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彬 張立豐 楊永忠
摘要:? 在福州鼓嶺景區(qū)對18~60歲森林活動體驗者進行生理數據監(jiān)測和滿意度調查的結果顯示:在森林體驗活動后,體驗者的收縮壓、舒張壓、脈搏、血氧等生理指標均有下降趨勢,森林體驗活動對體驗者的生理健康具有促進效益,大多數體驗者對活動感到滿意并表示有重游景區(qū)的意愿。
關鍵詞:? 森林康養(yǎng);? 森林體驗活動;? 生理指標;? 鼓嶺景區(qū)
中圖分類號:? ?S 718. 5?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 ? ? 文章編號:1001 - 9499(2021)03 - 0059 - 04
隨著我國城市化的迅速發(fā)展,長期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們面臨著城市噪音和環(huán)境破壞的雙重壓力,越來越向往美好的森林環(huán)境。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統(tǒng)計,全球有超過60%的人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人類社會的健康發(fā)展問題,已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 1 - 5 ]。人類有親近大自然的本能,回歸自然可以緩解緊張不安情緒[ 6 - 8 ],森林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和療愈作用正好契合這種向往大自然的需求,因此,森林康養(yǎng)活動越發(fā)受到大眾的青睞。我國森林資源豐富,其中蘊含了巨大的健康價值[ 9 - 12 ],具有發(fā)展森林康養(yǎng)產業(yè)的潛力。在森林中的五感體驗(眼、耳、鼻、觸覺、味覺)有助于身心健康[ 13 - 16 ],通過合理利用森林環(huán)境,積極展開養(yǎng)生保健、疾病預防等健康項目是大勢所趨[ 17 - 19 ]。本研究以福州鼓嶺景區(qū)為研究地點,由森林療養(yǎng)師帶隊進行森林體驗活動,對體驗者活動前后的生理數據進行監(jiān)測,調查重游意愿和滿意度,并進行生理數據與問卷效用評估。
1 研究對象
選取福州市鼓嶺景區(qū)為研究對象。鼓嶺旅游景區(qū)位處福州市東郊的雙鼓橫斷山脈,距福州市中心約12 km,南北長7 km、東西寬6 km,大致呈菱形,平均海拔750~800 m,最高海拔998 m,是福州的第一道生態(tài)屏障,素有“左海小廬山”的美譽。景區(qū)規(guī)劃面積88.6 km2,屬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建成“柳杉王公園”、石柱山景點、牛頭寨景點和鴛鴦谷景點,森林步道全長約1.3 km。通過福州自然嘉年華活動,現場招募志愿體驗者,收集森林環(huán)境數據和體驗者個人基本信息,分別測量體驗者在活動前后的生理數據,以及體驗活動后的反饋問卷,問卷內容包括:性別、年齡、近一個月參加森林體驗活動次數、對本次體驗活動滿意程度、體驗完放松程度等,用于后續(xù)的數據處理與資料分析對比。測試儀器包括血壓儀(型號:HEM-8612)、血氧儀(型號:YX303)、負氧離子濃度檢測儀(型號:KEC900+)、CO2濃度及溫濕度檢測儀(型號:77535)、亮度計(型號:LX-101)。
2 研究方法
到福州鼓嶺景區(qū)道進行實地勘察,選定森林體驗活動的路線地點,估算各個流程所需時間,結合人為因素和天氣因素確定體驗課程時間?;顒娱_始前,先測量記錄體驗者的收縮壓、舒張壓、血氧、脈搏等生理數據。依照自然體驗流水學習法開展森林體驗活動,具體包括4個階段,分別為:喚醒熱情、集中注意力、親身體驗和分享體驗。同時,測量景區(qū)的溫濕度、負離子濃度、CO2濃度、光照強度等環(huán)境數據。森林體驗活動結束后,再次測量生理數據,并進行活動反饋問卷調查。
3 結果與分析
3. 1 數據處理
活動后,整理試驗數據并進行數據預處理,通過統(tǒng)計軟件SPSS 19.0分析問卷與生理指標資料,資料分析方法為敘述性統(tǒng)計、卡方分析、配對樣本t檢驗、單一樣本t檢驗、獨立樣本t檢驗等,總結得到研究結論。因不同季節(jié)、地點和時間段對體驗結果都有一定的影響,在體驗過程中,需要進行環(huán)境數據測量,作為參照。由鼓嶺景區(qū)五感體驗點的環(huán)境數據(表2)可以看出,景區(qū)的平均氣溫約為20 ℃,天氣晴朗。照度因體驗點的不同而有較大差異。CO2濃度較低,負離子濃度較高,空氣溫度、濕度和舒適感較好,適合進行戶外體驗活動。
3. 2 受測者生理數據分析
由鼓嶺景區(qū)森林活動體驗者前后測的生理數據(表3、4)可以看出,在森林體驗活動前后,體驗者的平均收縮壓由108.2 mmHg降為103.4 mmHg,平均舒張壓由70.0 mmHg降為64.9 mmHg,統(tǒng)計結果呈現顯著性差異(p<0.05);脈搏與血氧在森林體驗活動前后,統(tǒng)計結果呈現差異不顯著(p>0.05),但脈搏有降低的趨勢,血氧有上升的趨勢。性別對森林體驗活動前后的收縮壓、舒張壓、脈搏和血氧變化的影響不顯著(p>0.05)。
3. 3 調查問卷分析
3. 3. 1 基礎數據
調查森林活動體驗者的感受,了解其放松感、滿意度及重游意愿。由福州鼓嶺景區(qū)森林活動體驗者的基本數據(表5)可以看出,此次體驗活動的體驗者大多從未到達過鼓嶺,來過鼓嶺的只占12.5%,女性體驗者占全部體驗者的2/3;約2/3的人從未聽說過森林康養(yǎng),這說明森林康養(yǎng)這一概念并沒有得到很好的宣傳,應繼續(xù)加強宣傳推廣;大約40%的體驗者結束體驗活動后,感到相當放松或非常放松,另外40%的體驗者也獲得了很好的放松感,只有1.8%的體驗者表示一點也沒有感到放松??梢姡敬紊煮w驗活動的放松效果總體比較明顯。超過90%的體驗者對這次活動感到滿意,絕大部分的體驗者表示愿意再來并愿意推薦自己的親朋好友前來體驗,這表明此次活動達到了預期效果。
3. 3. 2 體驗者性別與放松程度的關系
由鼓嶺景區(qū)森林活動體驗者性別與放松程度的關系(表6)可知,性別因素對于體驗者放松程度的影響不顯著(p>0.05),不同性別的體驗者對森林體驗活動的放松效果表現趨同。在放松程度“一點也不”和“一點”程度上,男女所占比例不到20%(女19.0%,男15.8%),男女感到放松的比例近乎相等;在“還好”這一程度上,女性的比例為48.7%,多于男性的31.6%。而在“相當程度”和“非常”程度上,男性比例則多于女性,男性比例為52.6%,女性則為29.4%??梢姡煌詣e體驗者對于是否感到放松這一問題上沒有顯著差異。
3. 3. 3 游覽次數與放松程度的關系
由鼓嶺景區(qū)森林活動者體驗游覽次數與放松程度的關系(表7)可知,體驗者游覽次數與感到放松的程度呈現顯著性差異(p<0.05),這表明前往鼓嶺旅游的次數會對體驗者的放松感覺產生影響,隨著游覽次數的增加,體驗者放松程度也相應降低。沒來過鼓嶺的體驗者中,超過80%的體驗者感到“還好”程度以上的放松;第1次來鼓嶺的體驗者均感受到相當程度的放松;來過鼓嶺2次的體驗者一半感受到“還好”的放松效果,另一半感受到非常的放松效果;來過鼓嶺3次及以上的體驗者,放松效果僅為“一點”和“一點也不”??梢?,體驗者感到的放松效果與來過鼓嶺的次數呈反比。
4 結論與討論
4. 1 對體驗者在前后測收縮壓、舒張壓、脈搏和血氧變化進行分析,發(fā)現這些樣本與總體變化沒有差異。性別并不影響森林體驗活動的健康效益,無論男女,因森林體驗活動產生的生理效益是相同的。森林體驗活動能夠對人們的生理產生正向的健康效益,性別對森林體驗放松效果并無顯著影響,男女進行森林體驗活動后放松程度是相同的。來過鼓嶺的次數對森林活動體驗者放松效果影響極顯著,體驗次數越多,放松效果越弱。
4. 2 目前,我國森林康養(yǎng)研究仍處于起步階段,本研究借鑒了國外類似研究經驗,研究流程和思路具有科學性,但因試驗條件所限,結果易受極端值影響,未來可嘗試加入更多的生理數據測量方式,更多分析體驗者的背景資料,并嘗試增加更多類型的體驗項目。
參考文獻
[1] 茍景銘,? 余雪梅.? 加快四川森林康養(yǎng)產業(yè)科學發(fā)展的思考[J].四川林勘設計,? 2016(01):? 15 - 20.
[2] 王忠貴.? 森林康養(yǎng)對人體健康促進作用淺析[J].? 現代園藝,? ?2020,43(01):? 106 - 109.
[3] 段金花,? 李平.? 森林康養(yǎng)產業(yè)發(fā)展研究綜述[J].? 四川林業(yè)科技,? 2019,? 40(02):? 105 - 108.
[4] 馬宏俊.? 森林康養(yǎng)發(fā)展模式及康養(yǎng)要素淺析[J].? 林業(yè)調查規(guī)劃,? 2017,? 42(05):? 124 - 127.
[5] 叢麗,? 張玉鈞.? 對森林康養(yǎng)旅游科學性研究的思考[J].? 旅游學刊,? 2016,? 31(11):? 6 - 8.
[6] 陳曉麗.? 森林康養(yǎng)旅游研究及開發(fā)探析[J].? 黑龍江生態(tài)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 2016,? 29(05):? 25 - 27.
[7] 鄧三龍.? 森林康養(yǎng)的理論研究與實踐[J].? 世界林業(yè)研究,2016,? 29(06):? 1 - 6.
[8] 何彬生,? 賀維,? 張煒,? 等.? 依托國家森林公園發(fā)展森林康養(yǎng)產業(yè)的探討——以四川空山國家森林公園為例[J].? 四川林業(yè)科技,? 2016,? 37(01):? 81 - 87.
[9] Qunming ZHENG, Xiaoya YANG.Study and Practice of Forest-? ?bathing Field in Japan[J].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3,5 (02): 18 - 20 + 25.
[10] Chia-Pin Y, Hsiao-Yun L, Xiang-Yi L. The effect of virtual reality forest and urban environments on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responses[J]. Urban Forestry & Urban Greening,
2018, 35: 106-114.
[11] WU Qing, YE Bing, CHEN Zhuo Mei, LYU Xiao Ling', REN Xiao Xu,DONG Jian Hua, and WANG Guo Fu1.Medical Assessment on Forest Therapy Base in Zhejiang Province, China[J]. Biomed Environ Sci, 2019; 32(12): 934 - 937.
[12] Huang Qing Dong, Wu Qing,Mao Gen Xiang,Wang San Ying,Jia Bing Bing,Wang Guo Fu. Current Status of Forest Medicine Research in China[J].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BES, 2018, 31(7): 551 - 554
[13] 劉思思,? 喬中全,? 金天偉,? 等.? 森林康養(yǎng)科學研究現狀與展望[J].? 世界林業(yè)研究,? 2018,? 31(5):? 26 - 32.
[14] 王忠貴.? 森林康養(yǎng)對人體健康促進作用淺析[J].? 現代園藝,2020,? 43(1):? 106 - 109.
[15] 吳后建,? 但新球,? 劉世好,? 等.? 森林康養(yǎng):概念內涵、產品類型和發(fā)展路徑[J].? 生態(tài)學雜志,? 2018,? 37(7):? 2 159 - 2 169.
[16] 閆帥,? 尹久娜,? 田富學,? 等.? 國內外森林康養(yǎng)發(fā)展歷程及我國森林康養(yǎng)發(fā)展建議[J].? 南方園藝,? 2020,? 31(1):? 69 - 73.
[17] 宋子健,? 溫全平.? 森林康養(yǎng)資源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及評價——以蔡家川森林康養(yǎng)區(qū)為例[J]. 林業(yè)科技情報,? 2020,? 52(1):38 - 43.
[18] 莊曉純.? 森林康養(yǎng)產業(yè)的發(fā)展路徑研究——以廣東蓮花頂森林公園為例[J].? 林業(yè)科技情報,? 2019,? 51(2):? 63 - 65 + 69.
[19] 李妺.? 森林康養(yǎng)基地建設適宜性評價指標體系探討[J].? 旅游縱覽(下半月),? 2020(1):? 20 - 21.
第1作者簡介:? 李敖彬(1983-),? 男,? 工程師,? 從事林業(yè)企業(yè)運營管理工作。
收稿日期: 2021 - 01 -? 14
(責任編輯:? ?王 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