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秀娟
學校在教育改革中一路前行,逐步形成了足球、藝術、科技、英語等辦學特色。未來,學校將繼續(xù)探究國家課程校本化,走內涵發(fā)展之路,向全國知名的現(xiàn)代化特色學校邁進。
實施國家課程校本化是學校課程改革的重要工作。針對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不到位、學生個性發(fā)展不足、教學評價單一化等問題,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qū)實驗小學深入調研,堅持“相伴美好童年,共繪美麗人生”的辦學理念,從學生的需求出發(fā),構建“多元至美”的特色課程體系,全面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多元至美”是在國家課程、學校課程的實施中,整合多種資源、開拓多個渠道、采取多種方式,為學生的人生奠定堅實根基,使學生的發(fā)展達到良好狀態(tài)。
從課堂變革到課程研發(fā)與實施。
立德樹人:推進三級課程的課堂變革。學校將國家課程標準與師資、學情、地域融合,提出“在這里,與美相遇”的課程理念,認真落實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創(chuàng)建了“自然、飽滿、豐富、靈動、詩意、有趣”的“臻美課堂”教學范式;大力推進學科建設,以國家課程作為“核心元”,提出了醇美語文、趣味數(shù)學、享受英語、繽紛音樂、快樂體育、創(chuàng)意美術、多彩科學的學科建設目標,構建了“1+X”的學科課程群?!?”即國家課程,“X”即基于國家課程的學校特色課程。
作為首批全國新課程教育改革實驗學校,學校通過全課程教學,實現(xiàn)學科重組和跨學科融合,以主題式、項目式教學研究推進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學校還以教科研為抓手,讓每個人都參與課題研究。教科研的深入開展促進了課堂教學的變革,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自主學習成為常態(tài)。
素養(yǎng)為本:探索課程的研發(fā)與實施。為了給學生提供自由選擇的空間、培養(yǎng)學生個性、提升學生素養(yǎng),學校圍繞“多元至美”課程體系,深入實施特色課程。
第一,豐富課程體系,形成 “六小”學校課程。具體包括:藝術與審美的“小達人課程”,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素養(yǎng);科學與探究的“小牛頓課程”,培養(yǎng)學生的科技創(chuàng)新意識和動手實踐能力;數(shù)學與思維的“小能手課程”,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語言與交流的“小博士課程”,增強學生的語言學習興趣和表達能力;體育與健康的“小健將課程”,讓學生鍛煉體魄,健康成長;交往與合作的“小天使課程”,助力學生走向美好人生。
第二,滿足學生多元化需求,實施學校課程。課程實施主體多元化:學校充分挖掘各類教育資源,鼓勵教師、家長發(fā)揮特長,開發(fā)學生感興趣的課程。根據(jù)需要聘請專家共同參與課程的研發(fā),助力學生全面發(fā)展。
課程選擇多元化:學校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根據(jù)學生的需求有針對性地開設學校課程。學生通過“選課大集”、網上選課等方式,自主選擇喜歡的學校課程。
課程實施方式多元化:一是通過調整課時、大小課結合、學科融合等方式,落實“六小”學校課程;二是學生根據(jù)自主選擇的學校課程,在周二、周四走班上課;三是通過其他特色活動進一步豐富和拓展學校課程。
課程評價多元化:學校采取課堂即時性評價、一月一評星、期末課程展示、教師家長評價等形式,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這種評價方式不再以分數(shù)為中心,更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學習能力的提升以及個性化發(fā)展。
多元提升,鑄就“尚美”教育品牌。
“多元至美”課程體系,催生“專家型”教師。學校課程的研發(fā)與實施提高了教師的科研意識、課程意識以及課程開發(fā)能力。教師通過理論研究與教學實踐,提升了教學能力。隨著課程的深入實施,教師從“經驗型”向“專家型”轉變。
“多元至美”課程體系,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岸嘣撩馈闭n程體系使學生得到了全面發(fā)展。學生身體素質明顯增強,在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抽測中,學校合格率為100%。學生藝術素養(yǎng)不斷提升,在區(qū)市藝術測評中,成績名列前茅。此外,勞動實踐、校外研學、志愿服務等特色課程增強了學生的勞動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作者單位: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qū)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王妍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