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璇
北京冬奧會倒計時不到9個月,“雪上和冰上項目測試賽先后舉行,各項籌備工作正在持續(xù)推進。”北京冬奧組委運動員委員會主席楊揚近日在接受記者專訪時透露,在全球疫情挑戰(zhàn)下,北京冬奧會的籌備工作得到國際奧委會的認可和支持,“國際體育大家庭非常期待,希望通過賽事的圓滿舉辦,鼓舞更多人渡過當前的難關”。
在楊揚看來,國際社會對中國的信心源于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也基于冰雪運動在中國的快速發(fā)展。“平昌冬奧會,我們有三分之一的項目還沒開展;北京冬奧會,我們的目標是全項目參賽,申辦時提出的‘3億人上冰雪也從概念逐漸成為現實?!?/p>
冬奧會申辦成功后的幾年間,冰雪運動在我國持續(xù)升溫,更多的學校有了推廣冰雪運動的政策和經費,南方城市新添了冰場、滑雪場,以及周末直飛滑雪勝地的航班……“冬奧會只是中國冰雪運動發(fā)展的一個起點?!睏顡P認為。
“我不認為體育只有一種態(tài)度?!弊鳛檫\動員,楊揚20多年的青春都是在輸贏間徘徊,在她看來,“輸了不一定殘酷,贏了也未必完美,得看你在這個過程中是否得到成長?!?/p>
“失利”“拼搏”和“成長”同時出現在2002年美國鹽湖城冬奧會上。前6次參加冬奧會都沒有獲得金牌的中國冬季運動體育代表團,正面臨金牌必須“零”的突破的歷史要求。從1997年起在國際賽場幾無敗績的楊揚被寄予厚望。
萬眾矚目的冬奧賽場上,楊揚在志在必得的強項1500米比賽中失利了,但比賽還得繼續(xù)。44秒187,楊揚在短道速滑女子500米決賽中實現了中國代表團在冬奧會上金牌零的突破,隨后,她又在1000米比賽中再奪一金?!皸顡P”成了中國冰雪運動發(fā)展中的里程碑。
2006年,31歲的楊揚退役。對在集訓隊中成長的運動員而言,體制內安穩(wěn)的工作是“安全牌”,但她選擇了另一條沒什么人走過的路。國際體育組織中缺乏中國面孔,她主動參與力爭“話語權”;體育產業(yè)新芽初萌,她率先在南方開設冰場創(chuàng)業(yè);體會過退役陣痛,她創(chuàng)辦“冠軍基金”,為運動員提供自我認知和就業(yè)轉型培訓,“希望在真正能夠發(fā)揮作用的地方完成轉型”。
楊揚重新認識體育和自身的可能性,源于一次尷尬經歷。1999年,她首次參加國際滑聯(lián)運動員委員會會議,陌生的語言和各國委員快節(jié)奏的交鋒讓她無所適從,茶歇時,她通過翻譯問會議主席:“我該做什么?”主席回答:“這該由你來告訴我,這是你的體育項目?!睏顡P這才意識到,她可以且應該為所在群體去爭取權益,營造更加公平、安全的競賽和訓練環(huán)境。
國際體育組織的工作讓楊揚“跑步成長”,“有時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干,硬著頭皮上,相信你所相信的東西非常關鍵”。退役后,她得到時任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的提名,成為國際奧委會婦女與體育工作委員會委員;2010年,她成為中國首位以運動員身份當選的國際奧委會委員;2016年,她當選為國際滑聯(lián)理事,成為該組織成立125年來的首位女性理事;目前,她擔任世界反興奮劑機構副主席。
(摘自《中國青年報》5.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