一枚卵時,他更加興奮了。當時,英國科學促進會正在召開年會??嫉峦柊l(fā)給年會的信息很短——只有4個單詞。對于發(fā)報員來說,這幾個詞就像胡言亂語,但它解開了一個長達百年的謎題,并永遠改變了博物學家對動物的分類法。
1798?年,大英博物館收到了一份來自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總督的禮物:一件標本。這個奇怪動物的標本,看上去像是一只海貍,又像一只鴨子。該標本只有外皮,而且經(jīng)過長途運輸,保存得不是那么完好。雖然附有草圖,但一些博物學家難以相信這真是一只動物的標本。因為這個動物長著鴨子的嘴,身上覆蓋著厚厚的皮毛,四足上還長著蹼,簡直太古怪了。有些博物學家認為,這是動物標本制作者炮制的騙局。在那個時代,這樣的鬧劇并不罕見,就在不久之前,用魚尾和猴頭制作的“美人魚”標本,?欺騙了很多人。
身為哺乳動物,雌性鴨嘴獸沒有乳房和乳頭,只在腹部兩側分泌乳汁喂養(yǎng)幼崽。同時它有爬行動物特征,雌性鴨嘴獸產(chǎn)卵,雄性鴨嘴獸后足有毒刺,可刺傷攻擊者,毒液與蛇毒相近。它還有禽類的特征,鴨嘴獸腳有蹼,有類似鴨子的扁平喙。
身為哺乳動物,雌性鴨嘴獸沒有乳房和乳頭,只在腹部兩側分泌乳汁喂養(yǎng)幼崽。同時它有爬行動物特征,雌性鴨嘴獸產(chǎn)卵,雄性鴨嘴獸后足有毒刺,可刺傷攻擊者,毒液與蛇毒相近。它還有禽類的特征,鴨嘴獸腳有蹼,有類似鴨子的扁平喙。
時任大英博物館助理管理員的喬治·肖拿起剪刀,打算拆穿這個“虛假的拼湊標本”。但是令他詫異的是,整個標本竟然沒有一個線頭,也沒有一處縫合的痕跡……這動物竟然是個真實存在的物種!那么問題來了,這是什么生物?該把它歸在哪一類呢?
分類學與生物學一樣悠久,卡爾·林奈在鴨嘴獸來到英國前?40?年就開創(chuàng)了新的分類方法,奠定了現(xiàn)代科學的基礎。和同時代的大多數(shù)人一樣,林奈相信所有生物都以上帝創(chuàng)造它們的形式恒久存在。但他基于動物外觀的相似性進行物種分類,這種分類方法可以說是革命性的。林奈提出了5個分類層次:界、綱、目、屬、種。比如說在動物界下面分出6個綱,其中包括哺乳動物、鳥類和兩棲動物等綱。
林奈認為,哺乳動物通過“乳頭”(乳腺)為幼崽哺乳,有牙齒,用一對肺呼吸,通常有四肢,經(jīng)常被毛發(fā)覆蓋,有時還有尾巴。相比之下,鳥類產(chǎn)下蛋,有翅膀,但沒有外耳、外睪丸、子宮和膀胱。兩棲動物(通常)胎生,有些會產(chǎn)生“可怕的毒液”。
雖然林奈的分類方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但是該方法是建立在錯誤的認知之上的。今天我們已經(jīng)知道,他認為物種一直以當前的形式存在是錯誤的。這就否定了物種之間的任何聯(lián)系(除了上帝規(guī)定的那部分),并且無法確定哪些特征(如果有的話)對某一分類來說是必不可少的。這也意味著,對像鴨嘴獸這樣的“奇怪”生物進行分類,太困難了。
鴨嘴獸看起來應該是哺乳動物。喬治·肖根據(jù)它的皮毛、嘴和蹼足,給它取名鴨嘴獸,他似乎有足夠的信心將它與樹懶、食蟻獸和其他無牙哺乳動物歸為一類。但是他也心懷疑慮,覺得這樣的分類似乎很有問題。英國版畫家托馬斯·比威克在看了一具保存更加完好的標本之后承認他非常困惑,根本不知道如何對它進行分類。在《四足動物的歷史》?(1800年)?一書中,他將其描述為“一種自成一格的動物”,它似乎具有“魚、鳥和四足動物”的特征,似乎“與我們迄今為止所知的任何事物都沒有聯(lián)系”。
對鴨嘴獸的研究越深入,謎團就越大。1800?年,德國博物學家布魯門巴赫對鴨嘴獸進行了詳細的研究。由于“鴨嘴獸”這個名字已經(jīng)給了一種甲蟲,他就將它重新命名為?“Ornithorhynchus?paradoxus”,字面意思是“鳥鼻悖論”,中文就翻譯為鴨嘴獸。布魯門巴赫發(fā)現(xiàn),雌性鴨嘴獸沒有乳房和乳頭,但他也發(fā)現(xiàn),鴨嘴獸具有許多哺乳動物的特征。
兩年后,英國博物學家埃弗拉德·霍姆爵士得出了截然不同的觀點。他在研究報告中說,雄性鴨嘴獸有爬行動物的內(nèi)部睪丸和泄殖腔(消化道、泌尿道和生殖道的單孔)。當時的人認為泄殖腔只屬于爬行動物、兩棲動物和鳥類,有泄殖腔意味著是下蛋的。這似乎使鴨嘴獸“非常明顯地”與哺乳動物區(qū)分開來,因此霍姆建議,在生物的大鏈條中,上帝為所有生物分配了一個位置,而鴨嘴獸位于哺乳動物之下?,但高于鳥類和爬行動物/兩棲動物。?然而,鴨嘴獸究竟屬于哪類,尚不清楚。
法國博物學家讓-巴蒂斯特·拉馬克?1809?年出版了《動物學哲學》(Zologie?philosophique)?一書,闡述了他的進化理論。他認為所有生物都處于變化中,不僅可以根據(jù)環(huán)境因素“獲得”新的屬性,而且還可以將這些屬性傳遞給后代,也就是生物進化具有用進廢退與獲得性遺傳這兩個法則。正如查爾斯·達爾文后來表明的那樣,拉馬克的進化論有明顯的缺陷:長頸鹿并不是通過伸長脖子夠向樹枝高處而變成長頸鹿的。
但拉馬克清楚地表明,隨著時間的推移,一種動物的形狀可能會發(fā)生轉變。這對分類學的影響是巨大的。拉馬克的進化論告訴我們,與其根據(jù)外形特征對動物進行分類,不如追蹤動物隨時間發(fā)生的“轉變”。這樣就可以更輕松地確定哪些特征是某個種屬的獨特特征,哪些特征不是。根據(jù)拉馬克的理論來解決鴨嘴獸“悖論”變得更加容易了。根據(jù)他的理論,法國博物學家艾蒂安·杰弗羅伊·圣希萊爾認為,由于鴨嘴獸沒有乳腺,所以它“顯然”不是哺乳動物,因此應該包括在一個全新的脊椎動物類別中,他把這一類稱為單孔目。
不過,這并沒有解決鴨嘴獸難題,似乎讓謎題更加撲朔迷離。受拉馬克理論的影響,德國解剖學家約翰·梅克爾開始更深入研究鴨嘴獸的一些奇怪特征,他的發(fā)現(xiàn)令人驚訝。他確定雄性鴨嘴獸有毒腺,這通常是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才有的——在鴨嘴獸的后腳上,有根毒刺。雄性鴨嘴獸只有在繁殖季才會大量產(chǎn)生毒素,用于和其他雄性爭搶雌性,毒液與蛇毒相近。
1832?年,年輕的蘇格蘭士兵勞德代爾·摩爾發(fā)表了兩篇論文,支持鴨嘴獸是哺乳動物。他承認鴨嘴獸具有一些爬行動物的特征,甚至在鴨嘴獸的骨盆中發(fā)現(xiàn)了爬行動物才有的骨骼,但他還是提請大家注意鴨嘴獸那些哺乳動物的特征。鴨嘴獸的乳腺是非典型的,但他毫不懷疑雌性能夠分泌乳汁(雖然沒有乳頭,但是雌性鴨嘴獸在腹部兩側分泌乳汁喂養(yǎng)幼崽,幼崽出殼以后,雌鴨嘴獸會躺平,然后讓乳汁流到肚子中間聚攏,等待自己的寶寶在肚皮上吃奶)。他還證實鴨嘴獸是恒溫動物。
對某些人來說,這些發(fā)現(xiàn)足以讓鴨嘴獸進入哺乳動物家族。但大多數(shù)博物學家很快意識到,這些發(fā)現(xiàn)實際上讓鴨嘴獸歸類變得更加困難。因為這些發(fā)現(xiàn)顯然具有無法協(xié)調(diào)的矛盾之處。一方面,如果動物有乳腺,那么它的幼崽出生時就需要吃奶。這表明,要么該物種生下了活的后代(如人類和鯨魚),要么產(chǎn)生了在體內(nèi)孵化的卵(如海馬)。但另一方面,當時的人認為,如果動物有泄殖腔,它就會下蛋(如雞和蜥蜴),大部分胚胎發(fā)育發(fā)生在體外。在這種情況下,胚胎是由蛋黃滋養(yǎng)的,不需要哺乳。某種生物具有功能正常的乳腺并下蛋,這是不可想象的,它的生殖方式必須是其中的一種。
電影《神奇動物在哪里》中的嗅嗅,這種全身覆蓋著黑色絨毛的小動物,口鼻較長,像鼴鼠和鴨嘴獸的混合體。
雄性鴨嘴獸的后腳上有根毒刺,毒液與蛇毒相近。
科學家們各持己見。勞德代爾·摩爾確信鴨嘴獸會生下幼崽,而英國博物學家理查德·歐文則認為鴨嘴獸的蛋在體內(nèi)孵化,而另一位博物學家杰弗里·圣希萊爾則堅持認為鴨嘴獸是下蛋的。所有博物學家都需要證據(jù)。有很多關于鴨嘴獸的報道,總有原住民和澳大利亞的殖民者聲稱看到鴨嘴獸在孵蛋。但博物學家對傳聞不太相信。他們也越來越不相信送給他們的“樣本”。因為他們被騙了太多次了:1829?年,有人把烏龜?shù)八徒o杰弗里·圣希萊爾,騙他說這是鴨嘴獸的;歐文曾經(jīng)用了幾個小時解剖了兩枚據(jù)說是鴨嘴獸的蛋,結果發(fā)現(xiàn)它們分別屬于蜥蜴的和蛇的。
解決這個難題的唯一方法就是找到鴨嘴獸的蛋,或者更好的是捕獲并解剖一只雌性鴨嘴獸。為此,歐文請澳大利亞博物館館長喬治·班納特幫助捕獲鴨嘴獸。但不管班納特試了多少次,都沒有捕獲一只雌性鴨嘴獸。
最終,解決這個謎題的責任落在了威廉·考德威爾身上。他的電報讓整個生物界激動不已,電報上面寫著:“單孔目卵生,不全裂卵(Monotremes?oviparous,?ovum?meroblastic)?!睋Q句話說,鴨嘴獸下蛋,蛋黃很大——就像鳥類和爬行動物一樣。?但至關重要的是,里面的胚胎已經(jīng)高度發(fā)達,具有不完整的椎骨和分化的大腦——這表明它們也已經(jīng)在母體內(nèi)生存了一段時間,需要在孵化后進行養(yǎng)育。
考德威爾證明,鴨嘴獸無疑是哺乳動物,但它完全屬于自己的一個目,遠比其他所有目都要原始。鴨嘴獸最終歸類于哺乳綱動物中原獸亞綱的單孔目。很久以前,鴨嘴獸從哺乳動物和爬行動物的最后一個共同祖先分化出來,發(fā)展出一些獨特的新特征,但它們沒有完全擺脫過去祖先的影子。?因此,理解鴨嘴獸讓科學家們開始重新理解物種的進化。
盡管鴨嘴獸給?19?世紀的生物學家?guī)砹嗽S多難題,但它仍然是讓人喜歡的奇怪生物。?事實上,它的奇異性或許正是它魅力的源泉。2006年,歐洲的科學家通過破譯鴨嘴獸的基因組發(fā)現(xiàn),鴨嘴獸是一個基因混合體,包含部分鳥類基因、部分爬行動物類基因以及部分哺乳動物類基因。鴨嘴獸的基因組極其重要,因為它代表著我們理解哺乳動物進化的缺失環(huán)節(jié)。鴨嘴獸是我們回到以前那個所有哺乳動物都產(chǎn)卵,但卻以乳汁喂養(yǎng)幼崽時期的“入場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