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羨超
(上海市水利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市200061)
綜合性水利樞紐[1]是在河道或渠道上修建的多種類型水工建筑物(如防洪、灌溉、發(fā)電或航運)的綜合體。水利樞紐本身作為攔河建筑物,通常會利用部分水工墩墻作為橋墩來架梁,形成交通橋,用以連接水利樞紐內外部交通和兩岸交通。隨著我國水利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對水工建筑物,特別是對綜合性水利樞紐的建設要求越來越高,要求綜合性水利樞紐上的交通橋在滿足功能、適用、經濟和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具有優(yōu)美的外形,并與閘上建筑、周圍環(huán)境相協(xié)調。作為水利樞紐的運營管理通道和車輛過江越河的重要通道,交通橋的總體設計與水利樞紐中水工建筑物、岸上配套建筑、管理區(qū)道路等均有密切關系。
水利樞紐上的交通橋通常參照公路橋梁的設計規(guī)范和技術標準[2-4]進行設計,當交通橋連接市政道路時,亦可參照市政橋梁的規(guī)范和標準。水利樞紐交通橋的結構設計較為常規(guī),其設計重(難)點在于平面設計和橋型總體布置,既要滿足交通過河的需求,亦要滿足水利工程功能上的要求,如水利設施運維、船只通航等。
綜合性水利樞紐交通橋一般由閘站交通橋、閘壩交通橋、船閘交通橋、內部上下匝道橋和引橋組成,引橋與兩側道路相接,形成橫穿水利樞紐的交通流,如圖1所示。交通橋橋寬根據(jù)現(xiàn)狀、規(guī)劃道路寬度而定,一般設計不小于雙向2車道;內部匝道橋可根據(jù)需求設計成單向或雙向通行。橋位平面應根據(jù)水利樞紐運營管理和養(yǎng)護維修車輛的進出要求布置,并注重與周邊路網的結合,保證平面線形的舒順;匝道橋不對外開放,可按便利、經濟的原則設置,直通管理區(qū)內部。
圖1 一般綜合性水利樞紐交通橋總體平面圖
橋梁跨徑設計需綜合考慮閘站、船閘等水工建筑物分孔和梁高等因素。
閘站工程根據(jù)閘門孔徑、泵室孔徑來布置墩墻,考慮工程適用性和經濟性,閘站上交通橋跨徑與水工建筑物分孔一致,在墩墻上直接設置橋墩。
由于通航的原因,船閘交通橋需要1跨越過通航孔。根據(jù)以往經驗,船閘墩墻上設置橋墩,可縮小跨徑、降低梁高、減少接坡長度和占地,但在船閘閘室內,通行船只容易擦碰橋墩,從而危害到橋梁結構安全[5],如圖2所示。因此,為確保交通橋的結構安全和減少運營期的維修養(yǎng)護,推薦船閘交通橋采用1跨越過閘室墩墻。
圖2 遭船只擦碰的船閘橋墩
引橋、匝道橋跨徑一般與閘站交通橋跨徑一致,采用相同梁高,以最終獲得較好的橋梁縱向線形形態(tài)。
一般綜合性水利樞紐上的交通橋豎向設計應考慮工程占地、銜接道路標高、防洪凈高、通航凈高、橋梁跨徑和梁高等因素,其中關鍵因素是通航凈高和橋梁跨徑[6],即航道通航等級。如1座建在Ⅲ級以上內河航道的水利樞紐,交通橋主橋橋面與地面高差可達8~10 m以上。閘上建筑前的主橋橋面宜保持平緩,縱坡可以為0%,以便銜接橋面與建筑樓面并配合建筑整體造型。引橋縱坡一般不大于5%,如有非機動車、行人通行要求,應專門設置人非梯道。
水利樞紐的交通橋橋面是跨越江河的交通通道,橋下是水工建筑物和航道。由于水利樞紐中的水工建筑物大部分在地面、水面以下,交通橋和其他閘上建筑物成為了呈現(xiàn)整個水利樞紐建筑風貌的重要載體。
交通橋主橋跨徑確定后,為降低橋面標高、減少引橋長度,壓縮主橋梁體高度是設計主要考慮的方向,故水利樞紐交通橋主橋梁體一般會采用高跨比較小的結構。對于20 m跨徑以下的橋梁,一般采用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30 m跨徑以上的橋梁,應考慮連續(xù)梁、鋼梁或下承式系桿拱等梁高較小的結構。以50 m跨徑橋梁為例,連續(xù)混凝土箱梁梁高2.5 m,下承式系桿拱,橋面系梁高1 m,當縱坡為5%時,可節(jié)省兩側引橋長度約60 m。
某大型水利樞紐跨越船閘的系桿拱橋見圖3。
圖3 某大型水利樞紐跨越船閘的系桿拱橋
下部結構一般采用排架墩或蓋梁式單柱墩,墩柱選型可采用圓形墩和矩形圓角墩,如圖4所示。引橋橋墩縱向應綜合考慮閘區(qū)內部道路位置、配套構筑物位置等進行布置,主橋橋墩縱向應考慮跨越水工建筑物寬度及分孔進行布置。橋墩可根據(jù)跨徑布置情況獨立設置基礎或與水工閘墩結合。
圖4 單柱墩實景圖
水工閘墩一般為實心混凝土墩墻,橋、閘墩結合時,墻上可直接架立橋墩,但橋墩需調整偏心以減少墩墻上的偏心荷載;同時,該節(jié)段墩墻需進行適當?shù)慕Y構分縫,基礎設計一并考慮水工建筑物和橋梁傳下來的荷載,以減少水工建筑物和橋梁結構沉降差帶來的不利影響。
交通橋上的欄桿、支座、伸縮縫、橋面鋪裝、橋面排水等附屬工程與常規(guī)橋梁設計相同,因水利樞紐交通橋功能[7]的特殊性,為滿足橋上和管理區(qū)內部通行的需要,一般會在橋面和地面管理區(qū)間設置上下人行鋼梯,如圖5所示。
圖5 人行鋼梯布置示意圖
本文以某改擴建大型水利樞紐的交通橋設計為例,介紹相關設計成果。河道設計河口寬184 m,航道等級為Ⅲ級,水利樞紐包括1個泵閘和2個船閘,該河道是區(qū)域的重要泄洪通道和航運通道。
本工程交通橋設計荷載為公路-Ⅱ級,橋上無特種車輛作業(yè)需求。交通橋(主橋+引橋)設計總長523.06 m,共6聯(lián)20跨;匝道橋長100 m,為1聯(lián)4跨。交通橋和匝道橋寬均為8.0 m+0.5 m(防撞護欄)+7.0 m(橋面凈寬)+0.5 m(防護欄)。兩側引橋縱坡分別為4.8%和5.0%,主橋縱坡為0.65%;匝道橋縱坡為6.7%;橋面橫坡為雙向1.5%。
交通橋由北向南跨越整個水利樞紐,主橋分別跨越一線船閘閘室(凈寬12.0 m)、排澇泵閘外河段(凈寬68.0 m)、二線船閘閘室(凈寬34.0 m)??紤]避開船閘閘室結構,一線船閘主橋凈跨需不小于18 m,二線船閘主橋凈跨需不小于43 m,泵閘主橋可在河中設墩(跨徑不小于16 m)。根據(jù)上述凈跨限制、水工建筑間的距離和平面線形的約束,跨樞紐主橋采用3×25 m和2×25 m+48 m+2×25 m 2聯(lián)組成。根據(jù)梁高限制、閘上建筑造型和無落地支架施工要求,推薦采用鋼-混凝土疊合箱梁為主橋梁體。
交通橋由南至北布置為:第1、第2聯(lián)為引橋段,采用簡支預應力混凝土箱梁連續(xù)橋面,第1聯(lián)為3×25 m,第2聯(lián)為4×25 m,箱梁高度為1.4 m;第3聯(lián)為跨一線船閘和部分泵閘主橋,采用3×25 m連續(xù)鋼-混凝土疊合箱梁,箱梁高度為1.2 m;第4聯(lián)為跨部分泵閘和二線船閘主橋,采用2×25 m+48 m+2×25 m 5跨連續(xù)鋼-混凝土疊合箱梁,箱梁高度為1.2~2.2 m;第5、第6聯(lián)為引橋段,采用簡支預應力混凝土箱梁連續(xù)橋面,第5聯(lián)為3×25 m,第6聯(lián)為2×25 m,箱梁高度為1.4 m。在第3聯(lián)第2跨處設置上下匝道橋,匝道橋采用4×25 m簡支預應力混凝土箱梁連續(xù)橋面,箱梁高度為1.4 m。主橋和引橋標準橫斷面見圖6。
圖6 主橋和引橋標準橫斷面圖(單位:mm)
主橋、引橋橋墩均采用矩形圓角墩,上端部逐漸放大,呈花瓶狀,引橋橋墩上設蓋梁。橋墩均下設承臺,采用PHC管樁基礎。
(1)交通橋是水利樞紐總體交通布局的一部分,是水利樞紐的運營管理通道和車輛過江越河的重要通道。交通橋的總體設計與水利樞紐中水工建筑物、岸上配套建筑、管理區(qū)道路等均有密切關系。
(2)交通橋主橋上部結構應采用高跨比較小的結構,以適應船閘閘室高凈空的要求。
(3)交通橋下部結構設計應根據(jù)跨徑布置情況獨立設置基礎或水工閘墩結合。考慮水工閘墩結合時,需采取必要措施,減少墩墻上的偏心荷載和沉降差帶來的不利影響。
(4)為方便管理人員由橋面通至內部管理區(qū),水利樞紐交通橋需設置上下人行鋼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