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英
(廣東省冶金建筑設(shè)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廣東 廣州 510080)
樁板墻是一種由抗滑樁和擋土板組成的輕型支護結(jié)構(gòu),其結(jié)構(gòu)安全性高、耐久性好、占地面積少,被廣泛應(yīng)用于鐵路、公路和市政工程的邊坡防護。目前,對矩形樁板墻的研究應(yīng)用已較成熟,如張欽鵬等通過室內(nèi)模型試驗,研究了不同工況下樁板墻的受力狀態(tài)、位移大小及土體壓力變化;黃治云等通過大型現(xiàn)場試驗與室內(nèi)模型試驗,對影響樁板墻土拱效應(yīng)的因素進行對比分析,揭示了被動狀態(tài)下樁板墻側(cè)背土壓力的傳遞規(guī)律;王廣軍通過現(xiàn)場試驗及數(shù)值模擬,得到了滑坡體的最大位移與樁間距的非線性變化關(guān)系。但在實際工程中,矩形樁板墻的樁孔施工只能以人工挖孔為主,施工周期長,施工環(huán)境差,存在很大安全隱患。而圓形樁可使用大型機械進行鉆孔施工,能很好地規(guī)避矩形樁板墻的施工缺陷。因此,采用圓形抗滑樁代替矩形抗滑樁應(yīng)用于樁板墻結(jié)構(gòu)中,是一個較新的結(jié)構(gòu)優(yōu)化思路。該文以廣州市石化北路擴建工程中路基防護樁板墻為例,基于m法對比分析路塹邊坡防護工程中圓形、矩形樁板墻的樁身位移和內(nèi)力變化規(guī)律,分析樁板墻體系中用圓形抗滑樁代替矩形抗滑樁的可行性。
按《建筑邊坡工程技術(shù)規(guī)范》對樁板墻的樁身內(nèi)力進行計算。臨空段或邊坡滑動面以上部分樁身內(nèi)力和位移根據(jù)巖土側(cè)壓力或滑坡推力計算,樁身彎矩My和剪力Qy計算公式分別為:
My=EaZx
(1)
Qy=Ea
(2)
式中:Ea為土壓力合力;Zx為合力作用點至錨固點的距離。
樁身位移xy計算公式為:
(3)
式中:x0為錨固點位移;φ0為錨固點轉(zhuǎn)角;H1為開挖深度;T1為樁頂土壓力;T2為錨固點土壓力;E為鋼筋砼的彈性模量;I為樁截面慣性矩。
滑動面以下或嵌入段的樁身內(nèi)力采用地基反力系數(shù)法計算,根據(jù)巖土條件可選擇K法或m法,這里采用m法。樁的撓曲方程為:
(4)
式中:P為作用在樁上的水平反力。
根據(jù)Winker彈性地基假定和樁頂初始邊界條件,得到一組冪級數(shù)表達式:
(5)
式中:A1、…、A4,B1、…、B4,C1、…、C4,D1、…、D4為無量綱系數(shù),可查表取值;α為樁的變形系數(shù);M0為錨固點彎矩。
表1 巖土層分布及材料參數(shù)
地下水主要為第四系地層中的孔隙水及飽和砂層中的地下水,略具承壓性,補給來源為大氣降水及地表水。
該工程部分支護范圍離房屋較近,由于房屋基礎(chǔ)形式不清楚,支擋方案不宜采用錨桿形式,加上后期場地可能有其他規(guī)劃,支擋形式盡量不超出紅線。根據(jù)以上考慮,路基支擋采用樁板墻形式,樁基為懸臂結(jié)構(gòu)(見圖1)。
圖1 樁板墻支護結(jié)構(gòu)示意圖(單位:m)
根據(jù)路基防護高度,將樁板墻結(jié)構(gòu)中的抗滑樁設(shè)計為樁長25.3 m、直徑1.6 m的鉆孔灌注樁,樁間距為2.0 m,擋板為現(xiàn)澆砼板,厚0.25 m。為便于對比分析,根據(jù)等截面法將圓形樁基換算成截面為1.3 m×1.6 m的矩形樁基,其他參數(shù)不變(見表2)。
表2 樁板墻參數(shù)
該工程路塹防護開挖總深度為8.3m,為保證施工安全,進行分層開挖,第1、2、3層開挖深度分別為2.5、5.5、8.3 m。
2.3.1 樁身受力分析
不同開挖深度下樁身剪力和彎矩變化分別見圖2、圖3。
由圖2可知:2種抗滑樁的樁身剪力變化趨勢一致,剪力零點基本相同。在相同開挖深度下,矩形抗滑樁所受最大剪力大于圓形抗滑樁所受最大剪力,兩者差值幅度隨開挖深度增大逐漸減小,第1層為36.0%,第2層為7.8%,第3層為4.4%。
圖2 不同開挖深度下樁身剪力
由圖3可知:2種抗滑樁樁身彎矩均為正彎矩,沿深度向下呈先增大后減小的趨勢,樁身最大彎矩位置基本相同。在不同開挖深度下,矩形樁的最大彎矩均大于圓形樁的最大彎距,兩者差值幅度隨開挖深度增加逐漸減小,第1層為33.4%,第2層為16.6%,第3層為9.9%。
圖3 不同開挖深度下樁身彎矩
2.3.2 樁身變形分析
不同開挖深度下圓形樁、矩形樁的樁頂水平位移見表3。
表3 樁頂水平位移
由表3可知:在開挖深度很小(2.5 m)時,圓形抗滑樁樁頂水平位移小于矩形抗滑樁樁頂水平位移。但隨著開挖深度的增加,圓形抗滑樁樁頂水平位移增幅(1 517.9%,327.1%)大于矩形抗滑樁樁頂水平位移增幅(1 241.9%,314.3%),圓形抗滑樁樁頂水平位移逐漸大于矩形抗滑樁樁頂水平位移,最大差值為3.6 mm(12.9%)。圓形抗滑樁與矩形抗滑樁的防護效果相差不大,均具有良好的防護性能。
考慮樁長L為25.3 m,樁徑d為1.6 m,樁間距a為2 m的實際工況,分別取樁徑為1.4、1.5、1.6、1.7和1.8 m進行計算。不同樁徑下圓形樁樁身內(nèi)力和位移見圖4~6。
由圖4可知:樁徑增大時,樁頂水平位移逐漸減小,樁底水平位移基本保持不變。樁徑為1.4~1.8m時,樁徑每增大0.1 m,樁頂水平位移減少11.5 %~15.5%。樁徑越大,樁身彎曲變形越小。
圖4 不同樁徑下圓形樁樁身水平位移
由圖5、圖6 可知:不同樁徑下樁身剪力和彎矩分布趨勢基本一致。隨著樁徑的增加,樁身內(nèi)力有所增大,但增加幅度很小。樁徑為1.4~1.8 m時,樁徑每增加0.1 m,樁身最大剪力增大1.0%~2.0%,最大彎矩增大3.0%~5.0%。
圖5 不同樁徑下圓形樁樁身剪力
圖6 不同樁徑下圓形樁樁身彎矩
假定樁長L為25.3 m,樁徑d為1.6 m,其他參數(shù)保持不變,分別取樁間距a為1.8、2.0、2.2、2.4、2.6 m進行計算。不同樁間距下圓形樁樁身內(nèi)力和位移見圖7~9。
由圖7可知:隨著樁間距的增大,樁頂水平位移增大,樁底水平位移基本不變。
圖7 不同樁間距下圓形樁樁身水平位移
由圖8、圖9可知:樁間距為1.8~2.6 m時,樁間距對樁身剪力和彎矩的影響很小,樁間距增大,樁身剪力和彎矩整體分布趨勢幾乎保持不變。
圖8 不同樁間距下圓形樁樁身剪力
圖9 不同樁間距下圓形樁樁身彎矩
(1) 圓形抗滑樁的樁身位移和樁身受力變化趨勢與矩形抗滑樁一致;但隨著開挖深度的增加,圓形樁板墻的樁頂水平位移比矩形樁板墻大。
(2) 在一定開挖深度范圍內(nèi),2種樁板墻的支護效果基本相同,均具有良好的支護性能,用圓形抗滑樁代替矩形抗滑樁可行,施工效率更高。
(3) 樁徑、樁間距均會對圓形抗滑樁樁身位移和內(nèi)力產(chǎn)生影響,其中樁徑的影響比樁間距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