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華
民俗作為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文化與社會觀念深層內(nèi)涵的顯性表現(xiàn),很多民俗至今仍有強大的生命力,持續(xù)影響著中國人的生活。文章以時間為序,對張掖農(nóng)村過年時的傳統(tǒng)習俗和禁忌作了簡要報告,希望有助于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和發(fā)揚。
張掖傳統(tǒng)的“年”從臘月初八就開始了,臘八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喝臘八粥,這一天還要用面做各種樣子的臘八飯,有貓耳朵、刺兒子、面旗旗等,民間還有背臘八冰的習俗,人們從澇池里將冰塊敲下來,背回自己家里,將冰塊放在糧倉、房屋還有牲畜的圈里,寓意來年五谷豐登、牛羊滿圈。人們還會將臘八冰放在水桶里,讓其自然融化,臘八冰融化之后的水可以直接喝。
所謂“臘八過了就是年”,吃了臘八粥,背了臘八冰,張掖的年味也漸漸濃起來了。張掖人會趕在臘月二十三之前將自家房子打掃一遍,養(yǎng)牲畜的,會提前將牲畜的飼料準備好,在傳統(tǒng)的年俗中,不過正月十五是不能干活的,所以要提前準備。臘月二十三這一天,所有在外地的人,能趕回家的要盡量趕回家,據(jù)說這一天灶王爺要上天匯報情況,同時帶來下一年的糧食,如果沒到家的話,灶王爺會少報一個人的糧食。這一天,老人會讓小孩早早地起床,去家里的草房抓一把干青草放到已經(jīng)擺在香案上的碟子里,并在青草上撒上由玉米面、豆子面混合的飼料,然后去水缸里舀一碗水也放在香案上。準備好這些后,早飯也好了,全家人吃早飯前要先將第一碗早飯放到香案上。再準備一杯茶,這茶是有講究的。要將紅棗放在火爐上,炙烤至有焦香味,然后將烤焦的紅棗放在小茶壺里,配以茶葉、白糖熬煮至有茶香溢出,然后倒一杯并將茶水放在香案上,由家里的嫡長子去上這一天的第一炷香。當然,香案上已經(jīng)放著印有灶王爺騎馬圖案的黃紙和水果、灶干糧、灶馬糊子等。據(jù)說臘月二十三這一天,各家的灶王爺都會上天庭匯報情況,并且會帶著玉帝賞賜給各家的糧食在大年三十的時候回來,之前準備的水和飼料,都是給灶王爺?shù)鸟R準備的。傳說灶王爺?shù)鸟R吃得越多越好,馬的速度和耐力會越好,會比別的馬跑得快,這樣自家的灶王爺會比別家的灶王爺提前到,會讓自家的灶王爺有面子,這樣灶王爺會揀好聽的話給玉帝說。至于香案上的茶水和灶干糧、灶馬糊子、水果,都是給灶王爺準備的,灶干糧和灶馬糊子,都是提前做好的,灶干糧形狀類似于餅子,不過比平常吃的餅子要小很多,大概有銀元大小,而灶馬糊子,類似于包子,不過會在包子邊上塞上紅棗,餡則是紅糖,據(jù)說吃了灶馬糊子,灶王爺?shù)淖鞎兊锰貏e甜,這樣到了天庭會說好話不會說壞話,可以讓帝心大悅,這樣玉帝會給更多的賞賜。這一天傍晚做好了晚飯后第一碗飯同樣是要上香案的,嫡長子依舊會點上三支香,等到香燒完,就要送灶王爺了。這時候男主人會在院子里放一堆柴火,將香案上的東西放在柴火上,同時將印有灶王爺?shù)狞S紙也放在柴火上,然后在上面放三支香,再放上一紙黃表點燃,同時男主人和女主人會帶著孩子跪在火堆旁,男主人會率先開口:“今天是臘月二十三了,灶王爺要上天了,上天后好話多說,壞話少說,多帶點糧食回來?!比绻依锾砹诵露。兄魅藭^續(xù)說:“今年家里又多了一張嘴,希望灶王爺多帶一口的糧食?!闭f完這些,柴火也燒得差不多了,這時,家里的嫡長子會拿出一串鞭炮,用火堆上的火點燃,這是所謂的送灶王爺一程,據(jù)說鞭炮越響,灶王爺?shù)鸟R跑得越快。
臘月二十四,族里有話語權(quán)的男人們會張羅殺年豬的事情。年豬會早早地準備好,男人們約好將年豬送往屠戶家,年豬進門前,會在身上綁一條紅被面,即為掛紅。有專門的婦女端著撒了鹽的盆接豬血,等著做血豆腐,同時,屠戶會在早已燒好熱水的大鍋里將年豬褪毛,然后剖肚、洗腸、割肉一氣呵成,這時候家里的女主人會上前挑選自己中意的豬肉,但是誰都不會去拿豬頭和豬肚,因為它是屠戶的“工資”,大家嘻嘻哈哈地將年豬分完就三三兩兩地回家了。家里有羊有雞的,會自己殺雞宰羊。轉(zhuǎn)眼就到臘月二十七了,這一天,人們會去趕集,男主人買春聯(lián)、門神、鞭炮、燈籠、彩旗、中國結(jié)、香煙等東西,而各種調(diào)料及蔬菜、粉條、豆腐、瓜子、花生、飲料、水果等都是女主人的任務。臘月二十八這一天,族里能干活的男人們將自己買的燈籠和彩旗掛到街上,女人們則開始收拾買回來的蔬菜、粉條等東西。
臘月二十九,女主人按照不同的烹飪方式將先前準備好的肉處理、加工。臘月二十九這一天是除夕的前一天,這一天,張掖人要祭祖上墳。這一天張掖人還要炸油果。油果是張掖人對過年時用來招待客人的炸制食品的總稱。炸油果一般包括炸制油果子、油棒子、糖花子等。張掖人炸油果子前有一個準備工作必須做,就是要用面做一個小小的娃娃,炸一下后把它夾在油鍋邊上,據(jù)說是用來看油鍋的,油炸娃娃會讓油果子不被炸焦,油炸娃娃做好后,就可以炸了。炸好的油果子酥脆香甜,花色多種多樣,油果子的味道總令人念念不忘,因為它是年的味道。
接著就是大年三十了。這一天早上,男主人會帶著孩子們貼春聯(lián)。下午女主人開始包餃子。張掖傳統(tǒng)的餃子區(qū)別于其他地方的餃子在于它的餡,張掖傳統(tǒng)的餃子餡是用肉丁做的。當然,大年三十晚上的第一碗餃子同樣要上香案,依舊要上香,在香燒盡后,就該接灶王爺了。據(jù)說這個時候灶王爺已經(jīng)打好糧食等著回家了,男主人會按照臘月二十三的東西準備,不過畫上的灶王爺是滿載而歸的,最后依舊要放一串鞭炮,給灶王爺接風洗塵。接完灶王爺,男主人會帶著嫡長子去種田的地里燒紙,將祖先請回家過年。到地里后,將一堆麥秸稈放在地上,分成兩小堆。一堆是給祖先的,一堆是給那些無人燒紙的野鬼的。燒紙講究選用一些額度比較小的冥幣以及金元寶和金條模樣的紙塊。要先給自家的祖先燒,說一些告知祖先馬上過年了要請祖先回家過年之類的話。之后點燃另一堆,是給那些孤魂野鬼燒,還說一些話語,大概是“馬上要過年了,我?guī)е≥吔o各位燒紙了。車碾的、馬踏的,沒人燒錢掛紙的,都過來拿點錢,過年了,吃點好的,穿點好的?!彼^有錢能使鬼推磨,人們認為這樣那些孤魂野鬼就不找麻煩了。燒完紙后還要放一串鞭炮。一是給祖先接風,一是為了嚇唬那些貪婪的孤魂野鬼。之后要直接回家,哪都不能去,據(jù)說現(xiàn)在自己身后跟著自己的祖先,要將祖先請回家?;氐郊液?,孩子們就叫喊著要放鞭炮了。放完鞭炮,大人們張羅著小孩進屋。屋里已經(jīng)燒好了熱水,將小孩放在浴盆里,小孩的嬉鬧聲、大人帶著愛意的責罵聲、電視機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的歌聲,奏成了人間的天倫之曲。之后就要張羅守歲的事情了。將瓜子、水果還有小菜放在桌子上,大家坐在一起,笑著說著一年的收獲。等到新年鐘聲敲響的時候,嫡長子會將一串鞭炮在自家的院子里點燃。噼噼啪啪的聲音,在全村響起,頓時一片熱鬧。放完鞭炮,孩子們一般熬不住困意,先睡了,女主人將新衣服放在孩子床頭,然后去收拾衛(wèi)生。
大年初一,孩子們早早起床,父親會帶著兒子去香房給祖先們拜年。先給祖先拜,接下來是給父親的爺爺拜,說一個名字磕一個頭。做完這些,父親會讓嫡長子去大門外放一串鞭炮。然后帶著兒子去族里挨家挨戶地拜年,見面先問過年好,然后作一個揖。從族里輩分最大的人家開始拜年直到最后一家,拜完年差不多就中午到下午了?;丶页渣c飯,就開始張羅著走親訪友了。一般來講,大年初一要去孩子的外公外婆家,從初一到初十,不是走親訪友,就是在家招待客人。這高高興興過大年,很快就趕著“年”尾巴了。正月十五的時候,大街小巷都掛著花燈。但過了正月二十張掖的“年”才算是過完整了,正月二十這一天張掖要吃煎餅,據(jù)說與女媧補天有關。
現(xiàn)在張掖的年與傳統(tǒng)的年相比,體現(xiàn)出了與時俱進和移風易俗。首先時間短了。過去從臘月初八開始到正月十五到正月二十,甚至到二月二,現(xiàn)在從臘月二十三到正月初五,最多到正月十五。二是程序簡化了。如臘八、祭灶等一些祭祀禮儀幾乎不再延續(xù),許多禁忌也被現(xiàn)代人忽略。三是由傳統(tǒng)的祭祀性轉(zhuǎn)向娛樂性。現(xiàn)在,從除夕開始,不少人舉家出游度春節(jié)黃金周了。
特色鮮明、內(nèi)涵豐富、蘊含著深厚人文情懷的年俗“年”文化,是彌足珍貴的傳統(tǒng)文化,傳統(tǒng)年文化所蘊含的人文價值對培養(yǎng)人們的良好品德、促進精神文明建設和構(gòu)建和諧社會都有積極的作用。因此對中華民族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年俗年文化進行研究,有助于提升我們的文化自覺、堅定我們的文化自信,有助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和發(fā)揚。
作者單位:隴東學院 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