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香,杜若飛,鄭可心,周會月,王 濤
(鄭州大學護理學院,河南 鄭州 450052)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以下簡稱“新冠肺炎”)的傳播對全球造成巨大影響。我國于2020年1月20日將其納入乙類傳染病,并按照甲類傳染病進行防控管理[1]。根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印發(fā)的《關于科學防治精準施策分區(qū)分級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2],各醫(yī)院、各部門需做好分區(qū)、分級有效管理防控工作,謹遵內防擴散、外防輸出、嚴格管控的原則。各定點醫(yī)院也加強了對于發(fā)熱門診、急診及普通門診的管理工作。預檢分診可以初步篩查感染和疑似病例,并進行集中診治管理,從而實現傳染病的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3]。預檢分診處通常設立于醫(yī)院門診通風良好、標識醒目的地方,分診工作主要由護士完成。參與預檢分診工作的護士要求身體素質良好、工作嚴謹規(guī)范,并經過專業(yè)培訓,疫情期間主要負責了解門診患者和陪同家屬的流行病學調查,同時詢問其是否有咳嗽、胸悶、咽痛等呼吸道癥狀,將疑似患者轉至發(fā)熱門診,并簽署患者告知書,避免交叉感染。已有研究表明,抗擊新冠肺炎的一線支援護士存在焦慮、恐懼等負性情緒[4];且有調查顯示,疫情期間三級甲等醫(yī)院的護士處于較高壓力水平狀態(tài)[5]。由于三級醫(yī)院患者流量大,加之新冠病毒傳染性強、潛伏期較長,預檢分診護士作為承擔醫(yī)院門診防疫首要環(huán)節(jié)工作的人員,容易產生較大心理壓力。本研究通過質性訪談,深入了解疫情期間部分三級甲等醫(yī)院預檢分診護士的心理體驗,為進一步制訂干預措施提供參考。
1.1對象2020年2—3月期間,選取江蘇省鎮(zhèn)江市和淮安市2所三級甲等醫(yī)院的預檢分診護士進行半結構式訪談。納入標準:預檢分診護士,愿意表達真實感受,對本研究知情同意。根據信息飽和原則,最終訪談護士11名。受訪者基本資料詳見表1。
表1 11名受訪預檢分診護士的基本資料
1.2方法
1.2.1資料收集方法該研究采用現象學研究方法。根據研究目的查閱相關文獻,在咨詢一線醫(yī)護人員并經課題組成員討論后確定訪談提綱。正式訪談前先對2名受訪者進行預訪談,并對訪談提綱進行了修訂。最終確定的訪談提綱包括3個條目:①疫情期間,您參與預檢分診工作的真實心理感受是什么?②參與預檢分診工作對您的生活產生了哪些影響?③這次疫情期間的工作經歷,對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有哪些啟示?訪談前,告知受訪者本次研究的目的和意義,并初步了解受訪者的個人情況,以確保訪談順利進行。受疫情影響,本次訪談主要通過微信視頻的方式進行。提前與受訪者約定訪談時間,選擇在不被打擾的情況下進行微信視頻訪談。每位受訪者訪談時間30~45 min,且在取得對方同意后全程錄屏、錄音,并做好記錄。訪談過程中,訪談者保持中立,以尊重和鼓勵的態(tài)度認真傾聽,不主張打斷受訪者的談話,可以適當采用重復、補充、提問等技巧深入挖掘內容,同時注意觀察受訪者的肢體動作和面部表情變化并予以記錄。
1.2.2資料分析方法訪談結束后24 h內,及時轉錄視頻語音材料,并將文字版發(fā)給受訪者進行核對。采用Colaizzi 7步法[6]對原始資料進行分析:①轉錄語音資料,仔細閱讀;②歸納有意義陳述;③對反復出現且有意義的觀點進行編碼;④匯集整理編碼后的觀點;⑤寫出詳細的描述;⑥辨別相似的觀點,升華主題概念;⑦返回研究對象處核實。由課題組內2名研究者同時對資料進行反復閱讀、編碼、匯集觀點、提煉主題,對意見不一致之處共同討論,直至意見一致并形成主題。
1.2.3質量控制方法正式訪談前,訪談者需熟悉訪談提綱、了解受訪者信息,并掌握一定的訪談技巧。且為避免直接進行視頻訪談可能產生的距離感影響訪談效果,訪談者提前添加受訪者微信,并通過日常交流拉近彼此距離,建立信任關系。研究者訪談結束后24 h內及時轉錄訪談資料,并由課題組另一名成員共同核對,確保資料的準確性,最后反饋給受訪對象確認。課題組2名研究者共同分析討論得出最終主題。
針對疫情期間承擔預檢分診工作的11名受訪護士的心理體驗,提煉總結出以下4個主題。
2.1主題1:身體負荷較大多數受訪者表示,預檢分診工作期間出現了聲音嘶啞、手部皮膚干裂、便秘、腰酸背痛等問題。由于醫(yī)院每日就診人數較多,護士需逐一詢問其流行病學史,且篩查每例就診者后都要洗手消毒,容易出現聲音嘶啞和手部干裂等問題。為了減少防護服的浪費,多數護士堅持半天不喝水、不上廁所,進而出現便秘等問題。為了防止人員過于密集,避免患者與醫(yī)護人員間的交叉感染,醫(yī)院通常將預檢分診點設置在通風良好的門診入口處[7-8]。而2—3月份江蘇省正處于氣候陰冷的冬季,體質較弱的護士因長時間在通風的環(huán)境中工作較易感冒。N3:“一天下來都不記得問過多少個病人了,工作一天說話太多,晚上嗓子會沙啞,所以我經常含金嗓子潤喉片,不然第2天起床會嗓子疼?!盢11:“防止患者交叉感染,我們必須保證預檢分檢每名患者結束后立馬手部消毒,因此我們所有護士的手都出現起皮干裂的問題。洗手次數太多,早上上班涂的普通護手霜沒有效果。有時候真的不想洗手了,但是這會增加感染風險。”N10:“我上班期間不喝水,其實也沒時間喝水,不斷有患者來預檢分診,也沒有時間上廁所,況且上一次廁所就浪費一個防護服,也舍不得?!盢9:“剛過完春節(jié)天氣還是挺冷的,預檢分診處的門窗都是開著的,以保證空氣流通。特別是刮風下雨天,溫度更低,我們都穿得很厚以防感冒流鼻涕。但是衣服穿厚了干活也不方便,感覺自己很笨重。工作一天后晚上回家腰酸背痛。”
2.2主題2:心理負擔加重
2.2.1擔心自身和家人安危預檢分診崗位的護士需要對全院門診患者進行初步篩查,而前來就診者是否感染新冠病毒或是否處于潛伏期等均未知。受訪護士都表示擔心自己被傳染,特別是低年資護士擔心程度更為嚴重,部分受訪者表示出現了失眠、焦慮、恐懼、孤獨等問題。N6:“我今年工作剛滿1年,沒有豐富的工作經驗,每天醫(yī)院來往病人太多,我真的害怕自己被傳染,有時候晚上回家睡覺還會擔心自己會不會已經感染(新冠病毒)了,偶爾想著(這些)還會失眠?!盢11:“我工作這么多年了,之前也經歷過非典,那時候有很多醫(yī)護人員感染。問診時怕有的老年患者聽不清,我們要湊到他們耳朵旁邊說話,這也容易增加被感染的概率。這次新冠(疫情)來勢洶洶,我也害怕被傳染?!贝送猓鄶凳茉L者表示每天出入醫(yī)院和上下班路途中,被感染風險增加,與家人同住的護士害怕自己連累家人,有條件者盡可能與家人分開吃飯和居住,但長時間不能與家人近距離接觸也增加了護士和家屬的內心孤獨感。N4:“我媳婦剛生完孩子還在坐月子,她和孩子免疫力低,所以我自己單獨住在老房子里面,我好久沒回家看孩子了,現在自己一個人住挺孤獨,想家、想孩子?!盢8:“我下班回家都立馬洗手、換鞋、換衣服、消毒,吃飯也是和家人分開,自己(使用)單獨(的)碗筷,以減少飯桌上(交叉)感染概率。感覺這段時間和孩子、丈夫說話都變少了,希望疫情趕緊結束?!?/p>
2.2.2工作時精神壓力大由于新冠肺炎具有傳染性強、潛伏期長等特點,加之醫(yī)院人員密集、流動性大,作為醫(yī)院感染防控的首要環(huán)節(jié)預檢分診工作顯得尤為重要[9]。多數受訪護士均表示,疫情期間工作常處于精神高度緊繃狀態(tài)。N7:“對每個患者和陪同家屬都要測體溫、詢問流行(?。┦?,不敢少問、漏問,詢問結束后患者和我們護士本人都要在《患者告知書》上簽字,簽完字就要負責,有任何漏網之魚后果不堪設想,所以我們誰都不敢出差錯。”N9:“有一次,一個家屬陪同老爺子看病,但是家屬在常州高速收費站工作??紤]到他(的工作)接觸人員較多,我自己不敢做主,就問了護士長的意見,后來與老爺子商量后換其他家屬陪同看病。我是真的小心翼翼,就怕犯一絲錯誤?!?/p>
2.2.3患者的不理解、不配合使得挫敗感增加疫情期間人人自危,患者因承受疾病痛苦和對疫情恐懼的雙重負擔,就醫(yī)愿望更加強烈。部分患者面對復雜的預檢篩查過程容易出現不配合等現象,這也給分診工作增加了難度,部分護士體驗到心理挫敗感增加。N1:“排隊要隔1 m距離,但是有些人喜歡插隊,(我們)請他積極配合,他還會不理你,且態(tài)度惡劣,但是我們護士又不能和他去爭吵?!盢8:“有的患者會覺得我們醫(yī)院到處都是病毒,認為體溫槍碰過太多患者也會有病毒,因此測體溫時故意離體溫槍特別遠,不配合相關工作。”N10:“我本身話就不多,表達能力不好,記得有個50多歲大叔自己偷偷溜去二樓門診看醫(yī)生,但是沒有《患者告知書》,又被醫(yī)生勸回預檢分診處,那個大叔罵罵咧咧地來我這里一通吼,我向他解釋原因并詢問他問題,他很沒耐心并且不理解我們的工作。唉(嘆氣),疫情期間任何人都不想被感染,希望大家都能相互配合吧。被患者不理解后我有點難受?!?/p>
2.3主題3:對工作和職業(yè)發(fā)展有了新的認識
2.3.1團隊合作意識、安全意識明顯增強受訪護士所在醫(yī)院的預檢分診工作均以1名護士和1名醫(yī)師2人為一組,共設10個小組同時進行問診。受訪者表示,疫情期間團隊成員常常相互幫助和提醒,大家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安全意識得到了進一步提升。N2:“每天早上穿好隔離服之后,同一小組內(成員)我們會相互檢查(隔離服)是否穿戴合格,工作期間我們也會相互監(jiān)督并提醒(對方)洗手消毒。每天上班之前和回家之后我們都自覺監(jiān)測體溫并上報,這是為了自己安全,更是為了我們這個團隊的安全?!盢9:“吃飯時候我們會錯開時間,午休也是(在)單獨一個房間……減少接觸機會。上下班我們都自覺自己騎車、開車,分開行動,(互相)不過多交談。如果有一個人(被)傳染整個預檢分診團隊都得隔離,所以大家都要注意防護?!?/p>
2.3.2各方面實戰(zhàn)工作經驗得到豐富部分受訪者表示,通過參與此次抗擊疫情的相關工作,臨床實踐能力和心理抗壓能力均得到了提高。N4:“預檢分診處女性護士較多,作為現場為數不多的幾個男同胞之一,重體力的工作我都主動接手。這次工作讓我進一步學會了如何與女性同事合作相處,為今后融入集體并肩作戰(zhàn)奠定了基礎?!盢6“參與這次疫情期間預檢分診工作,每天與不同類型的患者交流,提高了我的溝通能力,讓我今后更加有信心處理護患關系。”N10:“這次工作難度和心理壓力都比以往大,自我感覺心理素質和預防感染相關專業(yè)技能得到有效提高。相信克服(戰(zhàn)勝)這次疫情之后,那么我今后也可以像面對這次疫情這樣勇敢面對更多風雨挑戰(zhàn)?!?/p>
2.3.3對職業(yè)發(fā)展有了具體規(guī)劃和期待抗擊疫情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對醫(yī)護人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多數受訪者表示希望未來接受更多的專業(yè)培訓,提升自身專業(yè)技能,從而進一步拓寬職業(yè)發(fā)展空間。N5:“(我)工作已經6年了,第1次面臨這種全國性的衛(wèi)生事件。我覺得自己還應該不斷學習,熟練掌握護理操作只是最基本的內容,我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學習。例如如何針對類似災難(公共衛(wèi)生應急)事件進行護理管理等?!盢2:“(我)工作時間比較短,自己的專業(yè)技能還需要提升,特別是急救相關的知識,希望以后能多參加培訓,提升自己的應急能力?!盢10:“我向來就不善于與人打交道,護患溝通一直存在不足,我希望能接受更多的關于處理護患關系的技能培訓,并且通過工作中的實踐磨煉自己。這樣我職業(yè)生涯才能走得更遠?!?/p>
2.4主題4:職業(yè)認同感及職業(yè)道德感有所提升
2.4.1從相關工作中體會到自我價值感和職業(yè)自豪感多數受訪者表示,參與醫(yī)院防疫工作對自己既是挑戰(zhàn),同時也提升了自我價值感和職業(yè)認同感。N7:“我之前是自愿報名去武漢支援的,但是由于工作年限太低被刷下來了。現在同樣在本院參與疫情防控,能夠來預檢分診工作,我覺得自己也為抗擊疫情做了貢獻,這既是挑戰(zhàn)更是我的榮幸?!盢11:“(我)2003年參與(抗擊)非典工作,現在又作為新冠疫情期間預檢分診處的組長。我們護士是抗擊疫情的主力軍之一,我覺得自己現在的工作對得起國家和學校多年的培養(yǎng),我發(fā)揮了自己的作用,雖然累點,但是我很自豪?!盢6:“作為新入職1年的護士,我第一次感覺到自己的工作是這么偉大。疫情當前,國家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力量,雖然(我)沒去武漢前線,但我腳下的城市也需要我,我(也是)為自己的家鄉(xiāng)和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p>
2.4.2理解患者,心存仁愛部分受訪者表示預檢分診期間,篩查對象涉及全院各科室不同疾病類型的患者,使自己能夠更加理解患者的難處,今后工作中更容易設身處地地為患者著想。N8:“工作多年見多了生離死別,但是愛心永遠不會麻木。記得有位大爺70多(歲)了來看病,他的口罩都已經磨得起毛了,就剩一層薄薄的紙了,但是仍然堅持戴口罩,我覺得挺感動的。有的患者自己用厚厚的紗布做口罩。(遇到這種情況)我們一般都從儲藏室拿一個新口罩給他們。患者經歷著疾病的折磨,真的挺不容易,我們醫(yī)護人員還是(要)多體諒他們的難處,心懷惻隱之心和愛心?!盢3:“年紀大的患者聽不清,我一般聲音就大點和他們說,耐著性子問他們,有時候遇到文盲患者不會掛號我就現場教他們,這都是舉手之勞。有的患者從鄉(xiāng)下趕來,也有坐輪椅來的,天冷挺辛苦的,能幫助他們我覺得很幸福?!?/p>
2.4.3珍愛生命,心懷感恩多數受訪者表示,通過參與這次抗擊疫情工作,自己的生活觀念也發(fā)生了改變,體會到了生命的寶貴與脆弱,意識到只有祖國的強大和政府的支持才有百姓的盛世安康,也感悟到要常懷感恩之心,同時感謝父母家人支持自己的工作。N11:“相比起2003年,我們國家的醫(yī)療水平進步了很多,有國家和政府作為后援,相信這次疫情(阻擊戰(zhàn))我們能贏!現在國家免費治療新冠肺炎(患者),我們應該注意個人防護,不給社會添麻煩。”N6:“生命對于我們只有一次,今后一定要注意保護自己的健康,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證自己的健康才是首位。今后我要加強鍛煉身體,把自己的光芒散發(fā)在工作崗位和患者身上?!盢3:“這段工作期間,我陪孩子和父母的時間太短了,特別感謝父母幫我照顧孩子,讓我能夠無顧慮地完成自己的工作,這次疫情再次讓我意識到親情的重要性,感謝他們陪伴我成長?!?/p>
3.1關注護士身體負荷水平,靈活調配崗位身體和心理的高負荷狀態(tài)可導致護士的免疫力水平低下,從而增加其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因此,保證護士的身體健康才能高效地完成抗擊疫情及常態(tài)化疫情防控工作。本研究中,多數受訪者表示存在聲音嘶啞、手部干裂、便秘、腰酸背痛等問題。這也提醒我們管理者,應及時關注在崗護士的身體狀況,特別對于出現身體不適或感冒癥狀的護士,要及時給予關心和幫助;同時堅持每日上報個人健康信息,如有不適及時上報處理。管理者可采取彈性排班制度,合理安排護士的工作與休息,并通過低年資與高年資護士搭配分組,確保相關工作順利開展。同時,可考慮增加班次,例如每日安排2個班次,以保證預檢分診護士的合理休息。此外,對于護士聲音嘶啞和手部干裂等問題,可針對性發(fā)放護手霜、含片等物資以提供支持。
3.2給予護士心理疏導柴潔[10]的研究表明,與SARS患者接觸頻次較高的護士會對被感染表現出明顯的擔心和恐懼。本研究中,預檢分診護士負責篩查全院所有門診患者和陪同家屬,了解其是否去過高風險地區(qū)、是否有新冠患者接觸史,并完成測量體溫、填寫患者告知書等工作,詢問內容較多且責任重大。預檢過程中,為避免病毒通過飛沫傳播,護士與患者需間隔1 m距離進行詢問和交談,且護士普遍出現焦慮和擔心等情緒反應。Nickell等[11]研究表明,2003年SARS流行期間護士的心理困擾水平較為嚴重,多數護士表明擔心自己和家人感染SARS病毒,與本研究結果一致。管理者可以通過調動相關資源或提供相關信息、鼓勵護士參加相關課程等,給予護士心理支持。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國內知名心理專家開設的免費課程和心理服務熱線等均可為醫(yī)務工作者提供心理援助。護士長可通過建立微信群,鼓勵同事之間通過線上傾訴的方法相互加油打氣,樹立抗擊疫情的信心。對于不愿吐露真實姓名的護士,可以建立類似于“網上樹洞”的平臺,鼓勵其傾訴內心痛苦,共度心理難關。
3.3規(guī)范工作制度,提高防范意識受訪者表示,部分患者對預檢分診工作不理解,甚至會與護士發(fā)生口角,而護士因手部干裂不愿多次消毒、洗手等可能導致其放松警惕、防范意識下降。對此,管理者應加強監(jiān)督,明確疫情期間預檢分診工作的流程和制度,確保相關工作有效完成。同時,可通過崗前培訓及現場不定期督查等措施,強化護士勤洗手及手消毒行為;并對違背衛(wèi)生防護工作的護士給予提醒和適度思想教育。針對患者不配合等問題,可通過張貼海報、壁報或設LED顯示屏循環(huán)播放等方式,加強防疫知識宣傳,強化門診患者的自我保護意識。此外,可以充分調動醫(yī)院的人力資源,組織醫(yī)院志愿者參與就診人員排隊秩序的維護等,從而保證預檢分診工作的順利進行。
3.4強化教育培訓,滿足護士職業(yè)發(fā)展需求領導者應嚴格要求醫(yī)務工作者及時更新、熟練掌握新冠肺炎防控知識和診療標準等相關知識,并采用線上提問等方式進行考核。此次研究中,部分年輕護士意識到自身專業(yè)技能存在不足,希望醫(yī)院能給予相關的培訓機會,而護齡較長者則表示希望能夠學習更多的護理管理相關知識,拓寬職業(yè)生涯發(fā)展途徑。特別是剛入職的護士反映,自己在預檢分診工作中仍存在較多問題,如缺乏專業(yè)技能和護患溝通技巧等。護理管理者可通過開展相關培訓,為護士提供更多學習和展現自我的機會。有研究報道,高仿真模擬教學[12]、微信結合翻轉課堂[13]、工作坊[14]及標準化病人[15]等多種方式均可有效提高護士的培訓效果。領導者可以結合多種方式開展培訓以滿足護士的需求,充分提高護士的各方面素質。同時,可通過應急模擬演練等方式加強醫(yī)務人員防疫、救災知識和應對技能的培訓[16],為今后更好地應對類似公共衛(wèi)生事件奠定基礎。
本研究通過對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參與預檢分診工作的11名三級醫(yī)院護士進行訪談,深入挖掘其心理體驗,總結出身體負荷較大、心理負擔加重、對工作和職業(yè)發(fā)展有了新的認識、職業(yè)認同感及職業(yè)道德感有所提升4個主題。同時建議管理者從崗位調整、關注護士身心健康、規(guī)范工作制度、加強培訓等方面改進,以減輕預檢分診護士的身心壓力,提升護理隊伍的素質水平。后續(xù)研究可結合特殊時期與常規(guī)情況下分診模式及分診流程的異同、分診護士不同情況下的身心指標等,對預檢分診管理工作進行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