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連臣
(青島湛山療養(yǎng)院康復科,山東青島 266071)
近年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高血脂、高血壓等原因導致急性缺血性腦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發(fā)病率逐年增加[1]。AIS對患者危害較大,具有較高的致殘率。資料表明,AIS幸存者的致殘率高達50%[2]。對于AIS,給予積極和規(guī)范的二級預防治療,如抗栓、保護神經功能、降血壓、降血脂治療等,可以最大限度降低疾病對機體神經功能的損傷,對阻止AIS的進一步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3]。阿替普酶靜脈滴注溶栓是治療AIS最常用的溶栓藥物[4],依達拉奉是臨床常用的神經保護藥物[5],這兩種藥物均是中國AIS診治指南中推薦使用的藥物之一。應用上述藥物治療,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促進其受損神經的康復。但西藥對神經功能的康復效果有限。針灸、中藥內服、中醫(yī)理療等中醫(yī)藥手段是改善AIS患者神經功能、加快患者康復的有效措施之一。中醫(yī)認為,AIS屬于“中風”范疇,氣血紊亂、腦脈痹阻是主要病機,故治療應以調理氣血、活血通絡為主要原則[6]。因此,該研究選取2018年1月—2020年9月該院收治的143例AIS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常規(guī)治療、針刺聯合血府逐瘀湯加減治療的效果,報道如下。
選擇該院收治的143例AIS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參照《中醫(yī)內科常見病診療指南》、《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7]及《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中西醫(yī)急診診治專家共識》[8]中的標準對患者進行診斷,經CT等影像學檢查確診為AIS;患者發(fā)?。?4 d;無生命危險,預計生存期>1年;首次腦卒中者。排除標準:出血性腦卒中患者;不能接受針灸治療者;患者生命垂危,隨時可能死亡者;復發(fā)性腦卒中者;各種惡性腫瘤患者。該研究已獲得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均知曉該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將上述符合標準的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71例,觀察組72例。對照組中,男39例,女32例;年齡45~75歲,平均年齡(62.12±6.01)歲;病程1~12 d,平均病程(5.12±1.99)d。觀察組中,男性41例,女性31例;年齡44~75歲,平均年齡(62.52±6.21)歲;病程1~12 d,平均病程(4.99±2.05)d。比較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及病程等基本資料,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使用阿替普酶靜脈滴注溶栓、依達拉奉保護神經,聯合使用針灸治療。注射用阿替普酶(德國勃林格殷格翰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110052)100 mg,第1小時靜滴60 mg(開始1~2 min可先靜注6~10 mg),第2小時和第3小時再分別靜滴20 mg;依達拉奉注射液 (昆明積大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0495),在發(fā)病后24 h內開始給藥,30 mg/次,臨用前用250 mL生理鹽水稀釋后靜脈滴注,30 min內滴完,2次/d。連續(xù)給藥14 d?;颊咴陟o脈溶栓48 h后開始行針灸治療,取極泉穴、百會穴、內關穴、尺澤穴、足三里穴、太沖穴,選用規(guī)格為0.30×40 mm的一次性毫針,直刺進針,行平補平瀉法,得氣后留針30 min,每隔1日針灸1次,持續(xù)治療2~6個月,根據具體情況觀察是否繼續(xù)治療。治療期間密切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必要時給吸氧、控制血壓和血脂、維持電解質平衡等治療,必要時予以高壓氧治療。針灸治療8周。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血府逐瘀湯加減治療?;痉剑狐S芪30 g、當歸12 g、生地黃10 g、桃仁6 g、紅花6 g、炒枳殼9 g、赤芍6 g、甘草3 g。 顱內壓高者加丹參15 g、鉤藤12 g、澤瀉12 g;水腫者加澤瀉12 g、冬瓜皮30 g、豬苓10 g;便秘者加火麻仁10 g,當歸劑量加至15 g;血脂高者加生山楂9 g、紅曲6 g;痰濁瘀阻者加浙貝母6 g、葶藶子9 g;四肢活動不便者加川牛膝9 g、桂枝6 g、伸筋草9 g;口眼歪斜者加白附子6 g、川烏3 g;血糖高者加黃精9 g、葛根15 g、玄參10 g。于溶栓后48 h后開始服用。水煎服,2次/d,180 mL/次。 連續(xù)服用8周。
比較兩組患者的療效和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神經功能評分和腦部供血狀況。
(1)療效分為三個等級,評價標準[9]如下:顯效是指患者生活能夠完全自理,臨床癥狀顯著改善,波士頓診斷性失語癥檢查(Baston Diagnostic Aphasia Examination,BDAE)分級提高2級及以上,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評分降低3分及以上;有效是指患者生活能夠基本自理,臨床癥狀有所改善,BDAE分級提高1級及以上,NIHSS評分降低2分及以上;無效是指患者生活不能處理,臨床癥狀沒有改善或加重,BDAE分級沒有提高,NIHSS評分降低<2分或增加。
(2)神經功能缺失通過NIHSS量表評價,NIHSS分值為0~42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神經功能受損越嚴重。
(3)神經功能通過加拿大神經功能評分量表(the Canadian neurological scale,CNS)進行評價,CNS總分45分,分數越高,表示中樞神經功能越差[10]。
(4)腦部供血狀況通過顱多普勒儀進行測定大腦動脈的平均血流速度 (mean blood flow relocity,Vmean)、收縮期最大峰值流速(maximum 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血管阻力指數(resistance index,RI)。
采用SPSS 2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n(%)]表示,計量資料用(±s)表示,分別采用χ2檢驗、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88.73%,低于觀察組的95.8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的療效情況[n(%)]
比較兩組治療前的NIHSS及CNS評分,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NIHSS及CN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兩組的NIHSS及CNS評分對比(±s,分)
表2 兩組的NIHSS及CNS評分對比(±s,分)
組別NIHSS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CNS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n=71)觀察組(n=72)t值P值19.97±1.28 19.82±1.31 0.692 0.245 12.89±0.85 9.21±0.94 24.544 0.000 19.95±2.24 19.54±2.35 1.067 0.144 15.52±1.94 13.99±1.68 5.044 0.006
比較兩組治療前的Vmean、PSV及RI水平,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Vmean、PSV水平均高于對照組,而RI水平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的腦部供血狀況指標對比(±s)
表3 兩組的腦部供血狀況指標對比(±s)
組別對照組(n=71)觀察組(n=72)t值P值Vmean(cm/s)治療前 治療后PSV(cm/s)治療前 治療后28.19±2.41 28.33±2.99 0.308 0.379 32.51±2.62 36.11±2.15 8.988 0.000 36.89±2.72 37.01±2.93 0.253 0.400 44.28±2.33 46.72±2.29 6.316 0.000 RI治療前 治療后0.75±0.09 0.76±0.07 0.742 0.229 0.63±0.05 0.54±0.04 11.894 0.000
AIS是一種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引起患者腦組織缺氧、缺血的腦血管疾病,患者往往存在血液流變學異常并伴有神經功能損傷。對于AIS的治療,目前臨床關注的不僅僅是挽救患者的生命,更重要的是改善腦部微循環(huán)、促進腦部供血和受損神經的修復。
依達拉奉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腦保護劑,可通過抑制腦組織內脂質過氧化反應,抑制腦內神經元等細胞損傷及凋亡,發(fā)揮保護腦組織的重要作用,在急性期使用具有緩解患者腦水腫的重要作用。但采用依達拉奉治療重癥腦血管病患者,具有病情反復發(fā)作、預后不良、影響生活質量及效果受限等多種問題,因此需通過與其他藥物聯合使用發(fā)揮更加全面的療效。
針灸可刺激機體內交感神經,發(fā)揮興奮β受體作用,進而降低機體內腦血管緊張度,改善腦血管彈性,降低血液黏度,對患者腦組織功能恢復發(fā)揮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針刺可對機體內神經元新突觸形成、腦組織重塑、功能代償及神經功能恢復起到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最終發(fā)揮保護損傷神經的重要作用[11]。
血府逐瘀湯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流等多種作用,可起到改善血液循環(huán)作用。方中桃仁與紅花發(fā)揮破血逐瘀、活血止痛作用;川芎和赤芍發(fā)揮活血化瘀作用,牛膝起到活血通經、化瘀止痛作用;當歸及生地發(fā)揮滋陰養(yǎng)血、清熱活血作用;枳殼和桔梗具有行氣寬中作用,柴胡具有疏肝解郁作用,甘草可調和諸藥。諸藥共用,發(fā)揮活血化瘀、行氣通經作用[12-13]。
該研究以西藥結合針灸為基礎,聯合血府逐瘀湯加減治療觀察組患者。針灸是中醫(yī)促進AIS患者神經功能修復的主要方法之一。針刺可以刺激血管,促進氣血運行,同時還能醒腦開竅[14]。血府逐瘀湯是中醫(yī)經典方劑,具有活性化瘀等功效。2018年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7]中指出,顱內壓升高和水腫是AIS常見的臨床表現,有70%的AIS患者急性期血壓會升高,有40%的患者血糖會升高。鑒于不同AIS患者有不同的臨床表現,該研究根據患者的個體情況辨證論治,有針對性地加減藥物,如加入具有利水作用的冬瓜皮、澤瀉和豬苓來治療水腫,葛根、玄參等降糖藥以降低血糖,丹參、澤瀉和鉤藤可降低顱內壓。結果顯示,采用該方案治療的觀察組患者,療效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受損的神經功能得到了有效的修復,神經功能NIHSS評分、CNS評分和BI均低于對照組,而腦動脈Vmean和PSV均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針刺聯合血府逐瘀湯加減可改善AIS患者腦部的血液循環(huán),增加腦部供血,從而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
綜上所述,針刺聯合血府逐瘀湯加減治療AIS,可改善患者的腦部供血,促進受損神經的修復,加快患者的康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