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鑒——明代服裝形制研究》
作者:蔣玉秋
出版社:中國紡織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時間:2021年4月
蔣玉秋,北京服裝學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服裝史、傳統(tǒng)染織技藝。持續(xù)致力于“傳道重器,習古創(chuàng)新”的教學實踐,倡導從技術角度研習中國古代服飾,以及基于傳統(tǒng)染織技藝的創(chuàng)新設計應用。
明代服飾制度嚴密周備,紡織技藝高度發(fā)達。制度的持續(xù)更定與技術的日新月異,使得明代服裝在形制上呈現(xiàn)出明顯的特色。明代服裝的形制從“禮、法、俗”等不同層面普及于社會各階層,貫穿明朝始終,并傳播于周邊國家,留存后世。《明鑒——明代服裝形制研究》以明代服裝實物為主要研究對象,選取328件傳世及出土服裝作為研究樣本,應用考古等“類型學”方法將服裝實物的形制進行分類比對研究,最終以“類→型→式”的分類方式呈現(xiàn)對不同類別服裝形制的層層解讀。同時,應用“從物論史”“多重證據(jù)法”等研究方法,將實物與文獻、圖像進行互證,探討了明代服裝的形制規(guī)律與互動關系。
《服飾文化文獻導讀》
作者:黎焰等
出版社:中國紡織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時間:2021年3月
黎焰,北京服裝學院,圖書資料副研究館員。從事服裝及藝術學科館員工作十余載,主要研究方向為服裝及藝術學科的信息素養(yǎng)教育、服裝學科特色資源建設、圖情技術在服裝學科的應用等。
服飾文化文獻是研究服飾文化的學者和學生必備的學習與研究資料。本書從使用的角度對服飾文化文獻進行分類,介紹了互聯(lián)網(wǎng)、圖書館資源,以及電子圖書、學術論文、古籍和近代文獻、服飾和藝術類圖片等文獻資料檢索、獲取途徑和方法。通過對文獻評價指標的計量統(tǒng)計分析,為讀者甄選出服飾文化經(jīng)典圖書,并按服飾文化內(nèi)容,分別介紹所選取的服飾文化理論、服飾史、織染繡、民族服飾的經(jīng)典書目。
本書圖文并茂,希望通過書中導讀內(nèi)容,幫助服飾文化的初學者、愛好者找到所需的服飾文化文獻,也為這些書找到它們的讀者。
《克孜爾石窟壁畫復原研究》
作者:趙莉
出版社:上海書畫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12月
趙莉,新疆龜茲研究院文博研究館員,考古學及博物館學博士,從事西域佛教考古及藝術研究工作?!犊俗螤柋诋嫃驮芯俊废第w莉研究員經(jīng)過近三十年的調(diào)查研究,聯(lián)合德國柏林亞洲藝術博物館、俄羅斯國立艾爾米塔什博物館等海外收藏克孜爾石窟壁畫的文博單位的專家,在充分占有文獻、實物材料的基礎上,通過對壁畫色彩、構圖、內(nèi)容、題材等深入研究,以嚴密的考證、數(shù)字化圖像技術,對新疆克孜爾石窟壁畫現(xiàn)存及流失狀況做了系統(tǒng)的梳理,并進行原位考證和復原研究,以準確而全面地呈現(xiàn)克孜爾石窟壁畫的整體面貌。
克孜爾石窟現(xiàn)存洞窟345個、壁畫近4000平方米,題材繁多、內(nèi)容豐富,是研究西域歷史文化的珍貴資料。19世紀末20世紀初,外國探險隊來到該石窟,將大批精美的壁畫與雕塑從母體洞窟上分割下來,運往異國他鄉(xiāng),成為一部中國文物的“傷心史”。
1998年,新疆龜茲石窟研究所(今新疆龜茲研究院)為了全面開展龜茲石窟研究,將“克孜爾石窟文物流失研究”列為重點研究課題之一。在霍旭初研究員的帶領下,趙莉研究員承擔了具體的考察研究工作。為完成這一艱巨而復雜的工作,她踏遍龜茲石窟,普查洞窟,記錄與測量被剝離壁畫的痕跡,然后與掌握的流失海外的壁畫圖片對比核實,排除自然脫落的部分,十分慎重地確定被剝離的數(shù)量。之后,她又多次奔赴收藏龜茲石窟文物的相關國家的博物館和美術館,實地考察,查閱檔案,獲取資料。在充分掌握流失文物和國外研究資料后,她將國外收藏壁畫與現(xiàn)存洞窟對照、綴合、對接、復原。研究工作主要分為兩個層面:一是將流失壁畫回歸母體洞窟原位的復原和殘破壁畫的整合復原,恢復壁畫原貌,糾正記錄錯誤的洞窟和位置;二是壁畫真實內(nèi)涵與“表法”本質(zhì)的復原,在流失壁畫回歸原位后,辨析考證壁畫內(nèi)容,以厘清古龜茲人的信仰內(nèi)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