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康斯坦丁
養(yǎng)迷你文心蘭之于我最大的感受便是,守得住春去秋來的時間,才能守來滿室的馨香縈繞。
在此先要聲明一點,我的迷你文心蘭種的不算太好,假鱗莖都養(yǎng)的不算太胖,目前今年的花劍還沒開,黃金11 個花劍,羅夢香16 個花劍,今年7 月新入的紅夢香2 個花劍(圖1-3)。不過嘛,我自己已經覺得滿意了,所以也能寫個經驗小文班門弄斧一下吧!不過此經驗地域特點比較明顯,更多還是給包郵區(qū)的花友一些參考吧!
圖1
說回迷你文心蘭本身,我個人認為,迷你文心蘭可以說是洋蘭中新手的敲門磚了,因為養(yǎng)護容易,復花容易,耐寒性可以說在洋蘭中是相當好的,是能輕松給洋蘭新手帶來成就感的植物。加上它花量大,香味甜美,以至于最初只是把它作為年宵花的我,一養(yǎng)就養(yǎng)了快五年。
接下來從以下幾方面羅列養(yǎng)護要點:用盆、植料、澆水、光照、濕度、用肥、溫度、假鱗莖、花期、病蟲害、翻盆。
建議用透氣性好的材質,大小要合適自己植株的大小。
先說我自己。我用的是陶盆,目前的口徑是直徑13厘米(圖4)。
圖2
圖3
圖4
用陶盆的原因很簡單,透氣性好??傮w來說,蘭花根系對于呼吸要求是挺高的,所以無論是用盆還是植料,一般都會往有利于透氣透水的方向去。我不清楚是否有拿迷你文心蘭板植的花友,我好像是沒見到過,不過板植是這幾年來慢慢開始流行起來的栽種方法,盡可能的模擬附生蘭在自然環(huán)境中的樣子,我也曾經想過,但感覺板植在包郵區(qū)一帶的普通家庭養(yǎng)植環(huán)境中,還是有點累的,原因是濕度不夠,溫度也不夠(幾乎裸根在外,和在盆器中,溫度肯定是有差別的),當然,如果你有控溫控濕的一套設備那么另當別論。因此,我還是更傾向于選擇用盆器固定植株。紅陶黑陶紫砂這種盆,透氣性是毋庸置疑的。另外還有各種塑料盆或者樹脂盆,這類建議用孔多而大的類型,保證透氣性,還有種透明塑料盆,因為很多熱帶蘭的根系中也有葉綠素,能夠進行微弱的光合作用,本著蒼蠅肉也是肉原則,這類盆如果透氣性好,那也挺不錯的。我不贊成用瓷盆,瓷盆的透氣性一直被人詬病,因此原因也沒什么好贅述的。
用盆大小上,我建議按照植株的大小來。比你的植株大一小圈,甚至比你的植株要?。ㄖ灰坏狗伎梢?,這樣能保證迅速的干濕循環(huán)(圖5)。不建議用比較大盆來種較小的植株,干濕循環(huán)慢,長期根部積水,根系容易腐爛。
圖5
較為推薦水苔+小型顆粒1:1 種植。
蘭花種植的植料一般為水苔、椰殼、粗椰糠和其他類似樹皮以及各種石頭之類的顆粒。
我前不久聽說過有人用園土、泥炭或全細椰糠種植,也種的不錯的,但實在不建議,因為干濕太難把握,這不是大部分人能掌握的植料。
我這兩盆迷你文心蘭剛來的時候,商家用的是樹皮和水苔的混合植料,但我用了一年多后,就覺得這樣的植料依舊不合適我,于是全部換成了桐生砂全顆粒種植。
先來說說樹皮,我依舊是兩年前的觀點——不是非常的適合迷你文心蘭。迷你文心蘭的根系在蘭花里算是很細的,而樹皮一般都做得比較大,對于迷你文心蘭根系的發(fā)展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我用樹皮種的一年里,迷你文心蘭的根系基本只長在水苔中,深入下層樹皮的根系幾乎沒有,因此,用小型顆粒代替樹皮會更好(圖6)。
圖6
再來說說水苔。曾經我看過一個養(yǎng)蘭大神建議,迷你文心蘭用全水苔種植,理由和我前面所述差不多,由于根細,柔軟的水苔更利于扎根和發(fā)展。那我為何拆了水苔呢?因為水苔不適合我。用過的花友可能有所感覺,水苔干起來有點慢,表層的看起來干得透透的,實際里面可能還比較濕。養(yǎng)蘭初級水平的我,實在難以把握水苔的干濕程度。
于是,一年多后我換成了全顆粒的桐生砂。我用的桐生砂是3~6 毫米規(guī)格的小型顆粒,個人覺得還是很適合迷你文心蘭的。雖說是全顆粒,但它也有一定吸水的能力。雖然澆水頻率會讓人覺得有點累,但勝在干濕循環(huán)快,適應了一年后,反而覺得這種植料比水苔更能把握(圖7)。
圖7
如果覺得這種全顆粒的太容易干了,那么我也推薦水苔+ 小型顆粒1:1 來種植,這樣保水和瀝水能夠兼顧,也比較好掌握澆水頻率。
原則上干濕循環(huán)越快越好,具體情況需要根據(jù)自己的盆器環(huán)境和植株狀態(tài)摸索。
迷你文心蘭有膨大的假鱗莖,內儲營養(yǎng)和水分,所以是比較耐旱的,因此如果用的保水介質如水苔之類,澆透一次可以管挺久的。干透澆透最好,但實際澆水的點,不易把握,需要根據(jù)自己的情況來摸索才行,但有一點,長時間積水對根系非常不好,易腐爛。
我記得自己養(yǎng)蘭之前,有位同坐標喜愛養(yǎng)洋蘭的前輩曾說過熱帶蘭原生環(huán)境——根系暴露在潮濕的空氣中,若有一場雨水,根部會迅速吸收水分,由于根系基本裸露,所以不存在根部會有積水的情況。
如果有條件能模擬出原生環(huán)境,植株自然會呈現(xiàn)出最好的生長狀態(tài),這也是近幾年板植越來越流行的原因。但家庭養(yǎng)植大部分是很難做到的,能做的就是盡量往原生環(huán)境上靠。
就我的情況而言,由于用的基本是全顆粒,因此干的較快。夏天基本兩三天需要澆透一次,到了冬季,可能一周左右澆透一次。至于何時澆水,我還是老方法,用的掂盆法。紅陶盆自身比較重,掂盆有些困難,但掂的次數(shù)多了,心里還是有點數(shù)的。無論春夏秋冬,植料干透了,盆輕了,就可澆水,干濕循環(huán)越快,假鱗莖養(yǎng)得越壯。
夏季盡量遮陰忌暴曬,其他三季盡量多曬,但要注意,沒有經過訓練的迷你文心蘭,忌春秋直曬,穩(wěn)妥的方法是放在室內曬。
剛接觸迷你文心蘭的時候,介紹上明亮散光的位置即可,但這幾年接觸下來覺得,多曬才能長得壯實。
春季是迷你文心蘭生長假鱗莖的最關鍵時期,此時多曬有利于假鱗莖的生長。夏季陽光太烈會灼傷葉片,因此夏季穩(wěn)妥的方法是半陰處養(yǎng)或者全遮陰養(yǎng)。秋季是迷你文心蘭出花劍的時候,多曬也有利于增加花量。冬季的太陽有利于溫度提升,有條件的更是能曬多久就多久,何況此時正值花季,溫度越高,香味越強烈。
但迷你文心蘭在沒有經過訓練的情況下,包郵區(qū)的春秋陽光對于它而言還是太烈,容易灼傷葉片,因此如果想要直曬養(yǎng)植,需要循序漸進的訓練。我自己的兩盆一直在室內,沒有訓練過,一旦直曬,就會灼傷,所以這幾年我都是放在室內窗臺或者陽臺上,隔著玻璃或紗窗進行日曬的。
就上海地區(qū)而言,除非長時間特別干燥,否則無需特別處理,當然,如果一直有加濕器加持的話,自然更完美。
上海雖說不是全年高濕,但濕度還是可以的,晴雨轉換不是特別極端。當然,連續(xù)陰雨是蘭花的最愛,更無需擔心。但像去年幾乎連晴兩個月,非常干燥的情況下,有條件放個加濕器是再好不過的。
建議以緩釋肥作為底肥為主,有條件可以追用液肥。
每年花期過后,可以在介質中埋上一些緩釋肥作為底肥,我此時會埋奧綠1 號均衡肥。十月左右正式抽花劍的時候,此時我會埋些魔肥在盆中,魔肥磷含量很高,可作為花期底肥。
至于追肥,我以往全年皆用清水澆,但今年夏季搬家之后,我開始嘗試每次清水里放超薄肥來澆,在此囑咐一句,一定是超級薄的肥,我用450 毫升左右的壺,只是撒鹽般些許。
這點主要體現(xiàn)在度夏和過冬上面,讓我來分開聊聊。
先說度夏問題。
迷你文心蘭不怕熱,40℃都很精神———只要不暴曬。
所以度夏其實很簡單,放在太陽不怎么曬到的地方,明亮散光處就可以了。這里提一句,我不太建議將迷你文心蘭放在有冷氣的空調間度夏,原因這里暫先不說,之后會做解釋。
澆水方面根據(jù)自己的情況,不用刻意少水,只要不積水,盆輕就澆。夏季水分原本就蒸發(fā)的較快,加上溫度高的時候也是一個生長的旺期,需水量還是挺大的。用水苔的花友注意下自己盆子的干濕程度,水苔干的要比顆粒慢很多。
再來說過冬。包郵區(qū)的冬天對洋蘭來說可能稍微難一些,全屋沒有暖氣加持,最冷的時候也要零下,凍起來毫不含糊。但迷你文心蘭還是比較耐寒的,我這兩年的經驗下來,5℃左右過冬沒有壓力,甚至能耐短時的1℃左右(一兩個晚上這樣,問題不大)。
上文提到的上海洋蘭前輩說過一段話,我覺得挺有道理的。包郵區(qū)一般家庭冬季室內,只要人經常活動的地方,溫度如何也能達到5℃左右,畢竟人要呼吸,會有二氧化碳呼出,人要生產活動,周遭電器會開著,所以在人的周圍,總會有熱量產生,這樣一來,室溫也不會很低,而5℃這樣的溫度,對于大部分洋蘭來說,生存是沒有太大壓力的。
所以其實對于“包郵區(qū)不能養(yǎng)熱帶蘭”的說法,其實我持保留意見。如果很喜歡,我覺得大部分不是特別驕矜的熱帶蘭都是可以嘗試的。
來說說我自己冬季的養(yǎng)護吧。目前我將它們搬進了客廳的窗臺,這個位置白天能曬太陽,人也一直在客廳活動,如果我覺得冷,還會開空調,所以白天是能保證很暖和的。如果遇到室外零下的日子,我會在夜里將它們搬進臥室內保溫。一般來說,包郵區(qū)白天溫度還是可以的,要注意的是夜里溫度。
澆水上還是那樣,掂盆,盆輕便澆水。我在今年冬天開始嘗試朋友提到的一點———冬季澆水的時候,水里兌一點溫水。我比較謹慎,用的是十幾度左右的溫水,手指進去感覺到稍許暖意即可。至于效果,同追肥一樣,短時間看不出怎樣的效果,但相信沒有什么壞處。不建議用更熱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