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甘肅通渭“9·14”常河滑坡成因機理

        2021-07-14 10:19:52王浩杰李曉斌
        現代地質 2021年3期
        關鍵詞:變形

        王浩杰,孫 萍,韓 帥,張 帥,李曉斌,王 濤,辛 鵬,郭 強

        (1.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北京 100081;2.新構造運動與地質災害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081;3.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工程技術學院,北京 100083;4.西安理工大學 巖土工程研究所,陜西 西安 710048)

        1 “9·14”常河滑坡概況

        2019年9月14日11時,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常家河鎮(zhèn)小莊村發(fā)生山體滑坡(下文簡稱為 “9·14”常河滑坡),致使X087縣道23 km+400 m—24 km+400 m處部分地面出現裂縫、大面積蠕滑,常河前進磚瓦廠工人宿舍后墻坍塌,陽坡大橋垮塌等。經初步核查統(tǒng)計,滑坡災害共造成通渭縣1個鄉(xiāng)鎮(zhèn)2個村17個村民小組688戶2 975人受災,造成農業(yè)、水利、供電、通訊、道路、橋梁等直接經濟損失2 347.2萬元,未造成人員傷亡[1]?;麦w長約560 m,寬約800 m,平均厚度約20 m,體積約774×104m3(圖1)。現場調研表明,該滑坡是在原有歷史地震滑坡基礎上,中下部堆積體在降雨作用下發(fā)生復活而形成?;w主要沿原有滑坡堆積體中既有滑動面或巖土體軟弱結構面蠕滑,滑坡體上產生了密集的拉張裂縫和剪切裂縫,裂縫長10~200 m,寬0.2~5.0 m?;w經過長時間的蠕滑運動至苦水河河谷底部,最終受到對面河谷階地阻擋才逐漸停止運動,堆積體堵塞河道約1 km。

        圖1 滑坡范圍及特征Fig.1 Location map and aerial photos of the landslide(a)地理位置;(b)航拍影像圖;(c)滑坡后壁;(d)滑體表面階梯狀陡坎;(e)磚廠損毀;(f)(g)道路破壞;(h)橋梁垮塌;(i)前緣堆積體

        2 區(qū)域地質背景

        “9·14”常河滑坡位于通渭縣西南(圖1(a)),該區(qū)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為401.2 mm,主要集中在6—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70%左右,且多以連續(xù)降雨的形式出現。連續(xù)降雨是誘發(fā)大型黃土滑坡災害的主要因素[2-4],滑坡多發(fā)期一般在7—9月份。研究區(qū)屬隴中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qū)[5],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1 400~1 900 m。根據成因和形態(tài)特征可將區(qū)內地貌分為構造剝蝕黃土低山丘陵區(qū)和侵蝕堆積河谷區(qū)兩個地貌單元。其中構造剝蝕黃土低山丘陵區(qū)主要分布在苦水河和常家河兩側,河谷下切和溯源侵蝕強烈,植被稀少,水土流失嚴重,是滑坡最發(fā)育的區(qū)域(圖2(a))。侵蝕堆積河谷區(qū)呈條帶狀分布于苦水河和常家河河谷底部,河谷內主要發(fā)育I級階地和河漫灘。受地震、河流侵蝕及降雨等因素的綜合影響,大量滑坡體堆積于河谷區(qū),使河谷形成波狀起伏的地貌形態(tài)(圖2(b))。研究區(qū)主要出露新近系和第四系地層[6-7](圖2(c))。新近系地層主要以淺黃褐色、淺棕紅色粉砂質泥巖和砂質泥巖為主,零星出露于侵蝕河谷下部,產狀近于水平。第四系更新統(tǒng)黃土廣泛覆蓋于新近系泥巖和河流階地之上。根據試驗結果(表1),原狀黃土天然含水率為8.3%~9.6%,液限范圍為29.7%~32.1%,塑性指數為7.2%~10.2%,依據土的工程分類標準定名為低液限黏土(CL);濕陷系數為0.03~0.04,具有中等濕陷性。相比原狀黃土,滑帶土的天然含水量和滲透系數明顯較高,不具濕陷性。第四系全新統(tǒng)沖、洪積層分布于苦水河和常家河河谷及一級階地,主要為砂土和礫類土。

        表1 黃土物性性質試驗結果

        研究區(qū)位于海原斷裂帶西南部,區(qū)內發(fā)育沿北西方向延伸的義隴大斷裂、牛營—尖崗斷裂以及申家山—峽門斷裂[7-9](圖3)。第四紀以來廣泛分布的黃土和河谷堆積體,反映新構造運動在通渭縣活動強烈。1718年、1920年的兩次大地震誘發(fā)的滑坡規(guī)模巨大,在區(qū)內東南部李店、常河一帶留下大面積滑坡形跡,這些規(guī)模巨大的滑坡體對當今及未來地質災害活動仍有強烈影響[5-6, 10-11]。

        圖3 通渭地區(qū)斷裂展布圖Fig.3 Topographic map showing the distribution of structures in Tongwei area

        3 滑坡變形破壞特征

        通過對滑坡區(qū)進行詳細現場調查發(fā)現,該滑坡山頂滑源區(qū)最高點高程約1 620 m,河床高程約1 500 m,滑坡高差120 m,最大滑動距離約60 m(圖4)。根據無人機航拍影像圖判斷,滑體的西部位移量明顯大于東部,滑坡體西側公路錯斷距離約50 m,東側公路上有數條NE向貫通裂縫,延伸長達50 m以上。為便于描述,現將滑坡區(qū)分為上部(I)、中部(II)和下部(III)三部分進行滑坡變形破壞特征分析。

        圖4 滑坡整體特征Fig.4 Image showing the overal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ndslide(a)滑坡平面圖;(b)主滑方向縱剖面圖

        3.1 滑體上部(I)

        滑坡體滑動后在后緣拉裂形成高6~18 m、坡度80°~90°的高陡后壁,后壁呈“圈椅狀”?;潞缶売袃杉壔缕脚_(圖5(a)),兩平臺之間為次級滑動面,滑動面陡立,延伸規(guī)模較大,其后壁擦痕清晰(圖5(c))。在滑坡后壁以北60 m范圍內有數條近南北向的拉張裂縫和拉陷槽,局部有溜滑現象(圖5(b))??课鱾鹊囊粭l裂縫寬2~7 cm,裂縫延伸長達80 m。沿滑坡邊界周圍有大量落水洞發(fā)育,洞徑一般1~2 m,深3~7 m(圖5(a)和(i)),這些落水洞對滑坡邊界具有控制作用。在滑坡后壁西北側有一條寬約3 m的河流,河流連接兩條大型沖溝(圖5(d)和(e)),這條河流為控制滑坡后緣邊界起到了關鍵作用。

        圖5 滑坡上部變形破壞特征Fig.5 Photos showing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ndslide (upper part) (a)滑坡上部航拍圖;(b)滑坡后緣拉張裂縫;(c)滑坡后壁;(d)滑坡后緣地下暗河;(e)滑體沖溝;(f)滑體表面階梯狀陡坎;(g)磚廠變形破壞特征;(h)道路損毀;(i)滑坡側壁落水洞

        滑體上部表面形態(tài)主要表現為“階梯狀”(圖5(f)),土體松散、潮濕,多呈散亂粉狀,腳踩陷足。農田完全被毀,且表面裂縫十分發(fā)育,裂縫寬0.5~3.0 m,裂縫深度多超過2 m。磚瓦廠地表水泥路面因遭受拉張和剪切作用也遭到嚴重破壞,建筑物出現垮塌和嚴重沉陷現象(圖5(g))。相比滑坡南側壁,北側壁的變形相對較小,道路主要出現拉裂破壞,路面最大錯斷深度約1.5 m(圖5(h))。

        3.2 滑體中部(II)

        根據現場調查和測繪,橫穿滑體中部的公路被剪切錯斷,其中滑坡南側壁處公路被錯斷約50 m(圖6(a)和(b)),北側壁處公路被錯斷1.5~2.0 m,滑體正中部公路未被錯斷,但發(fā)生了較大的開裂變形(圖6(d)),裂縫寬0.2~1.0 m,長1~10 m,深度0.2~0.8 m。在滑坡南側壁一沖溝處發(fā)現有泥巖塊體出露,出露產狀較雜亂,說明其原為歷史地震滑坡的堆積物(圖6(c))。在公路東側一沖溝上部發(fā)現長約50 m、寬約6 m的積水洼地(圖6(e)),根據當地居民描述,該積水洼地并非本次滑坡造成。歷次降雨后,坡體沖溝水流及公路排水渠內水流均匯集在積水池內用于臨時灌溉。經調查,積水池周邊巖土體結構破碎,利于水分滲漏,這也是本次滑坡發(fā)生的誘發(fā)因素之一?;w中部的表面形態(tài)也以“階梯狀”為主,土體松散、破碎(圖6(f)),表面拉張裂縫相比滑體上部較少??傮w上滑體中部的變形破壞程度較上部弱。

        圖6 滑坡中部變形破壞特征Fig.6 Photos showing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ndslide (middle part) (a)滑坡中部航拍圖;(b)(d)道路損毀;(c)沖溝內泥巖出露;(e)積水洼地;(f)滑體表面階梯狀陡坎

        3.3 滑體下部(III)

        作為滑坡的主要堆積區(qū),滑體下部的變形破壞特征非常明顯,主要表現為公路的剪切破壞、陽坡大橋的損毀及大量次級陡坎的發(fā)育。滑坡滑動后將南側壁公路錯斷50~60 m,滑體上的巖土體極為破碎,基本呈散塊狀(圖7(a)和(b))。常河鎮(zhèn)陽坡大橋跨徑約32 m,滑坡堆積體基本將大橋主體結構全部壓埋(圖7(c)),受對面河流侵蝕岸坡的阻擋而堆積在苦水河主河道中,導致河流上游形成堰塞湖。調查發(fā)現滑體側壁周圍及滑坡下部平臺落水洞極為發(fā)育,洞徑一般1~4 m,深2~6 m(圖7(a)和(d)),這些落水洞為滑坡下部的滑動變形提供了優(yōu)勢滲水通道。在滑坡體前緣發(fā)生了多次滑動,造成前緣滑坡平臺橫向裂縫和陡坎十分發(fā)育(圖7(e)),在后期降雨作用下,這部分滑體最容易進一步發(fā)生變形復活。

        圖7 滑坡下部變形破壞特征Fig.7 Photos showing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ndslide (lower part) (a)滑坡下部航拍圖;(b)道路被錯斷;(c)橋梁受擠壓垮塌;(d)南側壁邊界處落水洞;(e)滑坡前緣

        4 滑坡失穩(wěn)機理

        4.1 滑坡啟動機制

        為進一步研究松散地震滑坡堆積體在降雨條件下的啟動機制,建立了滑坡的二維數值分析模型;基于GDEM數值軟件,對坡體在降雨條件下的滲流響應和啟動機理進行模擬分析。模型底部設為不透水邊界,上部設為自由滲流面。為提高計算效率,適當簡化模擬過程,結合滑動前降雨特征,本次模擬36 h降雨過程,前12 h為連續(xù)降雨,累計降雨量為100 mm,后24 h為降雨間歇期。由于降雨主要是通過裂縫、落水洞等集中通道入滲的,所以本次通過增大土體的滲透系數來實現對此過程的簡化模擬。地質模型及監(jiān)測點布置如圖8(a)所示。根據取樣測試分析結果,巖土體的物理力學參數取值見表2。模擬結果如圖9所示。

        表2 巖土體物理力學參數

        天然條件下,受地形影響,坡腳出現應力集中,位移量最大,其次為坡體上部(圖8(b))。降雨條件下坡體位移量大幅度增加(圖8(c)),坡腳最大位移量12~14 cm,坡體上部最大位移量3~5 cm,坡體后緣和坡體下部位移量較小(圖9(c))。滑體破壞類型主要為剪切塑性破壞,局部為拉張破壞,其中坡腳和坡體上部破壞面積最大(圖8(d))。隨著降雨的持續(xù),坡腳滑帶塑性剪應變增長速度較快,而坡體中下部滑帶塑性剪應變最小,說明坡體中下部為相對鎖固段(圖9(b))。

        圖8 天然及降雨條件下滑體水平位移云圖及塑性區(qū)分布圖Fig.8 X-displacement and plastic zone of sliding body under natural conditions and rainfall conditions(a)監(jiān)測點布置圖;(b)天然條件下位移云圖;(c)降雨條件下位移云圖;(d)降雨條件下塑性區(qū)分布圖

        孔隙水壓力變化曲線(圖9(a))表明,隨著降雨的持續(xù),土體飽和度不斷增加,堆積體厚度較小的滑體中上部最先達到飽和,降雨入滲產生的地下水不斷集聚于滲透差異明顯的滑體和泥巖界面,孔隙水壓力不斷增加,浮托力增強。由于坡腳具備排泄條件,孔隙水壓力增幅較小,但受地形條件影響,坡腳處穩(wěn)定性最先開始降低?;w后部由于堆積體較厚,孔隙水壓力開始增長的時間較長。隨著潛在滑帶發(fā)生持續(xù)的剪切錯動變形,孔隙水壓力也不斷波動。當潛在滑帶逐步達到飽和狀態(tài)后,附近不斷增加的浮托力將致使整個滑體穩(wěn)定性不斷降低,加之界面處巖土體吸水后力學性質的不斷劣化,最終導致堆積體整體失穩(wěn)。

        圖9 監(jiān)測點(M1—M6位置見圖8(a))孔隙水壓力(a)、塑性剪應變(b)和水平位移(c)變化曲線 Fig.9 Monitoring (M1-M6 location shown in Fig.8 (a)) curves of pore water pressure(a), plastic shear strain (b) andX-displacement (c) of monitor points(a)孔隙水壓力;(b)塑性剪應變;(c)水平位移

        通過數值模擬結果分析并結合野外地質調查,推斷該滑坡為受地形及地下水作用控制明顯的牽引-推移式復合滑坡,即堆積體在坡腳牽引和坡體上部推移共同作用下發(fā)生整體失穩(wěn);其失穩(wěn)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坡腳失穩(wěn)階段,中上部失穩(wěn)階段和整體失穩(wěn)階段。

        4.2 滑坡失穩(wěn)演化過程

        關于降雨滑坡的失穩(wěn)演化過程,很多學者已從不同角度進行了研究,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果[12-14]。根據本次滑坡的地質環(huán)境條件、誘發(fā)因素和變形破壞特征,基于詳細的野外調查,從時間尺度上可將其形成演化過程劃分為5個階段:原始斜坡階段、地震誘發(fā)階段、蠕變弱化階段、降雨激發(fā)階段和滑坡失穩(wěn)階段(圖10)。

        圖10 常河滑坡失穩(wěn)演化模式Fig.10 Failure process of Changhe landslide

        4.2.1 原始斜坡階段

        根據對周圍完整斜坡的測量,斜坡整體坡度平均約16°,坡頂坡度約12°,坡腳受河流侵蝕作用強烈,坡度最大可達35°,為滑坡的發(fā)生提供了良好的臨空條件。原始斜坡以新近紀棕紅色泥巖為基底,上覆馬蘭黃土。由于泥巖為軟巖,其強度低且遇水軟化,在地應力作用下容易發(fā)生長期蠕變;馬蘭黃土因沉積時間較短,孔隙及垂直節(jié)理十分發(fā)育,具有強烈的水敏性和動力易損性。因此“黃土+泥巖”的二元結構為滑坡的發(fā)生提供了良好的結構基礎和地層巖性條件。

        4.2.2 地震誘發(fā)階段

        滑源區(qū)地震背景十分復雜,根據《中國地震動參數區(qū)劃圖》(GB18306—2015),滑源區(qū)基本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2g,地震動加速度反應譜特征周期為0.45 s。據前人研究成果[15-16],1718年通渭7.5級地震和1920年海原8.5級地震共同誘發(fā)了該滑坡的前期滑動(圖11),滑體對淺部泥巖有強烈擾動(圖6(c))。由于地震動峰值加速度PGA放大效應隨高程增加而增加,滑體上部拉裂變形現象明顯,拉陷槽及拉裂縫發(fā)育(圖10(a))。此外,地震作用下坡體形成超孔隙致使孔隙水壓力急劇上升,不斷擠壓滑體節(jié)理裂隙而使其擴展。

        4.2.3 蠕變弱化階段

        地震滑坡堆積體形成以后,受歷年雨季的影響,坡體落水洞逐漸形成,滑帶泥巖經歷含水飽和-失水干燥多次交替循環(huán),在干濕循環(huán)作用下其強度逐漸降低,弱化效應顯著。利用滑源區(qū)周邊泥巖試樣在不同含水率條件下的蠕變試驗結果(0.2 MPa,0.4 MPa,0.6 MPa和0.8 MPa 4級壓力),通過疊加原理處理試驗數據得到分級加載曲線(圖12)。試樣在荷載加載初期的變形較大,十幾個小時就能完成變形的80%;隨著應力水平的增加,蠕變趨于停止的時間逐漸增加;隨著含水率的增大,試樣的變形增大,蠕變越明顯。當含水率達到飽和時,泥巖在較高應力水平下,出現加速蠕變階段;含水率對該地區(qū)泥巖的長期蠕變影響較敏感。因此,原有滑帶處泥巖在長期蠕變狀態(tài)下結構連接發(fā)生破壞,其力學強度逐漸減弱,形成層間剪切帶(圖10(b)),致使滑坡長期處于加速變形階段,拉裂縫和落水洞不斷被擴展、延長和加深,逐步促進其與滑帶及地下水連通。

        圖12 不同含水率條件下泥巖蠕變試驗成果(σ3=800 kPa)Fig.12 Rheologic curves of mudstone specimens under different moisture contents (σ3=800 kPa)

        4.2.4 降雨激發(fā)階段

        持續(xù)降雨是該滑坡發(fā)生的直接誘發(fā)因素。據當地氣象資料,2019年9月累計降雨量105.2 mm,9月9日至14日期間連續(xù)降雨量81.9 mm,最大日降雨量43.2 mm,最大小時降雨量10.5 mm(圖13(a))?;掳l(fā)生當天累計降雨量15.6 mm,最大小時降雨量2.8 mm(圖13(b))?;掳l(fā)生前5 d的連續(xù)降雨使斜坡土體處于高含水狀態(tài)。根據直剪試驗和壓縮試驗,原狀黃土在飽和狀態(tài)下的黏聚力降低50%~60%,內摩擦角降低10%~17%;滑帶土在飽和狀態(tài)下的黏聚力降低37%~41%,內摩擦角降低10%~14%;飽和狀態(tài)下原狀土和滑帶土的壓縮模量最大減小了28.37 MPa(表3),所以連續(xù)降雨致使滑帶和斜坡土體飽和后強度大幅度降低。由于降雨沿黃土孔隙、節(jié)理等通道入滲深度十分有限,所以降雨對本次滑坡的激發(fā)作用主要是通過裂縫和落水洞等滲透通道集中影響的。一方面降雨使得破裂的滑體在裂隙水壓作用下更加分裂,飽水狀態(tài)下增加下滑力,雨水沿裂縫、落水洞等集中通道快速下滲致使滑帶界面處出現泥化、軟化現象,滑帶的完整性以及力學強度大幅度降低;另一方面由于明顯的滲透差異現象,降雨入滲產生的地下水不斷集聚于滲透差異明顯的滑帶界面處,并出現滯水現象,致使滑帶處孔隙水壓力不斷增加,浮托力和滲透壓力逐漸增大(圖10(c))。

        圖13 研究區(qū)日降雨量和小時降雨量Fig.13 Daily and hourly precipitation in the study area(a)20190801—20190923日降雨量;(b)20190909—20190914小時降雨量

        表3 天然和飽和狀態(tài)下黃土強度試驗結果

        4.2.5 滑坡失穩(wěn)階段

        由于前緣河流的侵蝕作用及優(yōu)勢臨空面條件,前緣碎裂巖土體最先加速蠕滑、破裂滑動;然后中上部堆積體在不斷增大的水壓力及滑動剪切帶力學性質劣化的共同作用下失穩(wěn)蠕滑,并對中下部堆積體產生推移;隨后中下部堆積體在滲透力、水壓力、前部牽引和后部推移共同作用下滑帶貫通,最終導致堆積體整體失穩(wěn)。

        綜上所述,在不利的地質環(huán)境條件下,斜坡在歷史強震誘發(fā)下發(fā)生初次滑動,坡體震裂變形;后期頻繁的中小地震和降雨的長期活動對原本脆弱的堆積體產生持續(xù)擾動和累積變形,促進了落水洞和裂縫的形成與擴張;最終在持續(xù)降雨條件下,雨水沿集中通道下滲,潛在滑帶孔隙水壓力和滲透力增加,并在地下水作用下逐步發(fā)生軟化和泥化,致使堆積體整體失穩(wěn)滑動。

        5 討 論

        在我國西北黃土梁峁區(qū),降雨誘發(fā)的黃土滑坡是最為常見的一種地質災害,其主要類型有淺層黃土層內滑坡,黃土-泥巖(紅層)接觸面滑坡及老黃土滑坡復活等。

        許多研究表明降雨直接入滲的影響深度是有限的[4,14],但在長期降雨入滲作用下也會誘發(fā)多數小規(guī)模的淺層黃土滑坡。該類滑坡是降雨直接入滲到黃土表層,使表層黃土軟化、增重及基質吸力減小而誘發(fā),多發(fā)生在30°~50°的黃土斜坡上(圖14(a)和(b))。該類滑坡厚度薄,一般3~5 m,規(guī)模一般幾百至數萬方,但數量眾多,多成片分布。

        圖14 西北黃土區(qū)降雨誘發(fā)黃土滑坡類型Fig.14 Types of rainfall-induced loess landslides in the loess region of northwestern China(a)(b)淺層黃土層內滑坡;(c)黃土-泥巖(紅層)接觸面滑坡;(d)老滑坡復活

        而降雨誘發(fā)的大型或巨型黃土滑坡,如黃土-泥巖(紅層)接觸面滑坡(圖14(c))和老黃土滑坡復活(圖14(d)),一般是集中降雨或持續(xù)降雨通過集中滲水通道流入地下而誘發(fā)的,具有一定的時間滯后效應。黃土中垂直節(jié)理發(fā)育,斜坡邊緣的卸荷回彈使節(jié)理局部張開,成為地表水下滲的優(yōu)勢通道,最后裂縫貫通,形成錯臺,以至滑動。在甘肅地區(qū),第四系黃土下部一般出露新近系上新統(tǒng)泥巖或紅層軟巖,為相對隔水層,沿黃土集中通道下滲的地下水被阻隔,一方面地下水位上升,降低了潛在滑動面上的有效應力,另一方面黃土-泥巖界面或既有軟弱滑動層面遇水極易發(fā)生軟化、泥化,有效內摩擦角極低,共同促使滑坡的發(fā)生。本次常河滑坡即為持續(xù)降雨誘發(fā)的老滑坡復活。該類復活滑坡的共同特點是具有相對隔水的泥巖或基巖底面,滑坡向前蠕變使后部滑體首先拉裂,后緣常有串珠狀落水洞,地表水大量灌入,最終導致滑坡的發(fā)生。

        6 結 論

        降雨誘發(fā)地震滑坡復活是我國西北黃土地區(qū)潛在危險性最大的滑坡類型之一,本文以2019年9月14日甘肅通渭縣常河鎮(zhèn)發(fā)生的該類典型滑坡為實例,通過實地調查、室內試驗及數值分析等手段,對滑坡的變形破壞特征和失穩(wěn)演化機制進行探討和分析,取得如下認識:

        (1)該滑坡的失穩(wěn)演化過程和災變機制可以概括為原始斜坡(黃土、泥巖二元層狀結構)-地震觸發(fā)(滑坡堆積體、坡體震裂損傷)-蠕變弱化(層間剪切帶、裂縫和落水洞擴展)-降雨激發(fā)(滑帶軟化、泥化,水壓力作用)-失穩(wěn)滑動(滑面貫通)。

        (2)斜坡體是在震裂、蠕變、軟化、水動力等多種條件下按照一定的時間先后順序由穩(wěn)態(tài)逐步演化至失穩(wěn)。由于坡體被震裂破碎,后期的蠕變和降雨作用加速了裂縫的延伸與擴張;室內試驗結果也表明水對巖土體強度的削弱效果十分明顯,同時降雨后滑帶界面處孔隙水壓力和滲透力的增加也急劇加速了失穩(wěn)進程。

        (3)滑坡后緣和前緣變形劇烈,中部變形相對稍弱,其失穩(wěn)過程經歷了三個階段:坡腳失穩(wěn)階段,中上部失穩(wěn)階段和整體失穩(wěn)階段。推斷該滑坡為受地形及地下水作用控制的牽引-推移式復合滑坡。

        (4)由于長期的蠕變和雨水的滲透沖蝕,坡體上的落水洞和地下暗河十分發(fā)育,且是控制本次滑坡邊界的關鍵因素。

        猜你喜歡
        變形
        變形記
        談詩的變形
        中華詩詞(2020年1期)2020-09-21 09:24:52
        柯西不等式的變形及應用
        “變形記”教你變形
        不會變形的云
        “我”的變形計
        會變形的折紙
        童話世界(2018年14期)2018-05-29 00:48:08
        變形巧算
        例談拼圖與整式變形
        會變形的餅
        国产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专区| 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国产粉嫩嫩00在线正在播放| av在线播放免费观看| 男人扒开女人双腿猛进视频 | 日韩在线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av三级精品车模| 亚洲视频网站大全免费看|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国产| 亚洲人免费| 久久频这里精品99香蕉| 一道本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亚洲视频高清一区二区| 无码人妻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又大又色又爽aaaa片| 国产3p视频| 久久人妻少妇中文字幕| 水蜜桃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日韩人妻不卡一区| jizz国产精品免费麻豆| 91蜜桃国产成人精品区在线| 大香蕉av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入室强伦姧bd在线观看| 欧美三级免费网站| 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人妻少妇精品中文字幕专区|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老年| 小sao货水好多真紧h视频|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一级在线| 美女和男人一起插插插| 中国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啪啪软件| 国产精品 高清 尿 小便 嘘嘘|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午夜久久| 男女搞事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男小鲜肉同志免费| 四虎成人免费| 国产精品一区一区三区| 国产精品情侣呻吟对白视频| 激情 人妻 制服 丝袜|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咪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