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娟娟 馬 敏 高紅紅
山東宜維檢測有限公司 山東 棗莊277800
處理農藥殘留對于確保食品安全至關重要,而傳統(tǒng)農藥檢測前處理技術存在許多缺陷與不足,諸如效率低、精確度低等,由此會直接威脅到食品質量與食品安全。為充分保證我國食品安全,就必須強化利用檢測前處理技術,保證處理精確性與效率[1]。
為準確的評價和確保食品安全,就需要提供一個準確、可靠的檢測結果,以此才能夠提供一個有效的憑證幫助國家進行公平、公正的貿易交易。為了更好的滿足復雜組分中的痕量與超痕量目標物確診檢測需求,可以采用不同設備與方式來檢測食品中的各類污染物。關于農藥殘留檢測主要包括兩種類型,即目標物分析、非目標物分析。其中目標物分析包括農藥單體、代謝物或降解產物的分析,主要是指那些食品中的農藥殘留量超過規(guī)定的限量標準,反之針對那些不具備明確殘留定義或沒有標準、甚至沒有明確的檢測對象分析就為非目標物分析。通常檢測農藥殘留主要包括取樣、樣品制備、樣品前處理與檢測這四個步驟,而食品成分、農藥物理化學性質不同,如糧谷類食品含有豐富的油脂、蔬菜類食品含有豐富的水分與色素、水果中糖類比較豐富。又如大多數農藥極具揮發(fā)性,而一些農藥的揮發(fā)性低;大多數農藥的性質主要表現為中性或堿性,但是也有酸性農藥。這些差別在一定程度上會對農藥殘留檢測的各個步驟造成間接或直接影響,而這與農藥殘留分析過程的復雜性密切相關[2]。
2.1 固相萃取技術 當前,在農藥殘留分析中這是一種主流技術并獲得廣泛應用,技術原理就在于利用固體吸附劑的吸附作用,可以將樣品中的目標化合物選擇性的吸出來,以此來分離其他物質,在吸出以后為更好的分離、凈化化合物還會用到洗脫液。這種方法主要包括兩種模式,一種就在于吸附劑極性超過洗脫液極性的正相萃取,另一種就在于反相萃取。為有效析出這些微量物質并實現富集目的,就需要聯合利用這兩種方法,且這種方法操作簡單、污染小、耗時短,適用于檢測大多數農產品。
2.2 加速溶劑提取技術 這種技術效率高、污染小,因此備受國際重視,其原理就在于為提高萃取劑萃取時的溫度、壓力可以利用加溫加壓的方法來實現,使其明顯超過常溫常壓狀態(tài)下的萃取效率,以此可以提取出絕大多數物質。同時,在具體使用這種方法時消耗的溶劑盡管不多,但是具有的萃取效率會非常高。
2.3 固相微萃取技術 這項技術多會用到微量注射器、萃取頭,在不檢驗時可以宰微量注射器的針頭中來收納萃取頭,檢測時將樣品瓶中刺入針頭,然后將萃取頭推出,在樣品上方進行萃取,上述工序完成以后需要在注射器中重新放置萃取頭。利用這種方法能夠減少樣品用量,且方便、快捷,與其他萃取方法的區(qū)別就在于能夠獨立的完成自主進樣且不需要任何萃取劑[3]。
2.4 凝膠滲透色譜技術 這種檢驗技術本身具有很高的自動化程度,工作原理就在于按照構成物質的分子形狀、大小、不同物理性質來篩選出規(guī)格不同的分析,其對于處理脂肪含量、色素水平高的產品具有顯著效果。操作步驟:使用溶液淋洗已經放在柱子上的樣品溶液;利用凝膠這一分子篩網,在篩選出那些分子量大于農藥分子的蠟質、色素、類脂肪物質;對不同分子量的農藥進行分別淋洗。這種方法的缺點就在于:不能脫除一些極小的分子而使其留在樣品中,或者在分離一些農藥大分子時極有可能一同脫去脂肪顆粒,進而會直接影響到最后的檢測結果,因此利用這種方法能夠綜合判斷被檢測物的適合程度。
2.5 超臨界流體萃取技術 這是一種污染小的樣品清潔萃取方法,其萃取劑為超臨界流體(無毒、惰性、殘留小等),在簡化一些復雜的食品成分時可以采用目標分組方法,并分步驟進行提取。還能夠有效的萃取中等極性、非極性物質,與其他有機溶劑萃取方法相比具有顯著優(yōu)勢。
2.6 微波輔助萃取技術 作為一種新型萃取技術,當前正處于高速發(fā)展。作用原理主要在于利用微波加熱的方式更好的提取樣品中的有機化合物,且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在確保靈敏度的同時能夠實現自動化操作。但是,由于該方面缺乏完善的理論準備、實際操作準備,當前正在研究過程中,相信在今后的農藥監(jiān)測中可以有效的利用這一技術[4]。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食品安全已經引起全世界人民的高度重視,人們除了重視食物的多樣化以外,對于食品質量安全越來越關注。而食品安全與農藥殘留、工業(yè)污染物密切相關,基于此各國出臺了各種標準、標準。當前,發(fā)達國家具有很高的農藥殘留技術水平,漸趨系列化、高技術化、快速化與便捷化,我國在這一方面也取得很大進步,不管是硬件配置還是軟件制定都獲得不斷完善,而當前農藥殘留分析主要就在于定性定量分析,在分析過程中多會用到色譜儀器和色譜/質譜聯用儀器,而國內以氣相色譜與液相儀器為主。另外,隨著先進檢測設備、檢測技術的發(fā)展,利用色譜技術有助于保證農藥殘留檢測技術質量,提高器靈敏度與準確度。