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丹妮
摘要:在當前時代下的民族舞蹈教學中,不僅包含了各少數民族舞蹈風格的訓練課程,如藏族、蒙古族、維吾爾族、朝鮮族、傣族等,還包括基本功訓練課程,如現(xiàn)代舞、古典舞、芭蕾舞等。基本功訓練課程中的動作內容雖然并沒有在各民族舞蹈中有直接的體現(xiàn),但是在人體機能的角度上來看,基本功的訓練很大程度上幫助解決了民族舞蹈專業(yè)學生的肢體表現(xiàn)力?;栒n程對于民族舞蹈專業(yè)教學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實現(xiàn)了民族舞蹈教學的系統(tǒng)性、科學性、技術性和表現(xiàn)性的統(tǒng)一。
關鍵詞:民族舞蹈;基訓課;價值
每一名舞蹈專業(yè)的學生,在漫長的學習生涯中都離不開基本功的訓練,基訓課是一門必修課,并且也是一門需要長期練習長期積累才會產生質變、才能更好運用到表演當中的課程。對于民族舞蹈專業(yè)的學生來說,在學習各民族舞蹈課程的同時,基訓課程的學習同樣也是非常重要的。
基本功和民族舞蹈之間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一些在民族舞蹈課上使學生感到吃力的動作或技術,都可以在芭蕾舞或者古典舞的基礎訓練中慢慢得到解決。想要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舞蹈演員,必須要經過嚴格的專業(yè)訓練,才能夠達到自由靈活的運動和控制身體的能力,才能掌握良好的表現(xiàn)能力和復雜多變的舞蹈技巧。舞蹈基本功是支撐舞蹈表演技能的核心力量,舞者只有擁有扎實的基本功訓練才能很好的運用自己的身體語言去表現(xiàn)美,深刻的刻畫、塑造優(yōu)美的、富有性格的舞蹈藝術形象,傳達舞蹈作品的思想感情。
長期堅持基本功訓練,可以增強學生身體的柔韌性與力量方面的能力。就人體關節(jié)活動幅度的大小而言,柔韌性好的舞者,身體會不僵不板,優(yōu)雅美觀。一個柔韌性差的舞者,動作很難達到舒展、柔軟、纖長的感覺,如果腿抬不高,腰也下不去,動作就會顯得僵硬笨拙。例如維族舞蹈,其中有很多胸腰、旁腰、甚至是大腰的動作;傣族舞蹈也要求肩部要開,手指柔軟;蒙古族的跳躍動作中的起后腿跳,除了對于腿部力量的要求以外,也一定要軟度達標,才能算是一個有欣賞價值的跳躍動作。舞蹈演員的力量指的是肌肉的速度力、控制力和彈跳力等,是肌肉在收縮或擴張時所產生的一種能力。當舞者在跳一套剛健有力、節(jié)奏明快、豪放開朗的舞蹈動作時,不僅需要速度,還有肌肉的耐力、韌性,以及控制力等,如果肌肉沒有得到適當的訓練,處于沒有被“喚醒”的松散狀態(tài),動作就會軟塌,舞姿就不美,無法完美的表現(xiàn)一段情感、塑造生動的舞蹈形象。例如第十二屆荷花杯的蒙古族群舞《戰(zhàn)馬》,作品呈現(xiàn)給觀眾的是頭尾腿拆解成六個角色組成的一匹鮮活的戰(zhàn)馬和一個解放軍小戰(zhàn)士的形象。六名演員將馬兒的聰明、調皮、可愛、富有靈性的以及對小戰(zhàn)士的依賴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用生動有趣的情節(jié)、高超的舞蹈技巧捉住了觀眾的眼球。能夠成功塑造一個形象,對于演員的功底必然是有高要求的,例如舞蹈中模仿馬兒跳躍和奔跑的動作,要求腿部肌肉靈活,力量收放自如,這在基訓課堂中的蹲、控制、小跳、中跳、大跳、大踢腿等組合當中,都能得到有效的訓練,才能使這匹馬的形象鮮活的印在觀眾的腦海中。
長期堅持基本功訓練,可以增強學生身體協(xié)調性、靈活性、節(jié)奏感以及配合呼吸的能力。協(xié)調性指全身各肌肉群都能協(xié)調配合,靈活性是指能夠迅速改變身體或肢體某些環(huán)節(jié)的位置和方向的能力。在基本功訓練當中,通過對身體四肢的訓練,能夠達到對大小腦的訓練,由此可以加強學生的協(xié)調性。在各民族舞蹈當中,既有一順邊的舞蹈動作例如苗族、藏族等;也有四肢協(xié)調配合的動作,例如傣族、維族等;有動律點在后的也有在前的;有膝蓋屈伸重拍在下的也有在上的。作為民族舞專業(yè)的學生,想要熟練掌握不同民族舞蹈的風格,首先要做到肢體協(xié)調,肢體的協(xié)調配合是掌握不同民族舞蹈風格的基礎。芭蕾基訓和古典舞基訓當中都有擦地、小彈腿、小踢腿等組合,這些組合都能夠訓練到膝關節(jié)以及小腿肌肉的彈性,使小腿部分的活動更加靈敏,在民族舞蹈中有著直接的作用體現(xiàn)。例如漢族舞蹈安徽花鼓燈中的“碎步”“花梆步”;藏族舞蹈“堆諧”中快速復雜的腳下步伐;維族舞蹈中快速的旋轉、時而有韌性時而細碎有力的步伐等,都要求腳下動作快速、干凈。想要跳好民族舞蹈,掌握好一個民族的舞蹈風格特點,成功塑造一個舞蹈形象,更好更有質感的完成一個民族舞蹈作品,其中個人的音樂節(jié)奏感、與身體呼吸的配合等都是民族舞專業(yè)學生必須具備的素質。如果動作只有規(guī)范性,缺乏情感和表現(xiàn)力,很難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民族舞蹈演員。呼吸是舞蹈藝術中一個重要樞紐,要靠它來支配動作和貫穿到動作中去,舞蹈也像音樂一樣,講究呼吸的控制,不論什么動作,不論動作的大小強弱,都受到呼吸及其控制程度的影響。中國古典舞身韻的練習,是訓練呼吸、節(jié)奏、情感等必不可少的課程,學生在學習中能夠感受呼吸帶動身體的過程,以及頭眼身的配合,然后運用到民族舞蹈當中去。
綜上所述,基訓課程與民族舞蹈教學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對于提升民族舞蹈專業(yè)學生的身體協(xié)調能力、表現(xiàn)力、肌肉能力等多方面能力都起著重要的作用。無論是芭蕾舞、古典舞還是現(xiàn)代舞,雖是完全不同的訓練體系,但只要運用得當,都能使得民族舞訓練的效果得到全面的提升??傮w來說,基訓課程在民族舞蹈教學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huán),其訓練價值在民族舞蹈教學中也得到了深刻的展示。
參考文獻
[1]李馨.探索民族舞與現(xiàn)代舞元素的融合[J].藝術評鑒,2020(10):79-80.
[2]陳曉鵬. 中國古典舞基本功訓練對中國民族民間舞教學的價值探究[D].中南民族大學,2018.
[3]葛偉.舞蹈的芭蕾訓練與“形體美”[J].解放軍藝術學院學報,2002(01):88-90.
[4]郜大琨.試論中國古典舞基訓的民族特性[J].舞蹈教學與研究,1987(01):39-42.
(中央民族大學 北京 10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