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燕 徐藻
自律改變的是心,不是形
——杭杭媽媽
說到自律,很多媽媽會覺得這是一個特別痛苦的話題。自律代表優(yōu)秀,這都是“別人家”優(yōu)秀孩子才具備的特質(zhì),我很希望我的孩子也能自律,可為什么我的孩子就是做不到呢?
我想說:因為你的要求,孩子不喜歡,他感受不到“規(guī)則”背后的快樂。
3歲前的孩子是懵懂的,他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早睡早起;不知道為什么早晚要刷牙洗臉;更不知道為什么見面要“問好”,離別要說“再見”。但他知道自己喜不喜歡做這些事情,喜不喜歡做完這些事情后所帶來的感受。
為了配合女兒舟舟的作息時間,也為了培養(yǎng)兒子杭杭早起的習慣,自杭杭一周歲開始,每天清晨6點我都會準時叫醒他。起床是件特別痛苦的事情,特別是冬天,所以基本沒有多少孩子和大人會喜歡。說實話,我也不喜歡,是真的不喜歡。但生活并不管我們的喜好,痛苦得早起,快樂也得早起,那我們不如把早起變成一件快樂的事吧!
每天早晨我都會和杭杭玩叫醒游戲。其實,游戲很簡單,就是“親親小臉蛋”。一周歲的孩子,你想玩高難度的游戲,孩子也不配合呀!但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叫醒游戲的難度需要逐漸增加。孩子不論多大,都喜歡媽媽的親親和抱抱,杭杭就這樣每天在“咯咯咯”的笑聲中醒來,看著杭杭快樂地接受早起,好像我也不討厭早起了。到杭杭4歲時,這個游戲基本已經(jīng)不需要了,用杭杭的話說:“因為我有特異功能,每天都能準時醒,不用叫!”現(xiàn)在,基本都是杭杭叫我早起。
早起說完,我們再來說說早睡?!霸缢缙鹕眢w好”這是常識,也是需要。早起可以很快樂,早睡當然也應(yīng)該是快樂的!杭杭早睡的習慣開始得更早,自出生后就開始了。因為哄完杭杭,我還需要哄只比杭杭大4歲的姐姐舟舟,所以每天晚上6點,杭杭必須準備入睡。溫馨的小夜燈、媽媽輕輕的唐詩聲,是杭杭入睡的標配。為什么不是搖籃曲而是唐詩呢?是因為我的五音太不齊全,唱兒歌自己不會,杭杭也不喜歡,好在我還會背唐詩。隨著杭杭的成長,入睡唐詩聲漸漸被五彩斑斕的繪本故事所代替,簡單的聽故事逐漸演變成玩繪本游戲,睡前活動就這樣越來越豐富,杭杭也越來越愛上了“上床”這件事,也從我要他“上床”變成了他催促我“上床”。
現(xiàn)在,杭杭已經(jīng)大班了。為了幫助他快速適應(yīng)小學生活,杭杭每天晚上都要和姐姐一樣寫家庭作業(yè)。寫作業(yè)快樂嗎?看杭杭的表情我就知道他不快樂,但我得讓他知道快速寫完作業(yè)后是可以很快樂的。計劃開始第一天,我放縱著任由杭杭自己把控寫作業(yè)的時間,可想而知結(jié)果是可怕的:數(shù)字寫得奇丑無比,算數(shù)錯了一個又一個,時間拖得很長很長!這樣不符合要求的家庭作業(yè)當然要重寫,所以等杭杭終于痛苦地完成任務(wù)并從樓上下來找小朋友玩時,他的好朋友們都已經(jīng)回家睡覺啦!望著已經(jīng)熄燈、空無一人的籃球場,杭杭難過地哭了!哭吧哭吧,好好哭一場,你就知道早點下樓的好處了!第二天,我拼了老命催促、監(jiān)督著杭杭把家庭作業(yè)保質(zhì)保量地完成。杭杭也很快樂地在籃球場和他的小伙伴們玩耍了一個晚上?;丶业穆飞希己祭业氖终f:“媽媽,我明天還要早點下樓?!薄拔乙蚕M隳茉琰c下樓,這樣你就能和小朋友一起玩了,看你今天玩得多開心?!蔽尹c頭贊同杭杭的想法,但也不忘打擊他,“可你每天都需要寫家庭作業(yè)。”寫作業(yè)太痛苦了,杭杭低頭思量后問我:“不寫行不行?”我很堅定地拒絕:“不行!”最后,和小朋友一起玩的快樂戰(zhàn)勝了寫作業(yè)的痛苦,杭杭大聲地告訴我:“那我快點寫完作業(yè)就是啦!”哈哈哈,兒子,媽媽要的就是你的這個認知!
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孩子將來能活得輕松、自由。但正如畢達哥拉斯所說:不能約束自己的人不能稱他為自由的人。自律并不是讓一大堆規(guī)章制度來層層地束縛自己,而是用自律的行動創(chuàng)造一種井然的秩序,為我們的學習生活爭取更大的自由。作為社會人,我們不能為孩子去除“規(guī)則”的束縛,那就用孩子樂于接受的方式,引領(lǐng)他感受遵守“規(guī)則”所帶來的快樂和自由吧!
自由從自信來,而自信則從自律中來
——安好媽媽
在漫長的育兒歲月中,作為家長的我們,總會遇到許多大大小小的問題,比如:孩子隔三岔五地不想去學校,總喜歡跟你唱反調(diào),該睡覺的時候不肯睡,該起床的時候不肯起,等等。其實,這許多的表現(xiàn)都證明了一點——孩子不自律。
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最早出現(xiàn)在6~12個月,4歲是自我控制能力迅速發(fā)展的時期。所以,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家長就應(yīng)該要有這種意識,不要總在第一時間去滿足孩子的愿望,而是學會適當延遲滿足孩子欲望的時間。拿我家來說,我家安好今年4歲了,也就是說正處于自控能力迅速發(fā)展的時期。為此,我的辦法是制訂目標,延遲滿足,及時獎勵。
曾經(jīng),我總覺得女孩子不存在自律問題,因為我家安好從出生以來,可以說基本的生活習慣都非常好:按時喝奶、吃飯,按時按點自行入睡。2歲不到的時候,我們已經(jīng)慢慢培養(yǎng)她的自理能力,而她也都能做得很好,并且一直有一個意識,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孩子進入幼兒園之前,我沒有任何擔憂,但是就在入園后的那段時間,我開始發(fā)現(xiàn)問題來了:晚上遲遲不肯入睡,以前只要我在她身邊陪著,她就能秒入睡,一度我都稱她為秒睡達人;逛商場的時候,看到喜歡的玩具,就會站在那里不動,怎么哄都不肯離開,非要買下來不可,一下子成了一頭蠻不講理的小犟驢。當這些小問題漸漸出現(xiàn)的時候,我開始明白,孩子現(xiàn)在已經(jīng)處于社交的第二階段。進入幼兒園這個大集體了,新的環(huán)境里會有很多因素導致她的一些行為習慣發(fā)生改變,她在接觸和面對各種各樣的未知誘惑,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來幫助她,幫助的辦法就是制訂目標,如果孩子完成目標,及時給予她獎勵,而并非遇到問題就去責罵孩子,因為獎勵遠比責罵來得有效。所以,我和安好進行了溝通。我跟她說:“寶貝,媽媽知道你是一個非常自立和懂事的寶寶,因為你一直都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所以媽媽很想好好獎勵你?!彼牭健蔼剟睢眱蓚€字,一下子就眉飛色舞起來:“真的嗎?媽媽!”我點點頭,跟她說:“獎勵之前呢,媽媽要跟你商量一個大事情,就是媽媽幫你準備了一張?zhí)貏e的畫,上面有我們每天要完成的事情,如果完成了,那我們就在下面貼一個五角星。等到攢滿5個五角星的時候,媽媽會給你一個小獎勵。等到這張畫上全部都攢滿五角星的時候,媽媽就會給你一個最大的禮物。好不好?”她開心地叫好,那一刻,我知道我的計劃成功了。目標制訂好了,在完成每一個小目標的過程中,只要孩子遇到不想堅持的事時,我就會跟她說:“放棄可以哦,但是五角星就沒有了,獎勵可能也就消失了。”當每次聽到五角星沒有的時候,孩子心中的好勝心打敗了各種誘惑,讓她繼續(xù)堅持下去,慢慢地,堅持的時間久了,好的習慣自然又開始養(yǎng)成,而且這時候養(yǎng)成的好習慣,我相信是永久性的。
當然,在為孩子制訂目標進行獎勵的同時,作為父母的我們必須要以身作則。因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就是孩子的縮影,言傳身教尤為重要;孩子的成長過程,本就是我們在不斷學習與反思的過程。想要孩子養(yǎng)成自律的好習慣,當父母的也要做到自律。最后,最重要的一點,當孩子達到你承諾的要求時,我們必須及時兌現(xiàn)自己的承諾,一次都不可以讓孩子失望。因為你的話語,在孩子心中就是一座大山,一旦讓孩子失望,那么可能她心中的大山就會倒塌,給孩子帶來消極的后果,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低級的欲望靠放縱,高級的欲望靠自律
我是佛系媽媽,因此幼兒園三年,我給皮皮報的興趣班沒有一門是跟文化課有關(guān)的,都是諸如舞蹈、鋼琴、樂高之類的,其他時間就是周末帶著孩子去戶外各種瘋玩,探索神奇的大自然,看螞蟻搬家,等石頭開花……
直到同事關(guān)心皮皮幼小銜接進行得如何的時候,我才了解到原來不少孩子從小班就開始上思維課、千字童、珠心算等文化類課程了,到了大班已經(jīng)達到可以認識1000多個漢字、背誦100多首唐詩、會100以內(nèi)的加減法、能用英文進行簡單的日常對話了。我默默對照了一下皮皮的掌握情況,個中差距讓剛刷完《小舍得》的我不免有一絲焦慮:如果大多數(shù)孩子都搶跑,影響皮皮學習的信心怎么辦?但是如果現(xiàn)在開始追趕那些搶跑的孩子,無疑會給皮皮造成很大的壓力,也勢必會讓我陷入更焦慮的境地。
思考良久,我決定帶皮皮去迪士尼樂園玩一趟,約上幾個同學,盡情玩耍。離開上海的前一晚,親子臥談會時間,我跟皮皮聊了聊我的小學生活:皮皮外公外婆年輕的時候工作很忙,我每天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做作業(yè),大人下班做晚飯,我作業(yè)正好做完,吃完飯就跟著大人出去釣龍蝦、掏螃蟹,特別開心。如果我回家先想著玩兒,吃完飯就不能出去玩,只能看著大人出去玩,到了睡覺時間完不成作業(yè)還要被大人罵,每天心情都很糟糕,玩也玩不好,學也學不好。
皮皮說:“對,就像我做事磨蹭、吃飯磨蹭的話,我吃完飯只能在家玩。如果我吃得快的話,你就能帶我去商場玩。”“是的,一件事情,如果不想做,就不要浪費自己的時間去開始;一旦投入了精力,就要好好做好。該玩的時候就盡情地玩,像今天在迪士尼一樣;該學習的時候就認真學,像媽媽一樣?!?/p>
皮皮認真地點點頭,我相信她一定是聽進去了。
回來后,我每天給皮皮布置一些簡單的描紅或者加減法作業(yè),要求她在我下班到家前完成。如果完成了,我們吃完飯就去戶外玩?;蛘呖措娪?,如果完不成,吃完飯就繼續(xù)寫作業(yè)。
這期間皮皮也有懈怠的時候,我跟她確認是不是確實不想做,如果孩子確實在幼兒園活動量太大(比如搬桌椅、胳膊很酸等),我也不強求。但是第二天(也可能是第三天),必須把之前的作業(yè)補上。孩子補作業(yè)的時候,我就坐在旁邊幫她剪識字卡,等她做完作業(yè),我演示給她看:“我本來可以每天剪1頁,輕輕松松,手不疼,剪得也很精致。我?guī)讖垟€在一起剪,自己手疼,而且剪得不齊也不好。”皮皮若有所思,我也沒有多言。
我始終相信言傳不如身教,孩子做作業(yè)的時候,如果做不到看書,至少也不要玩手機。我努力讓她明白學習是她自己分內(nèi)的事,而不是我對她的要求。
一個多月堅持下來,皮皮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做完作業(yè)自己檢查一遍,我給她講解的時候也覺得很輕松。本來嘛,小學的知識就那么多,學得太早,孩子聽不懂,家長教不會,反而挫傷孩子的學習信心,影響親子關(guān)系。有時晚上帶她出去吃飯,回家比較遲,我說今天特殊原因,鋼琴就不要練了,皮皮一定要堅持至少練習一遍老師剛教的新曲子。
我們總說,現(xiàn)在內(nèi)卷太厲害;我們總說,現(xiàn)在的孩子太難教;我們總說,我們那時候如何如何……但站在孩子的角度看,我們當時有完整的童年,我們當時學習的主戰(zhàn)場在學校,回到家,父母便不再多過問我們的學習。現(xiàn)在呢?哪家提起做作業(yè)不是雞飛狗跳?換位思考,如果讓你工作8小時回家,家人再給你安排4小時以上的培訓和工作,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連雙休日都不放過,多令人窒息。
教育,說難很難,說簡單也很簡單:別欺負孩子。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別要求孩子?!半u”娃不如“雞”自己,要求孩子自律,先得讓她明白什么是“自律”,而不是一邊刷手機一邊沖孩子怒吼,不是嗎?
“自律的前提是有規(guī)劃和安排?!?/p>
——悠然媽媽
前段時間,我?guī)畠喝?fù)查視力,檢查結(jié)果讓我大吃一驚。醫(yī)生說悠然雖然目前還沒有近視,但已經(jīng)快要近視了,并一再叮囑我,不能給孩子看電視、電腦和手機等電子產(chǎn)品。之前,我們對悠然在看電視、手機這方面管束不到位,從小就由著她的性子,想看多久就看多久,可能也是仗著我和她爸爸都不怎么近視的緣故吧!現(xiàn)在突然要斷她的電視(手機)癮,我不禁覺得有些棘手。
回到家,我將檢查結(jié)果告訴了悠然,然后試探性地跟她說,以后不能再看電視和手機了。一開始,她是抗拒的。我知道,短時間內(nèi)讓她養(yǎng)成不看電子產(chǎn)品的習慣,基本上很難。所以,我戰(zhàn)略性地退了一步,允許她每天看15分鐘,而且是看電視大屏幕,手機、平板一律不準看。果然,她同意了。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我增加了她戶外運動和家庭親子游戲的時間,大大減少了她自己看動畫片的空閑。一來二去,她逐漸忘記了自己對動畫片的執(zhí)著,反而很喜歡我對她課余時間的新安排。其實,這么小的孩子要求她完全自律是不現(xiàn)實的,我們做家長的要用心做一些規(guī)劃和安排,幫助孩子養(yǎng)成好的習慣。久而久之,她自然就能做到自律了。
“善用他律,才能真正自律?!?/p>
說實話,我本身就是一個不夠自律的人,拖延癥十分嚴重。在沒有孩子而自己的身體又十分年輕的階段,我并沒有覺得這有什么,工作拖不下去的時候,熬個夜、通個宵也就能搞定了;身材實在看不下去了,突擊一兩周來個運動+節(jié)食,也能堪堪補救回來……彼時的我就覺得,不夠自律確實也不是什么大事,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直到兒子小蝦米降臨人間,我的這種盲目自信完全撐不下去了。我的時間開始完全不夠用,別說通宵工作了,我連熬夜都做不到。因為常常是我在哄娃睡覺的時候就自己先睡著了,本來計劃著在孩子睡著之后再做的事一件也沒做成,這樣的不可控讓我的工作和生活一團亂。在這樣的前提下,我不得不反省我自己,然后給生活和工作重新做最嚴格的規(guī)劃和安排。因為我意識到:在陪伴蝦米成長的過程中,我只有足夠自律,才能給他足夠的陪伴,如果我把工作拖到下班甚至深夜,那我陪孩子的時間顯而易見地就會減少;如果我自己在飲食和運動等生活習慣上不夠自律,那么孩子肯定有樣學樣,不按時吃飯,將玩具、繪本到處亂扔;等等。相信大家都經(jīng)歷過:每天跟在孩子后面催催催,催促起床,催促刷牙,催促吃飯,催促整理物品,催促上床睡覺……每天光是催促可能就要了半條老命了。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孩子就是我們的“他律”,而我們在不斷學習做父母的過程中,也終將成為孩子的“他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