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成
書店,擺放的一排排圖書,承載的是讀書人的記憶,講述的是讀者、作家與出版商之間奇妙的關(guān)系。
毛姆曾說,“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人生中的某個時刻,我們總會回到書的身邊,會懷念起黃昏街頭那一盞“書店的燈光”。
在實體書店的“黃金時代”,人們曾發(fā)出這樣的贊嘆:“是誰傳下這行業(yè),黃昏里掛起一盞燈?!蹦菚r,街頭隨處可見“書店的燈光”,而現(xiàn)在,人們或許會發(fā)出這樣的感嘆:“幸好,書店還在?!?/p>
書店承載了一代又一代讀書人的記憶,電承載了一代又一代愛書人與圖書之間的感人故事。對于普通讀者來說,書店是一個神奇的所在。而對于文豪們來說,書店更是一個廣闊的舞臺。
比如,大名鼎鼎的莎士比亞書店,它背對巴黎圣母院,安靜地坐落在塞納河邊。莎士比亞書店自開張那天起,就不曾冷清過,當時在巴黎的海明威、費茲杰拉德、斯坦因等“迷惘的一代”都是書店的座上客。一戰(zhàn)結(jié)束后,無數(shù)藝術(shù)家、學者匯集到巴黎,生活捉襟見肘的他們投靠到莎士比亞書店,書店也給予他們傾力支持。
書店的這種支持,不僅是精神上的支持,更是物質(zhì)上甚至是行動上的支持。1922年,長達732頁的“無刪減完整版”《尤利西斯》問世,喬伊斯的這部曠世巨作正是在莎士比亞書店的幫助下得以出版發(fā)行。
海明威曾說:“如果你年輕時有幸在巴黎住過,那么你此后的人生中不論到哪里,她都與你同在,因為巴黎是一場流動的盛宴?!倍勘葋啎昃褪呛C魍诎屠钑r期最堅強的后盾。
為了與更多讀者分享“文豪們的書店記憶”,日前,中國圖書網(wǎng)“七樓書店”策劃出版了《幸好,書店還在》一書。該書精選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海明威、“一代人的冷峻良知”喬治·奧威爾、“現(xiàn)代法國小說之父”巴爾扎克、“個人專欄之父”尤金·菲爾德、英國著名作家阿道斯·赫胥黎、美國著名藏書家愛德華·紐頓等14位著名作家的15篇有關(guān)書店的文章。
海明威在《莎士比亞公司》中以一個落魄作家的身份記述了他與莎士比亞書店的故事,喬治·奧威爾在《書店回憶》中講述了他在一家舊書店里當兼職店員的經(jīng)歷,圭多·布魯諾在《紐約的書店》中講述了紐約形形色色的書店與書店老板的故事……
文豪們分享著自己的書店記憶,講述著關(guān)于書店的趣事,傾訴著充滿艱辛的“買書生涯”,為舊時書商、淘書狂、獵書人畫像……一個個離奇故事,一幅幅精彩畫面,令人恍如走進一家家別具特色的書店,與書商們交談,與愛書人交流。
經(jīng)營一家書店,并非單純“買書賣書”這么簡單。書店的存在具有特殊的意義。如果說閱讀與寫作是硬幣的正反面,那么,書店便是承載這些硬幣的地方。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可以走進一家書店,打開一本書,進入一個世界。當周圍的繁雜與喧嘩漸漸消失,一切都將變得單純,閱讀著一個個字符,我們將慢慢找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