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忻
國家互聯網應急技術處理協調中心 北京 100029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持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居民收入同步增長、在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同時實現勞動報酬同步提高。2021年“兩會“期間,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運行要保持在合理區(qū)間,全員勞動生產率增長高于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全員勞動生產率增長要高于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當前我國智庫行業(yè)在社會經濟中發(fā)揮了重要支撐作用。2015年1月20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對建設新時代智庫提出了更多要求,在此,如何提高智庫從業(yè)單位勞動生產率,提升智力支撐效果是需要研究的問題[1]。
作為創(chuàng)新思想的中心,我國智庫承擔著政府部門的管理決策咨詢,向外界開展溝通交流,提高公眾的認知,代表國家軟實力。長期以來,政府高度評價智庫在我國治理體系中的關鍵作用。
近些年來,我國智庫建設如雨后春筍,各類智庫層出不窮,在新時代社會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包括:與政府機構建立良好的關系;發(fā)揮戰(zhàn)略研究的重要支撐效果;提高對社會大眾的傳播能力和影響力;滿足社會大眾的需求;進行國際合作與協作等。
如今,我國智庫單位的發(fā)展存在種種問題,如在不同地區(qū)之間力量的不平衡,智庫單位的科研能力不足,將高校智庫與實際企業(yè)進行技術合作的實際效果不夠充分,國內多家智庫的科學研究成果水平有所欠缺等問題。因此,當前我國智庫建設急需提升研究能力,對于企業(yè)化智庫而言,提升智庫單位的勞動生產率效率也是重中之重[2]。
邊際勞動生產率的科學研究基于對全要素勞動生產率的分析。根據一般定義,全要素勞動生產率是指制造企業(yè)(關鍵是公司)的整體生產效率,是一種多維度綜合性的體現,主要是由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水平決定的。實際上,就一般專家學者的認識而言,全要素勞動生產率的關鍵在于企業(yè)的各種經濟和技術因素,也是影響邊際勞動生產率的關鍵要素。
圖1 邊際勞動生產率的主要影響要素
勞動者平均熟練程度。員工的平均掌握程度越高,勞動效率越高。對員工平均價值的評價,不僅是指工人操作過程的技術水平,還包括員工接受新的生產方法并融入新的生產過程的能力。
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程度。科技進步越發(fā)展,其在制造業(yè)中的作用越廣泛,就越能促進勞動效率的提高。另外,勞動組織和生產管理的水平,對勞動生產率的高低有重大作用。
生產資料的規(guī)模與效能,關鍵是指生產工具的合理應用水平,原材料的驅動力和材料的應用水平。
自然條件。包括生態(tài)資源和自然力量的利用水平,以上因素將直接影響勞動生產效果。
圖2 智庫單位增加值計算要素
智庫單位是以知識智力資本為主要生產要素,大量聚集知識智力型員工,主要提供以智力、知識、技術、經驗、信息、技能為核心生產要素產品和服務,特點是單位勞動力占用資金比勞動密集型產業(yè)多,比資金密集型產業(yè)少。在生產結構中,技術知識所占比重大,科研費用高,勞動者文化技術水平高,產品附加價值高,增長速度快。
基于以上分析,對于智庫單位提升邊際勞動生產率,可以從勞動者報酬、營業(yè)盈余、生產稅凈值方面入手。
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首先應合理配置崗位,減少人員冗余,打造“小管理、大操作、強協同”的組織架構,建立起面向客戶與市場、為一線提供服務的倒三角服務支撐體系,為智庫單位持續(xù)健康發(fā)展提供堅強組織保障。其次是遵守二八原則,加大工資分配差距,激勵核心骨干人員,對于低價值勞動可以采取分包方式完成。再次,需要平衡科研人員的薪酬水平,結合筆者的調研,參照央企的科研單位薪酬占增加值比,一線科研人員薪酬應占增加值的30%至50%。最后再用人機制方面,從選聘力度、嚴格契約化管理、堅持市場化退出、加大能力發(fā)展建設力度四個方面,打造市場化用人機制。
在技術管理方面,智庫單位應根據需要提升工具手段,加強信息化平臺建設,通過對信息資源的深度開發(fā)和廣泛利用,不斷提高生產、經營、管理、決策的效率和水平,從而提高企業(yè)經濟效益和企業(yè)競爭力的過程,智庫單位通過信息化建設提升科研工作效率和水平,降低管理費用。
在生產稅方面,單位應進行合理稅籌,通過適度開展縱向課題項目的方式合理納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