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
從19世紀中葉開始,歐洲各大城市從城市清潔和居民飲用水安全角度考慮,紛紛建立起了現(xiàn)代化的污水處理系統(tǒng)。特別是英國麻醉學家、流行病學家約翰·斯諾證明了1854年的倫敦霍亂是通過水傳播之后,以倫敦為首的城市紛紛由市政牽頭改造城市排水系統(tǒng),骯臟的泰晤士河終于得到了治理。
此時,有一個工程師提出的改造思路顛覆了所有人的認知。
19世紀50年代,芝加哥飽受霍亂困擾。1854年,霍亂帶走了芝加哥5%的人的生命。而對芝加哥來說,造成如此巨大災難的原因竟是這個城市實在是太“平”了。
作為當時美國工業(yè)中心和鐵路樞紐,為了航運方便,芝加哥人在城內開鑿了運河航道,與匯入密歇根湖的芝加哥河相連。但這些運河大部分時候都是死水。芝加哥不僅工業(yè)發(fā)達,還是美國的肉類加工中心,各種污水匯集,那味兒簡直不敢想象。芝加哥城南有一段運河,人們稱其為Bubbly Creek(泡泡河)—那污水河里正在冒著甲烷氣體的泡泡。
怎么辦呢?這時,一位叫埃利斯·西伽斯伯的工程師走馬上任。他拍了拍自己的腦袋,大膽提議把整個芝加哥城往上抬起一兩米,在下面裝上管道,污水便能在重力作用下流動起來。
說干就干。從1858年開始,在市政和私人公司的支持下,整個芝加哥城,一個街區(qū)挨著一個街區(qū)的房屋下面被裝上螺旋千斤頂,上百個工人哼哧哼哧地擰,硬是把建筑生生地抬起來1米多。其中Lake Street(湖街)上的一串100米長、四五層樓高、3萬多噸的臨街商鋪,600個工人用了6000個千斤頂才將它們撬起來。
就這樣,整個芝加哥長高了1米多,裝上污水管道后,排水一下子通暢了起來。可是水往哪兒排呢?那當然是像大海一樣廣闊的密歇根湖啦!
密歇根湖雖然大,但也經(jīng)不起芝加哥逐年遞增排放廢水的折騰。即使芝加哥已經(jīng)安裝了地下管道,從離城兩英里左右的地方取水,水質也不容樂觀。怎么才能一勞永逸地解決這個問題呢?
這位天才工程師又再次大膽提議:何不讓芝加哥河倒流,讓密歇根湖的水沖走運河河道里的污水,直通伊利諾伊河,最后排入密西西比河?
說干就干??上?,1886年,西伽斯伯在提出第二次建議后不久就去世了。但在他死后第三年,芝加哥竟然將這個更為大膽的提議付諸實踐。無數(shù)工人在芝加哥南邊開鑿出一條運河,把密西西比河、伊利諾伊河的支流德斯普蘭斯河與芝加哥河連接起來,并修筑了調節(jié)水流的大壩和通航的船閘。
這條運河的名字一開始起得也很直白—Chicago Drainage Canal(芝加哥排水運河),后來改名為Sanitory and Ship Canal(衛(wèi)生和船舶運河)。
1900年,運河河道竣工,開閘放水,芝加哥河果然開始倒流。如今,芝加哥河已經(jīng)是著名的觀光水道,河道兩邊也是市民休閑娛樂之處,絲毫不見當年的熏天臭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