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鵬霏
摘要:動物標本作為自然博物館藏品的一大類,在生物科學研究、教學以及科學普及展覽工作中占據特別重要的地位。因而,要保持標本的完好性,就必須對其進行合理的管理。在動物標本日常陳列、保藏、搬運等過程中,空氣污染、潮濕、日照和蟲蛀等因素都會影響標本外觀的完整性和使用壽命。動物標本的保護主要是做好標本的日常清潔、防潮、防蟲、和放光照等工作。
關鍵詞:動物剝制標本;養(yǎng)護;技術;管理
動物標本是采取物理或化學手段,對動物整體或部分進行制作處理。動物標本在教學及科研領域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種類主要包括浸制標本、剝制標本、骨骼標本、干制標本、玻片標本等。其中,剝制標本是指將動物皮張還原成生活姿態(tài)加以展示,也稱“生態(tài)標本”。動物剝制標本在動物科學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動物剝制標本中的生態(tài)標本還是科普教育中重要的載體,可以很好地向公眾傳播科學知識。然而,無論是在保存過程中還是在展示過程中,剝制標本都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各種危害因素的損害,使標本發(fā)生霉爛、蟲蛀、褪色、脫毛等現象,不僅影響其觀賞價值,更是影響其功能作用的發(fā)揮,有些損害甚至造成無法估量和不可彌補的損失。因此,加強動物剝制標本的日常管理和養(yǎng)護就顯得尤為重要。
1.造成動物標本損壞的因素
剝制標本受損的原因很多,總體可以歸納為兩個方面。
第一因素是標本自身的問題。主要是標本制作問題,其中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制作時動物尸體已變質,皮張?zhí)幚聿粔蛲晟?,如皮張污染、油脂殘留等原?另一點是標本的制作質量不過關,如填充物不夠潔凈、支架不夠結實等。因此,可以認為,標本制作是影響剝制標本質量的最大因素。
第二因素是指客觀造成剝制標本受損的因素。通常包括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兩方面。自然因素主要指溫濕度的變化,以及標本的蟲害等造成的損壞。人為因素是指標本在保管和使用過程中造成的損壞,以及不正確的保存、保養(yǎng)方法造成的損壞。
2.防潮、溫度和濕度控制
在損壞動物剝制標本的因素中,溫度和濕度及溫度、濕度強烈變化是影響剝制標本好壞的一個重要條件。首先,應控制好溫度,溫度控制不好,對標本容易產生“熱脹冷縮”效應。溫度過高,會使標本自身造成標本膨脹、變形、開裂等損壞。溫度過低,會使標本變形收縮。此外,溫度也是各種病菌生長發(fā)育的溫床,因此,控制溫度是保存剝制標本的首要任務,通常剝制標本保存溫度應該控制在10~20℃。其次,要控制剝制標本保存環(huán)境的濕度。過高的濕度容易造成剝制標本霉變、腐爛,或者造成金屬骨架銹蝕等使標本損壞。過低的濕度又會造成一些剝制標本皮裂等。就目前剝制標本保存的濕度而言,濕度控制在50%左右,可達到較好的保護效果。所以,剝制標本對環(huán)境的溫度和濕度有嚴格的要求。
3蟲害控制
蟲害是剝制標本受損的一個重要原因,要加強控制,減少標本的受損。蟲害的形成應具備兩個條件,一是有蟲害和菌源,二是適宜蟲害生長的環(huán)境條件。環(huán)境條件能通過一些設備加以控制,對于害蟲和菌源,通常則通過投放藥物控制。
4剝制標本常見損害的處理
在博物館藏品中,盡管許多剝制標本受到很好的管理,但損傷仍時有發(fā)生。因此,需要對標本常見的損害進行處理及預防性管理工作。
霉變是剝制標本常見的一種病害,它是菌在高溫、高濕環(huán)境大量滋生的結果。一旦出現霉斑,首先要將病害標本隔離;然后用潔浄柔軟的毛刷及毛巾清理霉斑,首先使用95%乙醇用毛刷或是毛巾進行刷洗擦拭,在清理過程中要注意避免損害標本,更要注意避免導致霉菌擴散,形成二次污染;之后,用清水毛巾進行清理處擦拭,最后用乙醇和甲醛配置5%的甲醛溶液,用噴壺噴灑在霉斑處及整個標本。
蟲蛀也是剝制標本常見的病害之一。由于蟲蛀從標本內部或是標本毛發(fā)根處開始,標本表面發(fā)現時表明已相當嚴重。一旦發(fā)生蟲蛀現象,只能用化學熏蒸劑進行殺蟲處理。通過毒劑揮發(fā)出來的有毒氣體混合在空氣中達到一定的濃度,經過一定時間引起害蟲中毒而死亡。有一種化學熏蒸方法為甲醛和高錳酸鉀配比。
5剝制標本搬運過程中的保護
剝制標本特是動物生態(tài)剝制標本在搬運移動中,這些往往是人為因素造成的。因此,在動物生態(tài)剝制標本搬運移動過程中,要加大對標本的保護。這種保護需要對運輸的標本進行包裝。通過精心進行包裝,標本裝箱后標本在運輸和搬運過程中未受到任何損害。這種方法目前被廣泛采用,減少了標本在運輸過程中的損害。
4結語
動物標本的受損原因是多方面、多因素互相作用的結果。因此,動物標本從收集、制作保藏等方面都很重要,動物剝制標本的養(yǎng)護與管理是一種系統(tǒng)工程,及多個學科的知識,同時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同時,標本養(yǎng)護和管理也是一項細心的工作。這就要求標本管理與保養(yǎng)人員不僅要有較強的敬業(yè)精神和責任感,同時還需要細心和耐心,做到防范于未然。特別是現在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發(fā)展時期,標本管理人員還應該加強養(yǎng)護和管理技術方面的學習和培訓,不斷提高其業(yè)務水平,用科學的手段來維護管理標本。所以,管理好、保護好這些標本也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和責任,不斷用科學的方法進行維護管理標本,讓動物標本在科學研究、博物館陳列和展出等方面,讓其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黎紅輝.吳鑫德.動物標本的科學管理與保養(yǎng) [J].益陽師專學院,2000,17:92--93
[2] 羅玉梅.2013.動物標本收藏及管理對策[.延邊大學農學學報,35(2):179-18
[3] 肖方.1999、野生動植物標本制作[M]北京:科學出版社
(東北師范大學自然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